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生活为“健康中国”赋能
2020-07-23高路
高路
据报道,杭州余杭区临平梅堰路13号小区是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花仙”阿姨盛超敏一家居住在3楼,在露台上因地制宜弄了个不大不小的花园。从2001年搬到这里,盛超敏阿姨就用剩菜剩饭、瓜果菜叶、鱼鳞内脏这些易腐垃圾培育肥料种植花草,没丢过一点易腐垃圾。20年坚持,换来的是满园春色,瓜果飄香。
无独有偶,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也有一位叫赵建荣的环保达人。他将易腐垃圾制成环保酵素,可用来洗碗、浇花、净化下水道和清新空气。他将环保酵素送给社区、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敬老院。
盛阿姨以天地为炉,遵从自然法则,而赵大爷则使用现代技术。两人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两人变废为宝,爱护生存环境,与绿色同行,与健康相伴,主动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平凡生活过出了与众不同的滋味。看看每天城市产生的巨量垃圾,以及为消化这些垃圾付出的代价,就能知道像他们这样“变废为宝”的做法有重要的意义。
易腐垃圾是每个城市面临的挑战,消化这些垃圾需要投入巨资,需要将珍贵的土地变成一个个垃圾填埋场。如今,我们还推行垃圾分类,全社会动员,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对垃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上。比如像盛阿姨和赵大爷一样变废为宝,比如遵守规则做好垃圾分类。
他们是如何做到长久坚持的呢?两位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成为爱好、成为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时,它具有的能量超乎想象,才有可能一直坚持下去。两人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旁人看起来又乏味又脏,可是在老人眼里一定挺有趣。
对于爱卫活动来说,来自行政、法律方面以及社会力量的推动虽有必要,但都是外部因素,最好的办法是将活动宗旨和人们感兴趣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钱江晚报》)
【素材解读】
两位老人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可能:处理垃圾,可以不运去垃圾填埋场,而是转化成日常生活的快乐。我们也许不像盛阿姨那样有个大露台可以用来种植花草以便处理易腐垃圾,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像赵大爷一样学习并应用现代技术,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好垃圾分类,打造低碳生活;做好个人防护,预防病毒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