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片创作
2020-07-23胡涛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电视台往往会根据事件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推出不同的宣传片。这些宣传片从创作手法上看,大致可以分为动画类(又称字幕改良类)宣传片、新闻类宣传片和艺术类宣传片。同一家电视台制作这三类宣传片在时间上通常互为衔接、内容上各有侧重、形式上各具特色,共同构成重大突发事件宣传片一个相对完整的制作播出过程。本文试图以新冠病毒这一突发事件为例,分析三类宣传片在推出时机、表现主题、制作包装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宣传片;短视频;突发事件;视频包装;特效制作
宣传片,凭借其主题鲜明、制作考究、简短吸睛、插播灵活等特点,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今年1月份,湖北暴发新冠疫情后,各地、各级电视台都相继制作推出了大量宣传片。这些宣传片在不同的阶段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在同一时间段,不同媒体推出的宣传片又会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综观疫情从开始到阶段性结束整个这一过程的宣传片,总体表现出的是一个创作由简到繁的逐步递进的过程。
一、动画类《字幕改良类)宣传片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如果事件本身牵扯人员众多、波及面较广、持续时间很长,尤其事件跟普通人的生命密切相关,这个时候,知识性宣传片往往会是第一时间需要推出的。从受众需求来讲,面对类似传染病疫情扩散、地震等突发事件,自我防护和自救知识往往是大家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不仅限于事发当地,周边乃至离事发地较远地区的受众也有需求,因为这些内容,无论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作为一种日常防护常识储备,都是既实用又急需的。
而要做到第一时间推出,各种制作环节就不可能太复杂。类似的自救和防护方法在网上都较容易能检索到相对权威的文字材料,比起其他类型的宣传片,也就能省却策划、撰稿等步骤,客观上也就能够实现“尽快”的目标。为了“尽快”,这类宣传片在制作时甚至可以免去拍摄,改为纯电脑制作。通常会采用信息动画的表现形式,少部分会用字幕排版动画的方式。专门从事信息动画的制作人员多数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元素库”,其中会存储各种常用的信息动画制作元素,遇到紧急情况,他们马上可以从自己的“库”中寻找制作需要的元素,即使个别元素库中没有,寻找的量通常也不会很多,利用网络,找起来也很方便,不需花费很多时间。然后,把这些元素加以组合,再添加一些小的效果,便可以完成后期制作。应该说,信息动画制作相对简单、花费时间短,如果人员分工到位,一般制作就几个小时,甚至更短,便能够实现播出。
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政府主流媒体的电视台是不可能缺位的。政府主流媒体本身具有的相对权威性,也会导致受众更希望从电视等主流媒体上获悉相关知识。尽管,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网上并不缺乏相关的内容。像此次湖北出现新冠病毒以后,按照专家提出的防疫方法,各家电视台都及时制作播出了针对个人、家庭或单位如何防止感染新冠病毒的宣传片。这些宣传片的配音或字幕多来源干国内著名疾控专家、钟南山等院士的讲话。也有电视台采用实拍的方式,甚至邀请影视明星、电视名主持来介绍,不过,由于画面比较呆板,播出效果并不比信息动画来得好。
一般来说,某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不久,政府会出台临时性的重大决定和应对措施,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公布和解读是紧随其后需要宣传的内容。像这次新冠疫情公布后,各省、市在大年夜前后都相继出台了加强本区域范围内,涉及交通、公共场所、小区等方面管理的一些临时性规定。这些规定如何尽早告知公众,以便于在短时间内抓紧贯彻执行,尤其是在春节长假过程中。通过字幕排版动画的方式制作宣传片是另一种相对省事、形式活泼的好办法。说相对省事,是因为这种制作方法比信息动画制作还要简单,它甚至不需要动用元素库,字幕本身便是动画元素;说形式活泼,是因为它比整屏字幕或拉滚字幕播出,在形式上要活得多,而且在抖音等新媒体上也经常能看到这种制作手法并被大家认可。
无论是信息动画还是字幕排版动画,两类宣传片的内容远比形式来得重要。在过去,这类内容最简便、最原始的制作播出方式就是采用整屏或分屏字幕,只是得益于电视和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看”一点,更电视化一点,我们才有可能不以牺牲时间为代价,采用动画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制作形式相对讨巧的宣传片。但在本质上,它们还是应该属于字幕类宣传片,是字幕制作方式的一种改良,所以也可看作是“字幕改良类”宣传片。当然,制作这类宣传片,关键是内容一定要精确,不能因为“急”就忽略内容的“准”。为了赶时间,随意采用网络上不具权威性的文字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宣传片还是宣讲政策、措施为主的宣传片,因为基本无需策划、撰稿,甚至是拍摄,同时又采用信息动画或字幕排版动画的方式来制作,方法相對简单,能够做到尽快制作、尽早播出。它的时效和宣讲作用很强,但形式上相对后面两类宣传片,要弱很多。另外,制作费便宜也是其一大特点。
二、新闻类宣传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救援人员、军队、医务人员会很快进入事发地,几乎是同时,电视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级电视台都会派出记者和摄制组。因为有了现场第一手资料,直接取材于新闻画面的新闻类宣传片,它的制作播出很快就会跟上。通常,新闻类宣传片和前面的动画类宣传片播出衔接的时间会很紧,甚至不分伯仲,有时还有可能新闻类宣传片播出早于动画类宣传片,关键取决于客观需求、制作条件和策划制作意识。
这类宣传片,新闻性是其主要特征。内容上通常会聚焦突发事件本身,以反映事发地真实状况为主,同时也不乏当地救援、外部支援和各地捐助这些内容。各家电视台制作这类宣传片,无论对于聚焦重大事件,彰显媒体作用;还是作为新闻专栏小片头;抑或是在新闻直播中穿插播出,调整节目节奏,都是非常有用的。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类宣传片,因为反映的是事件本身,它的新闻性决定它不可能用资料画面取代真实的新闻画面来制作,所以,一旦能够拿到现场第一手画面,就具备制作新闻类宣传片的条件,哪怕一开始的宣传片制作得“糙”一点,电视台都会毫不犹豫地动手制作。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类宣传片播出得早晚往往是一家电视台实力的象征。原因很简单,没有实力,到不了现场,也就没有第一手画面,根本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播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尽快制作播出也是新闻类宣传片的第一要务。
制作新闻类宣传片,最初能够获取的画面肯定不会是专门为制作宣传片拍摄的,而是为了新闻报道,因此,它可以看作是新闻的一个“副产品”。摄像师首先考虑到的是新闻画面的稍纵即逝,所以“抢”是他拍摄时的第一反应。既然是“抢”,对镜头的要求就不会太高,事实上也没法要求。如果是央视,“平、准、稳、匀”镜头的比例应该会大些,这不光受益于央视摄像师的技术水平,还有器材性能和大台地位。相对而言,非事发地电视台能够捕捉到一些画面就已经很不错了。即使是央视,也不可能对现场照明、场景等都照顾得很到位,更不可能动用很复杂的器材来达到通常制作宣传片对画面的要求。所以,最早的新闻类宣传片,素材还是比较“粗”的,好在有后期特效、包装,可以适当弥补前期拍摄的某些不足。之所以只能是“适当弥补”,还是因为早期新闻类宣传片有“尽快播出”的要求。所以,留给策划、撰稿的时间并不会很多,再加上可用于宣传片制作的优质画面数量有限,选择性差,所以从质量上来讲,肯定比后面推出的同一主题的不同版本要逊色些。好在可以通过不断的版本更新,持续推出质量好的宣传片。无论如何,刚开始的新闻类宣传片会比前面的动画类宣传片在制作上要来得复杂,尽管新闻类宣传片也可以通过套用现成模板,或对现成模板稍加改动后制作以尽量节省时间。
如果说,前期新闻类宣传片侧重在“事”,类似“全景”式展现的话,那后面推出的新闻类宣传片会更加关注“人”,可以看作是“特写”式聚焦。很难想象,宣传片会不涉及到“人”这一最丰富、最活跃的因素。说它丰富,是因为人类情感的多样性,男人的坚毅、刚强,女人的温柔、善良,孩子的懵懂和童真等等。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都会有属于他们独特的情感。说它活跃,是因为在不同情感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引导下,人们行为和举动的差异性。相对前期新闻类宣传片,后期的片子会变得更有个性,对细节的把握也更加到位。如这次新冠疫情暴发后,各地派医务人员赴湖北参加救援。东方台播出了若干反映上海支援武汉的宣传片,其中一个就很有个性。它反映的是给救援队送行的场景,该片用了一句留守丈夫哽咽着对妻子的喊话,说的是四川方言:”你安全回来,老子包一年的家务。”简单的一句个性化方言同期声,非常给力,成为整个宣传片的一大亮点。再譬如,东方台播出反映前方医务人员奋力救治病人的宣传片,用了许多表现细节的画面来增强宣传片的感染力。这次救援和其他救援不同,进入病区的医务人员都需要穿防护服,戴N95口罩。而每位医务人员穿戴好以后,同伴会在他们防护服外面写上各自的名字和一句话。另外由于长时间戴N95口罩,很多医务人员的脸上都会留下几道很深的口罩勒痕。这些细节都没有逃过摄像的眼睛,宣传片里采用了不少这样的特写镜头,很好地反映出这次救助的与众不同,在凸显医务人员艰苦工作的同时,感染力也很强。
尽管都是取材于新闻画面,免不了“看菜吃饭”。但前期新闻类宣传片的制作跟后期的制作相比,终究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刚开始的新闻类宣传片,由于需要赶时间,所以,画面的特效和包装会有,但不会很多,更不会很复杂,配音、配乐也都比较中规中矩,整个片子呈现的感觉较为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人员策划的空间大了、画面资料的积累多了、选择的余地大了,甚至还有专门为宣传片制作请前方摄像补拍画面的可能。从后期制作来看,特效、包装的时间相对充分,具备提高复杂程度的空间,尽管这样一来,会使最后渲染生成时间相对较长,但片子质量肯定好于前期。同时,我们也可以明显地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流露。
新闻类宣传片可以看作是全过程宣传片制作的一个中间阶段或过渡阶段,即从“赶”向“好”过渡,从“糙“向“精”过渡,从客观反映向主观表达过渡。新闻类宣传片的前、后期在时间分界上并不严格,后期宣传片推出的速度决定前期宣传片播出的时间,其新闻性慢慢减弱,而其感染力相对增强。从制作成本来看,因为取材于新闻画面,费用主要集中在后期制作,除非专门重新拍摄。当然,因为其制作比动画类宣传片复杂,版本也会有变化,外加增添了策划、撰稿等环节,所以,成本肯定也会更高。
三、艺术类宣传片
所谓艺术类宣传片,就是用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使宣传片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艺术化特征。如果说,新闻类宣传片侧重于记录或反映事件本身的话,那艺术类宣传片更侧重于表达或展现创作者的情感。这类宣传片注重前期策划和创意,一个好的创意或策划往往能让片子制作事半功倍,甚至决定其成败。通常,它们的视角会更独特或更新颖,切入点会更巧妙或更自然。拍摄要求也会更高,航拍、摇臂、延时、平衡仪、轨道,只要需要,无一不用。而这些拍摄手段在新闻类宣传片中几乎不会采用。特写、大特写画面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相比于后期新闻类宣传片,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般来讲,艺术类宣传片在前期策划、拍摄时就会充分关照到后期制作,所以它后期制作的基础比较好,而且,也会留给后期制作足够的时间。这样,前期拍摄的画面就会比较到位,即使个别镜头不尽如人意,包括那些必须使用,但有缺陷,又不可能补拍或不适合再现的新闻镜头,都有时间通过后期特效和包装来改善效果。
更细致的后期制作对于这类宣传片是显而易见的。剪辑,更注重节奏。在这样一个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把握不了节奏是留不住观众的眼睛的。不光需要注意片子整体的节奏,还要追求画面内部的张力。用变速改变一个摇镜头或移动镜头的内部节奏,同样,用逐格来改变画面节奏的同时,也增强了片子的美感和可视性。声音,除了有配音、配乐,巧妙地运用同期声,在丰富宣传片声音层次的同时,也往往能让片子鲜活起来。为了突出主题,甚至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再现也是能被接受的,这种再现不只仅仅局限于画面,连声音都有可能艺术再现,而这些无一不是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实际上,艺术类宣传片和当下新媒体上常见的短视频几乎没有差别。
社会团队、自由职业者、非电视台工作人员加入创作(除表演外)是这类宣传片的又一创作特点。虽然,前两类宣传片制作也不能排除上述人员的存在,但并不明显改变整体制作水准。但在艺术类宣传片创作中,会有一些名人、能人加入,明显抬升制作水准。3月17日开播的宣传片(阳台里的武汉)便是一个例子。它由央视电影频道和湖北电视台共同打造,但参与该片创作的艺术指导成龙、音乐总监常石磊和配音周迅、陈坤显然都不是两家电视台的员工。武汉疫情成为本片的背景而不是重点,宣传片着力关注的是生活在疫区的人。但这里的人,不是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也不是急于救治的病患,更不是任劳任怨的社区干部和无怨无悔的志愿者,它关注的是那些生活在疫情之下的普通市民。看不见的策划和创意,全部通过角度的与众不同得以体现。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传达的也不是疫情之下的清冷和悲壮,而是满满的正能量,微笑、欢歌、豁达、和谐,一个非常人想象中的武汉。值得注意的是該片的声音,效果声、配音、配乐、同期声,层次丰富。最难能可贵的是四种声音之间不是孤立的,相互应答、相互衬托,整体性超强。生活化的片段呈现会使片子更为耐看和吸睛,而高频率的剪辑也使固定长度的片子能够融入更多的内容。显然,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创作者对于事件的认识更客观、更深入,情绪较前期更平静、更缓和,但情感显然更浓厚、更炽热。
既然称之为艺术类宣传片,没有亮点是说不过去的,不够精致的作品也是拿不出手的。“考究”是这类片子的共同特征,当然,“考究”的片子人力投入会多不少,实际费用也会多不少。
尽管从创作手法来看,重大突发事件宣传片可以分为上述三类,从某一家电视台来看,三类宣传片推出的时间衔接也会更明显一些,但这种明显并不会精确到具体某一时间点,尤其是动画类宣传片和前期新闻类宣传片以及后期新闻类宣传片跟艺术类宣传片之间。某一时间段内两种类型宣传片重叠套播的情况很常见。如果后续政策、规定不断推出,无论什么时候,动画类宣传片都会照做照播,无需过于纠结推出的时段,需要关注的仅仅是推出时机的恰当与否。实际操作中,制作能力强或事发地的大台完全可能采用多路并进的策略,完全打乱上述制作播出次序。从全国范围来看,更没有明显的推出界限。针对此次疫情,湖北台、央视已经开始推出新闻类宣传片,而一些城市电视台还在播出动画类宣传片。湖北台2月初开始播出艺术类宣传片《武汉,我们等你!》,有些台才刚刚开始播出新闻类宣传片。但毫无疑问的是,一开始就推出艺术类宣传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像(阳台里的武汉》首播时间是3月17日,离事发已经2个月左右。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整体上,三类宣传片的创意、策划逐渐加强,可视性、艺术性逐步提升,但时效性、新闻性渐趋减弱。
参考文献:
[1]曾国欢.论公共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管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0)
[2]郝薇.关于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的思考[J].新闻采编.2011(05)
[3]黄璜.论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责任[J].经济研究导[J].2013(20)
【作者简介】胡涛,无锡市广播电视集团(台)经济频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