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核心素养导向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刍论

2020-07-23梁丽

成才之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体育小组合作

摘 要:核心素养对体育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既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体育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感受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9-0066-02

体育不仅是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也是一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逐渐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借助体育课堂来释放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在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下也确保心理健康。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不仅要加强学生体育品德能力、体育健康认知能力和体育运动认知能力,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体育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开展体育训练,增加学生体育知识储备,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塑造学生的体育价值理念,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积极开展合作式教学,深入理解体育知识

以学生为本的体育课堂应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降低教师理论讲解所占比重,许多浅显易懂或者基础性的知识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认知能力是指学生结合身体实际情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比拼来激励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需要全程监控和调节,减少小组合作中不必要的阻碍。“鱼跃前滚翻”是初一和初二阶段的体育训练项目,之前的体育课堂都是教师教学,学生依照教师思路分析动作,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之下,教师可以将动作要领分析环节设定为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先向学生展示鱼跃前滚翻的具体动作,并提供分析讲解视频,在视频中用红点标记动作关键点,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这个动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动作要领,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整理。教师能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发现每个小组成员的运动优势与不足,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和协同分析的能力。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学习、鼓励和配合,理解动作要领,掌握运动技能,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

二、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领悟体育品德情感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育精神与道德。具体来说,体育精神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面貌,比如团队凝聚力、感染力等;体育品德是学生在长期体育活动中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例如忍耐力、毅力等。体育精神与体育品德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己去感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参加800米或1 500米长跑训练时,在后半程通常都会放慢速度,完全没有刚起跑时的冲劲,感觉身体疲惫,不愿意再继续坚持跑下去。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学生缺乏体育拼搏精神。例如,在备战学校运动会的时候,10名学生报名参加跳大绳比赛。在训练中,由于某位同学经常踩不上节奏而导致连续失败,其他组员都开始抱怨。教师发现这个状况后应及时上前制止,并主动帮助小组成员分析问题的成因。在交流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中国女排的故事,女排姑娘因为相互配合不够默契,在组队之初也是失误频频,但是她们经过不懈努力,在训练中不断磨合,最终齐心协力取得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女排的故事也让学生明白了团队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除了讲述成功故事,教师还可以详细录制训练视频,让学生看到小组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小组成员坚定的信心和拼搏协作的精神。最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小组一起为这位经常出错的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他找准节奏,共同克服困难,提升训练成绩,完成比赛项目。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团队意识深深植根在心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品德和规则意识。

三、科学采用实践式教学,有效掌握体育技能

和体育知识学习相比,体育技能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实战训练。许多在课堂上讲解的体育知识如果缺乏实战训练,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这项运动技能。在核心素养价值目标中,体育技能学习占据很大比例。掌握越多的体育技能就越有助于学生日后进行自主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在体育技能训练中,教师应将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教师在讲解完某项体育技能要点后,应留给学生足够多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在锻炼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真正掌握这项体育运动技能。例如,在长跑教学时,教师讲解完腿部和手部的动作要领以及在跑步过程中如何控制呼吸等要点后将时间交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在经过绕操场一圈跑步训练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收集在跑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呼吸急促,觉得喘不上气,有的同学觉得小腿特别酸胀,但是身体其他部位还没有感觉。当收集好学生反馈的问题后,教师再请这些学生互相展示一下他们的跑步动作,看看学生能否互相找出各自跑步动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呼吸急促是因为呼吸太频繁且没有规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跑两步呼吸一次。小腿酸疼的同学是因为没有坚持大腿带动小腿的跑步方式,小腿受力过多,需要调整发力的部位和方式。经过教师指点,学生再次尝试跑步的时候,刚才反馈的这些不良感觉就会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影响下,体育教学也更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运用小游戏、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传银.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论解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3).

[2]傅森.对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3]潘勤.紀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

作者简介:梁丽(1976-),女,福建厦门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初中体育小组合作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