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产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改善的整车质量改进
2020-07-23孙天宇
孙天宇
摘 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从汽车产业规模来看,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经第十一次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因我国国产汽车起步晚、零部件产业链薄弱、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汽车质量与老牌汽车强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提升国产汽车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迈入汽车强国行列的关键词。汽车是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的,因此要提高汽车质量,势必需要性能优异的汽车零部件。本文从改进汽车零部件入手,同时为兼顾经济性,提出通过改善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来提升我国国产汽车的质量这一方法。
关鍵词:国产汽车;质量改进;关键零部件;经济性
1 前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汽车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第一大国。但产销量的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世界第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晚,零部件产业链薄弱,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都成为制约国产汽车迈向世界一流汽车行列的重要因素。而汽车质量作为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国产汽车良性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汽车的质量,在改进国产汽车质量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国产汽车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附加值低,故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要同步考虑经济性,通过选择关键零部件进行改进的方法,能够达到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2 整车质量提升过程
经过长久的发展,国外汽车制造技术已较为完善,且与零部件供应商已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汽车的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服务都相对成熟,国外汽车行业已从产品转向服务升级。相比之下,国产汽车质量改进还处于提升零部件质量和装配工艺方面。因此,对于国产汽车整车的质量改进,依旧需要从汽车零部件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零部件的质量改进是以汽车消费者的使用信息反馈作为前提,因此,国产汽车企业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维修信息记录、三包信息登记以及顾客投诉等多种渠道获取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反馈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故障零部件数量较多,故无法实现对所有零部件进行质量提升,从国产汽车质量改进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出发,国产汽车企业一般选择集中资源对影响整车质量经济性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重点分析,因此,需要选择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改进,进而达到提升国产汽车质量的同时避免巨大的经费消耗。
2.1 零部件对整车的影响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相关信息,2019年,共召回汽车总量为6,417,167辆,涉及65家汽车企业的230余款车型。其召回原因大到安全气囊、减振器、燃油箱、轮胎,小到配电盒电缆接头,后视镜涂装工艺。然而,无论大小,都与其零部件存在质量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整车的质量其实是由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质量不好的零部件不仅降低整车品质,损害汽车企业形象,更是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如何确保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是汽车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更是消费者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
2.2 关键零部件的选择
由于国产汽车的装配制造特点,其零部件成千上万,而国产汽车的质量问题 80%以上是由零部件造成的[1]。故要通过提升零部件质量,改进国产汽车质量,必须从关键零部件入手。为保证基于零部件质量提升的整车质量改进的效率,选择合理的汽车关键零部件进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盲目的选择改进对象,不仅不能有效的提升整车质量,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国产汽车经常出现故障零部件众多而维修改进资源有限的情况,当同一时期内出现超出国产汽车企业承载能力的故障零部件问题时,就需要选出必须的关键零部件进行改进。关键零部件的选择需要考虑维修频次等故障质量信息、该零件对整车运行的影响因子、顾客反馈的使用信息以及企业品牌形象等多个方面。此外,因质量改进的持续性,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动态质量信息,以选择出合适、有效的关键零部件作为质量改进对象。
在改进零部件质量方面,国产汽车企业的传统方法是同时对多个关键零部件进行质量改进,但这样做不仅会投入巨大的经济成本,还有可能造成并未抓准故障关键点的,延误维修进程的结果,极大的影响车主的使用感受。为此,本文根据质量改进优先级这一概念[2],通过消费者的使用质量信息反馈,分析影响整车质量经济性的关键零部件,选择质量改进优先级高的零部件为关键零部件,优先级的高低由优先级系数的大小决定,主要从故障类指标、成本类指标和顾客反馈类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3 关键零部件的改进
对于国产汽车从零部件视角进行整车质量改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①主机厂售后部门在收到零部件故障问题时,将其转至供应商,由供应商实施质量改进活动;②主机厂参与至零部件的质量改进过程,并同供应商联合展开预防性质量管理活动;③通过管理决策技术重新选择质量经济性最佳的供应商[3]。
基于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改善从而提高国产汽车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策略:①通过单个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投入实现,即选择优质零部件供应商或加大零部件质量投入;②通过多个关键零部件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即运用系统优化方法选择最佳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组合[3]。故需要在单个关键零部件质量投入基础上,通过系统优化配置主机厂的资源,以达到改进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来提升整车质量的目的。
由于整车关键零部件无论是出现质量问题,或由于表现不佳发生顾客抱怨,消费者都会将问题归咎于整车企业,影响国产汽车品牌的声誉和口碑,造成隐形损失[4],故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表现直接影响着整车的质量,且关系着国产汽车的质量高低和品牌信誉。因此,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国产汽车企业需要选择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最优组合。
首先从定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供应商所提供零部件的合格率、交货周期、产品价格等指标的评价,实现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初选。然后重点考虑成本属性和产品质量,从购买成本、总质量水平、服务水平、环境影响度等方面,选择最佳的一组供应商组合。最后达到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提升的目的。
3 整车可靠性评价
汽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功能指标、可靠性、维修指标。而可靠性是质量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条件、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5]。
3.1 可靠性评测方法
理论上,产品可靠性的评测是用发生故障的情况来测算。汽车产品发生故障时的里程数,故障发生频率,故障与故障之间的间隔时间。此外,首次故障值,也就是汽车从开始使用到出现毛病或故障的最长时间,也是评价汽车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家发布了汽车行业标准QC/T900用于整车的检测,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和检查方法来进行测试[5]。
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关于汽车的可靠性评测还有一种方法即为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车辆之间的对比和打分,从车身外观、内饰、发动机以及行驶体验等等方面对整车做出评价。
3.2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通常来说,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包括技术复杂性,各零部件之间的协调性等。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汽车企业急于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于汽车,提高了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产品出现问题的几率,但又因其自身的条件以及技术并不完全成熟,故无法高效的解决产品出现的故障,最后导致汽车的可靠性变差。
除此之外,由于汽车是由千千万万的零部件构成的,不同零部件各有其合理成本、合理寿命,这些不同零件整合起来,对整个产品可靠性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零部件的选择以及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调整对汽车的可靠性也非常重要。
3.3 可靠性评测结果
本文旨在提高国产汽车的质量可靠性,使用质量改进优先级的概念,选择影响汽车质量的关键零部件,综合考虑故障、成本和顾客反馈等指标,实现了从质量和经济性的双重角度出发对关键零部件的选择。相比于国产汽车企业的传统改进方法,基于考虑零部件优先级系数的汽车关键零部件选择能够避免因资源有限条件下,得出多个方案的不足。
同時,从考虑不同供应商的信誉、口碑及历史质量表现,并分析关键零部件三包期内质量经济性,选择最佳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组合,弥补当前国产汽车企业投入成本有限,忽视维修、抱怨等质量损失的不足,进而提升汽车整车的质量可靠性。
4 结语
质量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是国产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单纯的价格优势转向质量经济性的双重考虑。对于国产汽车来说,质量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其战略升级的重点。针对当前国产汽车故障率较高、维修效率低、维修结果治标不治本等问题,从提高关键零部件质量出发,选择质量及经济性最佳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组合以改进汽车质量,可以在提高整车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产汽车品牌形象,扩大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迈向汽车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Hoyle D. Automotive quality systems handbook [M].Butterworth-Heinemann, 2000.
[2]Zhou F,Wang X,Lin Y,He Y,Zhou L. Strategic part prioritization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practice using a hybrid MCDM framework:A case application in an auto factory [J]. Sustainability,2016,8(6): 559.
[3]周福礼.面向零部件质量经济性的国产汽车质量改进研究 [D].重庆大学,2018.
[4]Snieska V,Daunoriene A, Zekeviciene A. Hidden costs in 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failure costs [J]. Engineering Economics, 2013, 24(3):176-186.
[5]苍学俊.提升汽车质量与可靠性[J].产品可靠性报告,201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