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语境下新闻价值转变与思考

2020-07-23刘艳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融合

【摘要】2018年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下设六个奖项涵盖了视频、直播和创意互动等新媒体内容,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在奖项名称方面做了调整,其中将“融媒短视频”改为“短视频新闻”。本文以新媒体浪潮下新闻价值的转变与思考为切入点,着重探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短视频新闻作品中新闻价值的转向,在传统新闻价值基础上需要对这些转向做出思考,进而对短视频新闻未来趋势做出初步的预测。

【关键词】融合;新闻价值;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

融媒体环境下专业媒体面临的挑战来自两个层面:媒体专业和媒体自身。一条新闻要根据平台特点制作不同的形式,这是对从业者媒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挑战。融合时代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转型理念。短视频新闻创作和生产需要在横向上打破专业圈层,走出精英主义思想,注重用户的价值;纵向上推进挖深内容,发挥好专业媒体引导带头作用。

一、融合语境下短视频新闻价值之转变

(一)追求及时效果向关注用户即时需求转变

短视频新闻作为一种内容生产路径,借助互联网跨时空移动特点,为用户了解中国乃至全球故事提供了可行渠道和方式,成为数字时代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从某种程度来讲,麦克卢汉笔下的“地球村”已经应运而生,媒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树立全球格局和视野,加速了短视频新闻的创新变革。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本地的生活受到大范围的关注,需要专业媒介根据用户转变的需求建立短视频新闻内容产品思维。另一方面短视频新闻呈现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意识,我们和他者、民族性和世界性等概念不再是抽象的范畴,通过视频形式渗透到用户日常生活中。

《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以时间概念切入,聚焦于中国社会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与全球的联系,视频向用户传达出“我们在改变,这些改变源自每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主体”,而这些变化正是满足用户了解中国社会及全球发展的流转渠道。《爱中国爱非洲:18国大咖点赞中非合作》是外宣主题策划作品,6个中英文短视频让用户对中非合作中政府部门、媒体和文化等领域的代表人物有所了解,通过直接采访体现中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情况以及“他者”对中国文化认知程度,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些事实包括了严肃政治新闻,也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个体,这些话题恰好是用户了解自我和他者、深入理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重要窗口。

(二)显著性向实用性转变

传统新闻传播活动关注显著人物和著名地点发生的事实,但随着媒介技术更迭和设备信息获得性、可及性的提升,用户获取重大事件渠道不断扩展,互联网成为专业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争夺有限注意力市场中,短视频新闻如何找到、找准入口,实现传者的交换价值和用户的实用价值?传统新闻机构注重的新闻显著性是否还能继续凸显采用呢?很显然,关注社会名人和重大事件所形成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在融合语境中有所消解,互联网开放性、传播工具移动化、用户消费新闻产品碎片化等特点,逐渐打破了话语体系,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扩充了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资源阵地成为新闻主角。

获奖作品突出以普通人的视角来表达每一个“我”与当前大时代同行主题,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国家之间或大或小的不同程度联系,这种联系突破了传统新闻叙事的宏大视角,为用户构建了充满个体化、差异性、同一性和互动性的社会网络。《鼓岭!鼓岭!》开始以沙画形式展现了加德纳老乡的故事,看似宏大的主题“中美两国友谊和历史文往”,通过详实新闻资料和图片以及加德纳太太和福州鼓岭之间的联系、情感来体现。获奖新闻采用老兵、医生、国外友好人士等符号化的代表人物,将人物和事实作为叙事前台,时代和历史背景放在后台,产生了代入感。

(三)地理和心理接近向情感连接转变

传统新闻价值判断强调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性,在这里不是说融合语境下短视频新闻创作不需要考量生活、地域、兴趣、经济、文化和民族等层面的统一性,而是如何将这些共同的因素转化为打通用户和新闻故事之间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又如何以真实、自然和互惠的形式贯穿作品?《臊子书记》中的主人公宋鹏是甘肃陇南沙湾镇大寨村第一书记,“书记”和“天津大学教师”双重身份使得这一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豁出一条命,也要挖断穷根”“我要成为村子里的自己人”以及视频轻松、幽默拍摄手法,拉近了故事和用户之间的情感线。视频左下角“扶贫日志”与主人公工作自述话语,又准确传达了新闻主题。在短视频新闻思维逻辑下,表达方式上采用能与用户共情和共鸣的细节、具象,与用户的感性心理直接产生联系。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短视频新闻报道将关注点放在了新闻事件中信息与人的关系,报道不再简单追求与用户之间地理和心理接近性,而是在此基础上转向情感、心灵亲近性诉求,这一转变促使用户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实中。

二、短视频新闻创新思维之思考

移动互联网在传受两端之间的作用、5G时代的到来和应用、用户价值和“技术向善”等理念能否恰當地融入短视频新闻创作中?新闻平台和从业者必须认识到,趣味、速度、贴近、现场、审美等元素,通过技术和设备的组合融入短视频新闻作品,带给用户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是机器技术本身所不具有的,短视频是融合新闻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其承载的主流价值和对于社会真善美的弘扬,这是内容创新需要坚守的。

(一)拓展题材广度,加强内容深度

与传统的人工运营、人工分发传播路径和模式相比,依靠算法分发和推送定向内容成为融合新闻平台的原则之一。借助算法了解用户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这使得短视频新闻题材选择范围更广、更精确。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短视频新闻生产需重新构建细节叙事,拓展题材广度,新闻报道不可局限于时代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那些关乎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可能是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转折点。社会个体身上积淀了历史,同时兼具新时代精神,这些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从幕后走到台前,在不脱离新闻价值的追求中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但如何寻找这些典型的小人物,如何在简短的视频内容中创新拍摄视角,以及视频封面图片选取和新闻标题拟定等方面,达到真实、客观、中立和平衡,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挑战。

(二)注重用户下沉和用户参与

用户下沉成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着力点之一,它指的是媒体将业务扩展到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农村地区来扩大用户量,这与上文分析新闻价值转向关注小人物实用性相契合。下沉的本质是形成对话,在互动当中进行生产,借助互联网实时、即时特征提升反馈效果。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可变,不是被动地看,而是参与到内容传播过程中,包括用户浏览、观看、互动、评论、社文联系等。在获得注意力后将“媒介一内容一用户”之间的对话转变为持续性实践,满足实时变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加强传播效果。融合语境下,新闻生产早已不再局限于PGC,充分利用UGC作为素材来源,相互协作扩展联动。新闻客户端将拍客即普通用户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和线索,专业团队跟进深度采访,形成媒介和用户协同创作团队力量。

(三)加强传受双方的对话和交流

短视频新闻一个可观的优势,即新闻事实在促进多元主体表达上有很大空间,同时塑造了具有层次性的社会文化。它区别于面对面交流和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是一种虚拟想象的交流双方在互联网时空中进行对话,可视化形式将用户拉入视频图景中,且用户与新闻主人公形成共情和共通连接的速度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但用户如果仅停留在观看、文字评论和转发中,那是一种漂浮者的状态,而真正从旁观者转化为行动者,这是构建传播共同体的一个关键转折。新技术、一新平台、新实践融入新闻内容生产,在反映社会每一个面向中,如何促成文流对话却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难题。

结语

短视频新闻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承载体系扩展了内容传播,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塑造日常生活中影响用户关于自己和他者观念的认知理解,在一个短视频新闻内容框定下,制约着用户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和他人关系的理解。同时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零散化和碎片化,这种碎片式的传播模式一旦没有形成稳定持续的机制,将难以为后续的内容生产提供保障。从被动的旧媒体到交互性的新媒体,同一移动设备的功能不断扩张,传统媒体分发新闻的方式转变为传受双方转发新闻的方式。專业媒介在未来短视频新闻实践中需将越来越多的个体纳入传播范围,关注用户从媒介背后走向开放公开的互联网平台的需求及身份转变,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从孤立的个体到紧密的社交联系中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避免信息源的垄断和程序化的新闻形式。在当前融合媒体生态中,专业媒体认识到并尊重用户多元需求,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挖掘体现时代变迁的人物故事。短视频新闻平台与传统媒体形成互相借力、合作共生的传播网络,进而提升专业媒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传受双方有效对话。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2][美]亨利·詹金斯,著.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3]李舒.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比较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作者简介】刘艳,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青年亚文化、新媒体。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