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路径研究
2020-07-23孙韶华
孙韶华
(南京审计大学 实验中心 ,南京 211815)
0 引 言
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可以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对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进行了探索,但在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 校企共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大多高校教师长期从事一线的理论教学工作,经历相对单一,有相关专业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非常低,大部分教师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知识来源局限于从事教学工作以来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可能与企业或行业实际情况不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匮乏,导致校企共建的实验室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功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无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只是单纯地照着书本理论知识组织实验教学。甚至出现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对实验内容根本就不了解,而只是让学生自己无目标地摸索解决的情况[2]。这导致实验类型单一,教学内容根本无法起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而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学校设置的教学环节,实验室教学完全流于表面形式,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目前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节。在传统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时,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绝大部分时间仅讲授理论知识。而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可能是另外一批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没联系的教师来开展,两批教师讲授的知识完全为两套体系。课堂教学只讲授理论,而实验教学按照教师个人主观认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能采取现实中通常采用的但非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而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不懂具体的实践,实验教学教师不懂相关理论,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应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部分高校实验教材滞后,实验室的实践模拟教学内容与环节更新不及时,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模拟的情形可能在企业已经被淘汰,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获得提升,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岗位的能力需要。
1.3 校企共建实验室流于形式
由于各自目标的不一致,校企共建实验室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往往是高校和企业签订一个书面协议,进行挂牌后,企业就置之不管了。校企共建实验室时,学校希望企业能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尤其是工作机会。对企业而言,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机会,还需要企业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投入一定的资源或精力[3]。那么企业的利益从何而来?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盈利。对于共建的实验室,初衷是高校联合企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培养的人才具备企业工作所需要的岗位实践能力。企业希望通过共建实验室,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和岗位素质,从而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用企业的工作岗位,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培训,节约企业成本。但是,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还需要进行再培训。在现实中,学生就业选择时,可能并不会选择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企业就业。因此,企业实际投入大量经费、人力等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但最后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利益,造成企业不愿意投入资源,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培训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共建实验室时,高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确保高校、企业双方的利益,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赢。
1.4 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督考核机制
现实中,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的运作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比如,实验室是否有专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每年的实验教材是否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学生在校企共建的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的效果如何?校企共建的实验室中,企业的参与度如何?实验室的运作为高校、企业带来了哪些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些均需要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的运行完全依靠高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仅对学生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核[4]。对于企业,高校根本无法进行考核。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考核主要是高校针对学生的工程或项目实践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但是,高校或高校主管部门针对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整体运作情况的考核不到位,尤其是参与共建实验室的企业,由于高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企业进行考核的权力,对企业在共建实验室中的作用及参与度的考核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校企共建实验室在考核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能考核高校的实验室教学情况,对高校提出一定的要求,希望高校主动联系企业参与共建实验室的教学工作。但高校也无法对企业考核,并且由于共建实验室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不明显,在无法对企业考核的情况下,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不高。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停留在对实验室教学的模拟环节的评价或评分,对实验室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评估。比如,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究竟在现实中从事与模拟实验相关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如何?这需要高校建立跟踪机制,调研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或毕业后实际工作当中的表现,将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从而动态地调整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的教学内容、模拟情景等。但限于人力、精力等因素,绝大部分高校均缺乏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方法。
2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路径探索
2.1 加强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实验室实现共赢,需要建立一支丰富实验经验的师资队伍,使实验教学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高校可以多渠道开拓师资渠道,采取内部培养、外部聘任等方式相结合,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师资队伍。首先,高校每年可以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企业实习,从内部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高校可以外聘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合同形式约定,每个学期每位教师进行多少次的实验教学,可支付一定的报酬。再次,对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企业,不定期聘请企业员工到高校实验室,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教学。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实验教学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此之外,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结合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验教学须注重培养学生既有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有企业岗位的实际技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更有目标。另外,除在高校内部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外,高校还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去实习,让学生接受工程或项目实践的训练。校企共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路径如图1。
图1 校企共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路径图
2.2 建立起面向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置身于未来工作可能面临的情境中,解决遇到的工程或项目实践问题。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目的不仅是模拟相关的工作岗位,而且是熟悉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实验测试原理、技术和方法,或项目的运作过程,以及相应现代企业的标准和前沿技术。这些需要根据现代企业所需要的资质并结合已有的行业理论知识进行培养。根据现实情况来看,现阶段高校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极为严重,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这样极容易出现教育脱离社会、高校脱离企业、理论脱离实践、课堂脱离现实,这种情况下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缺乏职业素养,融入企业的难度较大。因此,校企共建实验室将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理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感受并且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况,培养一些适用于企业的工作技能。校企共建实验室以教为辅,以学生为主体,与企业合作,调动多方资源,达到协同育人,培养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体系要面向实践,根据学生专业所在行业、现代企业未来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面向实践的教学体系,推行情景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中,高校要避免闭门造车,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编写贴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实际和前沿技术的实验教材,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高校教师要建立一支优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每年可与企业合作,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和研发的情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吸收到教学队伍中,采取不定期由企业人员进行实验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在实验模拟环节,每年需要对模拟的实验进行更新,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采取高校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企业人员进行实验教学的联合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缺失使其在未来融入工作时难度较大,然而对职业能力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在培养学生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对工作技能的掌握,学生都有一个渐进、层次化的过程。因此,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教学体系应当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各个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有梯度和层次,由浅入深。同时针对不同的年级,应该按照他们的学科特点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的模拟学习和实践。面向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归纳如图2。
图2 面向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图
2.3 调动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
校企共建实验室时,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往往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觉得自身受益较少。首先,实验室建设经费往往下拔给高校,企业缺乏实验室经费的使用和支配权。其次,共建的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但不一定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学生就业并不一定会选择与高校共建实验室的企业。因此,校企共建实验时,企业往往觉得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如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指导、为模拟实验教学提供教学案例、安排学生实习等,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而可能获得的回报却是不确定的。利益上得不到保障,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现实中,很多校企共建实验室存在企业只挂名,但实际上对实验室建设的事项根本就不参与的现象。导致校企共建的实验室脱离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的初衷[5]。因此,校企共建实验室要采取措施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确保企业的利益。经费分配上,对于上级下拔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高校可以分配一部分给企业,由企业负责按劳分配给实验室建设付出了时间、精力的员工,比如指导学生实践实习的企业员工、在校企共建的实验室指导学生模拟实验的员工等;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建实验室要针对企业岗位特点,制定专门的针对某些特定岗位的实验模拟环节,并与企业沟通协商,并让学生直接进入到企业实习实践,培养企业急需的岗位人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2.4 建立有效的实验室监督考核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校企共建实验室的高效率运行。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由高校内部教师来进行。高校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存在不足,对专业所属行业的变化发展情况不如企业人员熟悉。因此,学生在校企共建的实验室学习效果的考核需要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结合,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高校教师主要考核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企业人员主要负责考核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等操作方面与工程或项目要求的符合度。其次,高校要改革从事实验教学的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师考核机制。高校对内部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师考核,并不能只评价是否按时完成了充足的课时教学要求,是否按要求准备了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类的外在形式材料,还要审核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现代企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候,高校不能仅由高校内部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判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还需要吸收与专业相关的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资深人员加入到考核小组。企业、行业人员可以有效检验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针对企业某一特殊类型的岗位进行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实验室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人才培养效果。再次,实验室的考核机制不能单纯针对学生和高校教师,还需要制定针对企业的监督考核机制。校企共建实验室时,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契约形式,明确规定企业每学期需要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完成一定的课时量,而高校在支持内部实验室建设的经费中予以支付一定的报酬。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效果在企业实践当中予以检验,企业担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提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环境与场所,企业可以安排学生实习实践,让学生将实验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为调动企业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税务等部门,对从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企业,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比如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完成一定实验教学课时,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优惠。对一年内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对参与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企业,每年吸收合作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免税额度或其它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同时,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价考核[6]。在企业完成教学工作后,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教学效果采取学生评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评分、高校内部评分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工作等,并对学生在实习实践后和就业后的表现进行动态跟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教学环节,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体的实验室监督考核机制如下图3。
图3 实验室监督考核机制图
3 结 论
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内部分高校已经探索了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模式。但在探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未来,高校需要考虑实验教学团队实力的提升、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及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等路径方面,更好地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使校企共建实验室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