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的自愈能力
2020-07-23唐启河陈奕菲郭军
唐启河 陈奕菲 郭军│文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650500
蜜蜂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昆虫,它们不仅能够产生蜂产品等经济价值,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蜜源植物资源多样性和栖息地的减少、种间竞争、病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导致蜜蜂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群和养蜂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当蜂群面临疾病等问题时,如果只是依赖杀螨剂、抗生素等药物,不仅不利于蜂产品质量,也不利于我国蜂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反思我们的养蜂操作,改进养蜂管理技术,充分利用蜜蜂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蜂群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充分利用蜜蜂自身应对外界疾病的自愈能力,将是未来科学养蜂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蜜蜂自愈能力的表现
蜂群在哺育幼蜂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气候(如温度)和蜂群实际(如感病蜂被清理出蜂房的数量及老蜂和幼蜂的比例)等来确定哺育比例,而不是一味地促使蜂王产卵和哺育幼蜂,来增强蜂群的群势。为确保蜂群中抵抗力强和寿命长的蜜蜂的比例,蜜蜂只选择哺育健康的蜂子。蜜蜂会不断地检查它们的幼虫,移除生病的,留下健康的,蜜蜂的这种清理行为就是蜂群自愈能力的一部分。
蜜蜂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已经应用于蜜蜂育种,如选育抗螨蜂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幼虫疾病类型的不同,判断卫生行为的作用。例如,当蜜蜂检查蜂房时,对于寄生的大蜂螨,卫生行为就不那么重要了。对于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和囊状幼虫病,只有当幼虫被大面积感染前被蜜蜂识别出来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否则疾病会通过群体传播,导致病情加重。
据观察,在抗螨(大蜂螨)蜂群中,蜜蜂常打开封盖蛹房,清除掉蜂房中的大蜂螨后代,这种现象是蜂群自愈能力的又一个很好的例子。通常这种蜂群对大蜂螨的抵抗力较强,无需治螨也能存活好几年,应挑选这类蜂群做父本或母本进行育种
因此,在检查蜂群时,尤其是初学者,应重点检查不规则的子脾,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产卵不规则?蜂王质量问题?感染蜂螨被清除?还是感染疾病被清理?
二、蜂群自愈能力的机理
Rothenbuhler提出卫生行为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法则,u基因控制打开封盖子,r基因控制清除不正常蜜蜂幼虫,当亲本基因为uurr时,蜜蜂就具有卫生行为。后来,Gramacho和Goncalves又提出3对隐性基因的新模型来解释卫生行为的遗传机制。利用分子技术和数量性状位点的另一个研究则提出可能至少有7个QTLs与卫生行为相关。
研究发现,多种信号会诱发蜜蜂的卫生行为,如气味和信息素等信号。Swanson等人第一个证实了白垩病会散发出气味诱导蜜蜂的卫生行为,这些气体易挥发可透过巢房盖让工蜂察觉。感染真菌Ascosphaera apis的幼蜂会挥发出乙酸苯乙酯等与诱发蜜蜂卫生行为相关的化合物。当蜜蜂受到蜂螨感染、病毒感染或幼虫冻死时,信息素可能会诱发卫生行为。Mondet等人研究发现,感染大蜂螨的幼虫会释放出育幼酯信息素(BEP)诱发卫生行为;在一项冷冻幼虫实验中也发现冷冻致死的幼虫会释放出一种幼虫信息素β-ocimene,且不同浓度的β-ocimene会对触角产生不同的刺激反应。
当昆虫在遭受到病原菌(细菌、真菌或病毒)入侵时,可通过其体表阻抑,如昆虫表皮的分子筛作用,可有效阻挡病原菌进入体内,其次体壁中的化学物质(脂肪酸、辛酸等)也可阻止真菌生长;或通过分泌抗菌肽和酚氧化酶进行防御,这些物质会在昆虫受到病菌感染时合成分泌,以抑杀多种致病细菌、真菌或病毒。另外,昆虫的肠道微生物在防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有效抑制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例如,熊蜂(Bombus terrestris)肠道的共生菌可有效抑制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熊蜂短膜虫(Crithidia bombi)等病原生物对宿主的危害作用。
此外,蜜蜂肠道菌群与宿主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菌群可以改善蜜蜂的营养不良,帮助消化食物,还能防止捕食者、寄生虫和病原体入侵、协助种间、种内通讯等。据报道,越冬蜂的肠道菌群与采集蜂、哺育蜂明显不同,肠道菌群在越冬期间可能为蜜蜂保持健康和提升自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食物刺激可激发蜜蜂的清理行为
当蜜蜂采集到含水的花蜜或蜜露时,它们必须清空所有可用的蜂房以便临时储存,许多蜜蜂沿着巢房进行各种清理工作,成群结队地检查和清理巢房,以清除所有可能导致蜜蜂感病的东西。特别是顽固性的感病幼虫、病蜂或畸形蜂(如遭受蜂螨危害致残致死的幼蜂),一般感染白垩病和囊状幼虫病的幼虫或尸体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被清除。当外界环境不能为蜜蜂提供足够的饲料时,我们可用稀糖水或(最好是)稀蜂蜜水来喂养它们。也可以将糖溶液喷洒到巢脾上,以立即刺激蜜蜂的清洁行为。
四、蜜蜂的自愈能力可以缓解感染
蜂群能否及多快能自我愈合,主要取决于清洁活动的规模,通常还需要养蜂人的帮助。当蜂群感染一些疾病时,像细菌性的幼虫病和病毒性的囊状幼虫病,建议将患病巢脾焚烧或及时处理掉,具体需要清除多少患病子脾主要取决于蜂群的状况和季节。对于强群而言,尽管失去部分染病的子脾,由于去除致病源,蜂群群势会很快恢复,尤其是在蜂群快速增长繁殖期间。如果蜂群患病严重,例如美幼病爆发期,为了防止传染其他蜂群,这时应狠下心抽出并销毁所有巢脾,按程序做好消毒灭菌等处理,防止病情扩散。
五、蜂群自愈能力需要一定的空间与之相适应
蜜蜂清理行为随处可见,不仅限于对子脾的清理,而是适用于整个蜂巢。育虫区通常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一旦蜂群感染疾病,这里的幼虫最容易感染。此外,当发现蜂箱边缘的巢脾出现发霉现象时,表明该蜂群已经超负荷,即承担清理任务的工蜂严重不足。应时刻注意保持箱内空间与群体发展强度相适应,即我们常说的“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应使用好隔板,用隔板把蜂王限制在适宜的巢脾上产卵,保证蜂群温度适宜,蜜蜂发育正常。如果脾多蜂少,应抖掉无子无蜜的空巢脾,放在隔板外侧或抽出保存,蜜源缺乏时应缩小蜂路。只有在新蜂出房,蜂数大量增加,原有空间已经无法承载时,才能够添加巢脾,为蜂王扩大产卵空间。
六、不要轻易破坏蜂巢的原有结构
蜂巢是蜂群的核心,蜜蜂会根据群势强弱、需求和营养需要来营造蜂巢,这是蜜蜂数百万年来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在养蜂操作时应格外小心,不能随意破坏蜂巢原本的结构,从而给蜂群带来压力。在提脾检查蜂群(尤其是外界气温较低时)或盲目给蜂群加脾以增加产卵空间时,可能已经破坏了蜂巢内部发育的最佳温度。要该避免在子脾之间放置空巢脾或巢础来发展蜂群,应根据外界气候和群势条件,先将要加的空巢脾或巢础放在最外侧,蜂群有能力就修整、造脾,没有能力就会暂时放置。在进行每一步操作时应考虑不要给蜂群增加额外的压力,蜂群自身会根据发展来做各种调整,外界蜜源丰富时,强群会控制蜂王产卵空间,此时采蜜是第一要务,储蜜空间不断扩大,形成“蜜压子脾”现象。
七、如何根据群势调整箱内空间
养蜂,以饲养强群为主,及时淘汰弱群;蜂群繁殖季节,应根据群势,适当抽出多余的巢脾,缩小蜂路,密集群势,做到蜂多于脾;同时,明确何时开始这些操作,这在早春蜂群繁殖时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能充分发挥蜂群的自愈能力来抵抗疾病。可按照以下几点来调整蜂箱空间:(1)抽出蜂箱边缘的巢脾,尤其是发霉的巢脾;(2)细菌病的巢脾;(3)撤掉继箱和多于巢脾。
当群势增加时,何时开始加脾扩大子圈面积?除了依靠气候和日历外,可以参考以下标准:(1)蜂箱内蜂路上都爬满蜜蜂;(2)隔板外侧和巢框框耳处爬满蜜蜂;(3)除边脾外,所有子脾上都爬满蜜蜂;(4)有2~3脾封盖子脾正在出房。
八、越冬期管理
当蜂群准备越冬时,应根据各地冬季时间长短和温度等情况,做好保温,留足饲料,最好提前留足封盖蜜脾;只有保持较强群势和充足的饲料,蜜蜂才能安全越冬。只有做好越冬管理,保证足够多的蜜蜂能够度过严冬。在越冬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操作:(1)群体数量或将它们合并;(2)保持强群比例,越冬之前确保蜂群无疾病感染,提前清除病蜂和染病巢脾;(3)换掉烂的巢脾和使用较长的旧巢脾。
另外,应根据蜂场管理目标,设计一些适合管理的表格,每次检查蜂群后,做好相关记录。通过长期记录,找到蜂群中自愈能力强的蜂群留作育种的种用群,为全面提高整个蜂场的抗病能力和产值打好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参考制定如下表格。
养蜂操作 蜂箱编号 已处理(打√)未处理(打×)操作时间 备注合并弱群蜜蜂是否满脾或达到足框蜂群是否达到加脾标准蜂群是否出现分蜂热避免感染繁殖中的蜂群保持蜂王产卵集中饲料是否充足(缺蜜或缺粉)移走染病巢脾和发霉旧脾蜂群是否感病?如何处理?是否用药?能否避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