APP下载

江南的雨

2020-07-23赵昕瑞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雨声春雨江南

同题习作一

江南的雨

江南的夏雨是矜持的少女,亦是豪放的游侠。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

“嗒——嗒——”一声声清脆的微响,在这宁静的夜中显得无比清晰。雨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在青砖黑瓦上轻轻地跳跃着。夜静静的,天空出奇的黑,撑着伞走在小巷里,只听得雨声几许,静听似无声无息,耳畔却萦绕着萧萧音韵,仿佛没有变奏的歌,静谧、悠长。

市区内湿热的、混沌的、黏稠的空气,活像一只猫,转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鲜、流动的活空气。此刻的雨,宛若黎明前的曙光,小得可怜,只留得嘀嗒几许。闭上眼,我嗅到了来自大自然的芬芳清香,雨是甜的,是香的。

雨开始硬朗起来,如同日光一般气贯长虹,“吧嗒——吧嗒——”地冲击着屋瓦砖墙,一滴晶莹的雨珠狠狠地甩在了叶片上,令人心疼。雨越下越大,宛若断线的珍珠在屋檐下形成一道道水帘。一会儿,空气中就形成了一层迷蒙的雨雾,眼前只见草儿在风中摇曳,花儿在雨中舞蹈。叶子如同刷上了一层青漆,绿得诱人。花瓣沾染着水珠,红得妖艳。雨再次大了起来,如泼,似倒。如烈日当空,热烈而又深沉。路灯那微弱的灯光通过折射、反射,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温暖祥和的雨幕中。

雨细到无法言表,哗啦啦地下着。远处,似乎有一棵垂杨,在这模糊的雨雾中跳动,影影绰绰地看见枝条在空中乱舞,却美得可爱。丢下伞,仰头,看到那漆黑色的苍穹中落下一根根、一条条、一道道的雨丝。密而细,急而硬,我任由雨打在脸庞上,拂过眉梢,甚至滑到嘴角。些许微风拂过,软软的,风是甜的,如同奶油般,在雨中飘荡。

渐渐地,雨由密而疏,由响而轻,最后止住了脚步。夏天的雨正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留一丝痕迹。密密的,急促却又细腻,硬朗中带着丝丝温柔。它不像春雨那般温柔缠绵,更不似《夜雨寄北》中的秋雨那般萧条绵密,也不如冬雪那般凛冽,它有自己的风格,也只有它才是四季中最动人的一位。夏雨之中,属江南的夜雨最美,它悄无声息地赐予了山川、大地以安静与和谐,冲刷掉喧闹城市中的人们心中的不安和追名逐利的烦躁。

爱江南,亦爱江南夏日的夜雨。

同题习作二

沈  璐

一晃眼的时间,银丝已经在空中缱绻地交织起来。淅淅沥沥,从容不迫。

那是在乌镇,雨绵绵地醉了游人。它总是如此不动声色地牵扯着,牵扯着条条思绪,牵扯着我的脚步,牵扯着时间飞逝。

不必打伞,如此甚好。缓步至石桥上,俯身能瞧见的是渺漫的河。河面粼粼,雨落其中,打着转儿,互相嬉戏。波不大,只是一层层荡开去,荡开去;碰到一块儿,又反着漾开来,漾开来,似仙女甩下的仙露成了活。一切都受着这雨神圣的洗礼。

忽然,云破开一条缝,金色的光束穿过那条缝跳跃在河面上,仿佛在与金光回礼,与天色相接。这时,太阳从厚厚的帷幕后走出,琉璃瞬间从云端倾泻而下,将大地照得亮堂堂了。

可雨也不曾停下,它就这样默默地牵扯成线,在阳光下如同碎金般,每一串似乎都藏匿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情此景,世界好像只剩下了雨声,偶尔拂过的风,与岸边柳枝相绾,从金波中挑起一串透亮的水珠。

雨牵扯出一段清脆,埙音在远处悠然响起,我才从这画卷中走出。抬头时,恰巧望见埙音和雨声牵扯在一起,在空中划出一道虹。

去江西宏村写生的几天,也是下着雨。黑瓦白墙,墙早已被虫蛀得坑坑洼洼,但雨中,就连那马头墙也昂起了头,亭亭的,好像一首诗。

古朴的石板小路,石板上盛着水的孔洞,软绿的青苔从石缝间攀上来,蔓过石板,又爬上土黄色的墙角。水珠串成一串从檐上滚落,小虫趴在檐下躲雨,不知名的鸟儿立在檐头长鸣。

一叶轻舟从江的那头过来了,船夫高唱着歌,船桨抬起时,掠起一片剔透的水花。浮光掠影中,渔歌更显浑浊,似岁月酿的酒,声声浓稠,声声醉。那渔夫戴着笠,细雨笼罩在他身上。他的欢乐,如从雨中来。

既然如此,那便随心吧。

我听闻《花鸟卷》为伴山人所绘,但是那人却怀才不遇,最终消失不见。《花鸟卷》化为一美貌女子前去寻找它的作者,却终未寻到。

而我眼前的这幅画卷确乎是神来之笔。它就像从画中走出的女子,款款来到我的面前。而雨就是它的主笔,它与它的作者从未分开。

雨中江南就是桃源。这是一个令人忘忧的世界——一个属于江南的雨的世界。

哥哥曾说笑:“我在江南,何必忆江南?”对于如今漂泊异乡的他,江南的雨,更多的是一種眷恋。曾经的日子在雨中泡化了,就散开去,记得不清了。模糊中,那道虹却一直挂在心中,江南的雨声也依旧在耳畔回响。

同题习作三

王以升

江南自古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她如一位美丽的女子,清新而不失淡雅,“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对她最精准的概括。正因如此,她便成为了我心中的天堂。

而我最喜爱的便是江南的春雨了,她不像夏雨来势凶猛,也不像冬雨寒气逼人,她一向淡雅清新,给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感觉。

雨来了,先是听到雨的声音,随后便不知不觉地莅临人间,细细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总是这般柔情,令人流连,引人遐想。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雨中,我一消浮躁的心情,内心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桃花在雨中贪婪地吮吸着,将更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草都高兴起来了,在雨里跳着欢快的舞蹈。我走在园子里,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春雨润泽大地,滋养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无私地奉献,却丝毫不张扬,像一位洁身自好的仙子。喧嚣的尘世缺少的不正是这样一份高洁与洒脱吗?

春雨在宁静中透露着些许孤寂,在柔情中透露出几分淡泊自在。绕阡陌,那银白色月辉铺洒了大地;过茶坊,那余香回散洗涤心灵;听雨声,星辰入梦,令人如痴如醉。春雨,总能让人无限神往,勾起人的无限情思。远离故土,令我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那里有美丽的西湖,断桥残雪,我想在雨里它们一定显得更美!

江南的春雨,像你的眼眸,清澈纯净;江南的春雨,像初雪降临,柔洁清新;江南的春雨,像一壶清酒,慰藉秋风,心旷神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就是春天的江南。“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这就是江南的雨。当江南的春天遇到了雨,無论是西湖,还是断桥残雪,都更胜水莲花的娇羞。

江南的雨,我最爱的雨!

作文谈

反复修辞

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修辞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词语反复、词组或句子反复、语段反复。词语反复,指为了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是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语段反复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则为反复修辞;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则为排比修辞。

【各有千秋】

赵昕瑞同学的习作重点捕捉了江南夏日的夜雨之美,按照雨势由弱到强、由强到止的线索行文,生动地呈现出江南夏日的夜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急促却又细腻”的特点。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比喻句和拟人句的灵活运用,不仅赋予了文章语言以摇曳生姿的美感,读来又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画面感和代入感,将“江南夏日夜雨图”描绘得栩栩如生。

描绘雨景的文章并不少见,而沈璐同学的习作却将镜头聚焦在江南乌镇,描绘阳光与细雨并洒时的别样风景,堪称慧眼独具。在修辞手法上,文中巧妙运用反复修辞来加强节奏感;在绘景方式上,文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从声音、色彩等角度出发,突出乌镇小雨的清新脱俗;在叙述方法上,文中适时插叙了一段作者去江西宏村写生的经历,进一步衬托出江南浸染诗意的雨景。特别是行文过程中将人、物、景结合起来写,形成一幅生动细致、情景交融的画面,读来令人如痴如醉。

王以升同学的习作是一篇语言细腻的散文,通篇采用拟人手法,由江南过渡到江南的春雨,再由春雨滋养万物的特点引申出高洁洒脱的生活态度,洋洋洒洒,自然顺畅。尤其是临近尾声时流露出的乡情,使文章抒情性强,达到形散神聚、意境深邃的表达效果。

(指导教师  肖海杰)

猜你喜欢

雨声春雨江南
雨声说些什么
听雨声
《雷雨》中的“雨声”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雨声说些什么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