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的框架分析

2020-07-23王爽胡晓娟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民网黑龙江

王爽 胡晓娟

【摘要】一段时期以来,黑龙江时常与消极话语联系在一起。其中固然有黑龙江本身在经济生产、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不足或不力,但媒体怎样报道黑龙江、怎样呈现黑龙江形象也值得考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媒体报道的框架特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人民网;黑龙江;框架分析

一、研究概述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大荒”到“北大仓”的沧桑巨变,大庆油田的胜利开发,以及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摇篮所奠定的坚实基础,都是其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2016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黑龙江,再度体现了党中央对于黑龙江的关怀与重视,同时也证实了黑龙江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然而,在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挑战下,唱衰东北的声音不绝如缕,使得黑龙江的发展態势常常和消极话语联系在一起;哈尔滨天价鱼、雪乡宰客等热点事件,也曾将黑龙江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近期,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肆传播,黑龙江虽与湖北相距甚远,但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部分人员返乡后不主动上报、不配合工作,拒绝接受隔离并隐瞒接触经历,导致了黑龙江“聚集性疫情多发”,更有个别素质较低者因为挑战公务人员的合法管理,使得“黑龙江”、“黑龙江人”再次成为了网民攻击的对象。

不可否认,有关黑龙江的负面声音的出现,其中固然有自身原因存在,但媒体报道在黑龙江形象的建构方面是否发挥了客观的引导作用也值得考究。新闻媒体怎样报道黑龙江,如何呈现黑龙江的形象,不仅事关公众对于黑龙江的基本认知与印象评价,对于黑龙江、甚至东北地区的全方面全方位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以等距抽样的方式,筛选出2017年10月18日至2019年10月17日两年间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321篇,并参考台湾学者减国仁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框架理论,从宏观的主题框架、中观的叙事框架、微观的呈现框架三个角度,分析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的框架特点。具体研究中运用了SPSS及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以呈现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类目建构方式如下图。

二、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的框架特点

(一)宏观层次框架:侧重政治报道、关注政府领导

本研究从“报道主题”“报道角度”“事件性质”“消息主体”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人民网报道了与黑龙江相关的那些内容,即从宏观角度来考察人民网相关报道的主题框架。

从报道主题来看,321篇样本中,政治主题报道的数量最多(N=121),经济主题(N=76)、科教文体主题(N=49)、社会主题(N=47)、生态主题(N=28)的报道数量依次减少。为更好地对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本研究在这五个大主题下又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报道角度,以进一步了解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的着眼点与关注点。数据显示,党政建设、三农发展、民生问题、科教与文化、生态保护分别是五个主题下最受关注的议题。

着眼于新闻事件本身,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客观事实,也更易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晌。样本以中性事件(N=183)和正面事件(N=101)为主,负面事件(N=37)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政治主题,因为此主题下人事公告、司法监察两个角度的报道,多涉及到官员贪腐、公民犯罪等违纪违法事件;经济主题、社会主题以及生态主题下的正面事件明显多于负面事件,有稳定乐观的发展态势;科教文体主题的报道以中性事件和正面事件为主,并无负面事件发生。

从消息主体来看,以政府领导为主体的报道最多(N=131),内容多涉及领导参与会议、讲话发言、走访调研、考察会见等;以省市区县为主体的报道数量位居第二(N=65),内容多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变化相关;以单位组织(N=43)、百姓人物(N=41)、活动事件(N=24)、公司企业(N=17)为主体的报道数量依次减少。

(二)中观层次框架:事件背景清晰、细节描写详尽

中观层次设置了“背景介绍”、“场景细节”、“态度反应”和“结果影晌”这四个类目,不仅可以从中分析人民网报道的叙事、写作特点,也可以用来判断文章内容的完整程度。

“背景介绍”是指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事件背景、先前起因,或主要人物的早先经历等。样本中共有300篇报道做出了背景介绍,这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做出清晰交代,也有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事件发展情况及最终结果。

“场景细节”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报道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经过及人物活动等内容的详细描绘。样本中共有266篇报道(82.97%)包含对场景细节的叙述。这不仅能够还原新闻场景,提升其真实性和可信性,而且还丰富了报道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态度倾向”这一类目的测量聚焦于媒体作者对新闻事件所表现出的态度或情感倾向。统计后发现,不包含“态度倾向”的报道数量(N=184)更多,尤其是政治主题报道。这一方面说明报道本身的关注点较为明确与集中,更注重对于新闻事实的阐述;另一方面也说明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态度较为客观中立,避免用主观色彩浓厚的语言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结果影晌”可以看作是由主要事件引起的直接结果或间接影响。将“结果影响”与“报道角度”进行交叉,发现包含“结果影响”的报道中,三农发展、民生问题以及开发合作角度的报道数量最多,多体现为对这些领域发展成果的肯定与介绍。

(三)微观层次框架:中篇通讯为主、文字客观表达

本研究从“报道体裁”、“报道篇幅”、“报道形式”和“文章来源”这四个角度,考察黑龙江相关报道在人民网中有怎样的呈现特点。

从报道体裁来看,通讯报道的数量最多(N=178);消息的报道数量次之(N=126)。此外,评论、特稿以及专访这三种体裁也有所涉及,但数量均较少。

报道篇幅的大小通常可以用来判断媒体对相应主题的报道力度以及重视程度,将“报道篇幅”与“报道主题”进行交叉,发现政治主题的报道在各数量等级的篇幅中均有分布;经济主题与科教文体主题的报道在1000-1499字这一区间内的数量最多,篇幅适中;社会主题与生态主题的报道则更加简明扼要,字数常见于499字以内;2000字以上的报道中经济主题的数量最多,人民网对于黑龙江经济发展情况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从报道形式来看,人民网在对黑龙江的报道中较多地采用了文字叙述的方式(N=241),虽然文字报道能够让读者详细了解新闻事件,但在“信息過载”日益严重、“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此种形式难免会让读者感觉枯燥与乏味,影响阅读质量与阅读效率。

文章来源方面,以国家级媒体为来源的报道数量最多(N=206),其次为本省媒体(N=108),外省媒体数量最少(N=7)。与“报道主题”交叉后发现,政治主题报道中本省媒体的贡献尤为显著,尤其是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政经大报的《黑龙江日报》,而经济主题、社会主题、科教文体主题、生态主题方面,以国家级媒体为来源的报道数量明显高于本省媒体和外省媒体。

结语

可以说,人民网中相关报道较为客观,整体上呈现了黑龙江积极发展的正面形象。但不可否认,媒体报道方式仍然有可改进提升之处。

首先,各主题的数量不平衡,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国家制度、媒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但此种情况很容易引起读者的片面、歪曲的解读。为了让公众对于黑龙江能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媒体在做好政治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也需要调整报道策略、丰富观察角度,加大、加深对其他领域发展情况的报道,以免因为对单一领域的过量报道,覆盖了公众对黑龙江其他领域发展情况的感知,从而影响对整体形象的评价。

其次,就样本内容来看,政治主题报道存在“重宣传轻落实”的问题,经济主题报道存在“重农业轻工商”的问题;社会主题报道方面、科教文体主题报道存在“重整体轻个体”、“重宏观轻微观”的问题,生态主题报道则存在“重表象轻内涵”等问题。所以媒体在做议程设置时,不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更应该主动对接公众议程,了解公众的关切重点及信息需求,避免把重复无用的信息强塞给受众。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报道质量,也能通过信息传播来引导公众形成对黑龙江形象客观的评判。

最后,在人民网的报道中,以政府人员为主体的报道占比达到40.81%,而以百姓人物为主体的报道仅有12.77%。关注基层人民,关注百姓群体,不仅是新闻报道工作的需要,也是彰显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所以对于媒体来说,可以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关注百姓之关注,聆听民意、讲述民情,从而反映黑龙江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同时也可以挖掘、树立人物典型,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格往往也能折射出“黑龙江人”的形象。总而言之,媒体在报道时去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命运、人的品格、人的价值,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刻意隐瞒密切接触经历者,依法打击[EB/OL].(2020,02,08)[2020,02,15].http://www.cctv-cmpany.com/minsheng/55817.html.

[2]魏铭.医患冲突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D].郑州大学,2019.

[3]曾珠.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报道与集体记忆书写——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9.

[4]藏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32-44.

【作者简介】王爽,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胡晓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新闻与传播学系讲师。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记者的角色定位与价值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8CXW00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民网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羡慕等
获奖名单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