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2020-07-23杨宏伟李卫康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西柏坡红色文化

杨宏伟 李卫康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传承西柏坡红色文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为例,探索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历史根脉、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让西柏坡红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弘扬。

[关键词]西柏坡;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深刻内涵;传承弘扬

[作者简介]杨宏伟(1966-),男,西柏坡纪念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正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西柏坡红色文化。

[课题]本文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课题。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7-0051-03

中国共产党每走过一个历史阶段,都会形成凝聚着时代力量、充满着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经过长期积淀和升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红色文化基因,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为新政权的建立和永葆长治久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西柏坡红色文化品牌,其内涵丰富而深邃,是制胜法宝,需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一、西柏坡红色文化内涵

西柏坡红色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革命时代,成熟于革命实践,具有深厚的民族性、突出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和与生俱来的先进性。这一时期的革命实践,汲取了党28年奋斗历程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以“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红色文化内涵。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进行战略大反攻,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敢于打过去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于取得以前没有取得过的大胜利,直到打倒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1948年9月,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党中央以超凡的气魄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解放军投入野战部队66万人,国民党投入兵力80万人,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平津战役是第三个战役,党中央提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最后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二)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設一个新世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党创建之初,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破”和“立”如何实现,没有现成答案。革命先驱们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取得革命的成功。到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党中央面对“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这个新的历史命题,表现出了高度的清醒和自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强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

(三)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西柏坡时期,更加突出人民至上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新型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新型华北人民政府及各机构,政府及司法机关名称前都冠以“人民”二字,充分体现了党的多党合作、民主建政思想。在华北人民政府的27名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并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华北人民政府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试验田”。为了克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组织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中央决定开展整党运动。平山整党成效显著,被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视为“平山经验”。他们的成功做法:首先,公开党的支部,在广大群众帮助下进行整党,把党的会议与群众大会合起来开;其次,就是从乡到县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赋予相应权力。这在当时被称为“开门整党”。过去农村党支部开会和开展工作具有很强的神秘性,这样很容易被坏分子利用,隔离党与群众的联系,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广大群众的监督。把门打开,吸收具有一定觉悟的非党贫农、中农参加,使整党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由于有了群众的监督,使得每个党员在思想作风行为上是否存在问题,很快得以查清。问题查清后,由党支部和群众提出处理意见,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改造坏分子,瓦解小宗派。通过开门整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得到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土改工作。

(四)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深刻分析了党执政以后最主要的危险是腐化、官僚化。指出因为巨大胜利可能出现的四种情绪——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出“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重要警示。“两个务必”,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作风,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一贯倡导和培育的作风。体现的是一个历史规律性认识,为的是使全党同志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坚决反对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精神懈怠、消极腐败,防止腐朽没落,防止人亡政息。“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成为共产党人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一剂良药。

二、西柏坡红色文化力量

在中国社会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所形成的西柏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在巨大胜利面前如何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深刻忧思,激励和警醒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一个又一个更大胜利,永葆红色政权长治久安。

(一)弘扬红色文化,坚定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而弘揚红色文化可以使这个初心和使命更加坚定。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具有开创性事业,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艰苦过程,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红色文化作支撑,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新时期新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但也要看到,党内存在的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上还十分突出,究其根源,主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共产党人来说,西柏坡红色文化是必修课,只有做好这门功课,才能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从严治党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指出:要有更加严格的纪律管党治党,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进行约束,就会出现肆意妄为、腐化堕落的问题,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将不能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原来已经取得的胜利也会丧失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显得更为紧要。1947年10月,根据党中央指示,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虐待俘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1948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请示报告制度,对何种事权属于中央决策,何种事权必须事先请示并得到中央批准后才能实施,何种事权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审,都作了明确规定。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和“六条规定”。这些进京前立下的规矩,让全党保持住了清醒的头脑,为中国共产党在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纪律保障。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更加高度清醒。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临着“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西柏坡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文化根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转变,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红色血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面对思想文化激荡的大千世界,为维护国家文化的独立,必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而赓续红色血脉正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题中之意。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在提高国家经济“硬实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红色血脉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巨大作用。“两个敢于”的自信精神,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使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有利于直面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两个坚持”的民主精神,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两个务必”的自省精神,有利于实现党的自我净化,更好地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播

西柏坡纪念馆作为西柏坡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开放视野,大胆创新,深入推进思想宣传教育创新实践,引导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出了强大的宣传教育功能。

(一)打造精品教育读本,聚力理论研究创新

一是构建西柏坡研究合力。经过与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石家庄学院、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等单位协商,整合西柏坡精神研究力量,成立了西柏坡研究协作创新中心,搭建了理论研究平台。二是编写党性教育教材。编写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读本》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河北省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读本;参与河北省委宣传部“两学一做”教育读本《柏坡风范》编撰工作;编写的《西柏坡时期加强纪律性历史回顾》被确定为石家庄市委中心组学习材料,并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刊发;与社会力量共同编写广播稿《燕赵传奇之华北人民政府》在京津冀反响强烈。三是推出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西柏坡电报解读》《西柏坡口述历史》《西柏坡歷史故事》《西柏坡档案》《七届二中全会实录》《忠诚与信仰》等大量理论研究书籍,为传承弘扬西柏坡红色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打造精品讲解服务,聚力宣教形式创新

一是开展艺术讲解。讲解员将讲解与表演相结合,灵活运用说、唱、跳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讲解过程中,融入了民谣、快板、秧歌、评书等,使观众耳目一新,参与其中,提高了教育效果。二是开展专题讲解。讲解员通过业务知识的不断积累,确定自己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向研究型、专家型讲解员转型。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针对不同群体,围绕着一个专题向观众作深入的阐述,使观众对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了解的更为详细、具体。三是开展点评式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对西柏坡时期发生的某一历史故事、事件等,通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将其故事、事件的来龙去脉更为详细地介绍给观众。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一历史故事、事件的看法、观点,提出论点,进行论证,与观众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三)打造精品主题活动,聚力传播载体创新

西柏坡纪念馆积极推进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创新,围绕西柏坡红色资源的独特内涵,打造了系列精品主题活动,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推出系列特色演出活动。为弘扬和宣传新时代的“赶考”精神,西柏坡纪念馆打造了以“辉煌历史·伟大精神”为主旋律,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中国梦·赶考行”西柏坡精神情景报告剧,深刻阐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为了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作编排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大型情景报告剧,丰富了宣传教育载体。深入挖掘西柏坡时期党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历史资源,创作编排了“西柏坡——依法治国从这里起航”法治故事会,赴机关、社区、学校等地进行巡演。编排了《伟人风范——廉政文化进校园》故事会,提升了宣传教育效果。二是开创系列主题宣教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出以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看一部历史资料片、上一次专题党课、参观一次廉政展览、观看一次红色演出为内容的“六个一”主题活动。三是探索馆校共建共育社会教育新模式。一方面与河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辟高校在校生西柏坡第二课堂,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在教学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与石家庄市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共建共育,编撰中小学生德育教材,组建课外德育辅导团队,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西柏坡红色文化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