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院:危中寻机
2020-07-23刘文生通讯员刘华联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通讯员 刘华联
华飞思考最多的是物资储备、人员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他要在做好危机管理的同时,找寻医院发展新机。
疫情对医疗机构的影响是相似的,但产生的结果却不尽相同,这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部署,以及面对这场危机的态度。
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常州一院”)院长华飞来说,全力奋战打赢双线战役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同时探索医院管理变革的更多可能性,亦是他作为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契机、强化、推动、建设,他看到的更多是机会。危中寻机的前提是认清并妥善处理危机,常州一院给出了怎样的方案呢?
筑牢“防火墙”
作为当地医疗中心,常州一院每一步举措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市防控走势。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常州一院领导班子确定了患者零漏诊、医护零感染的院内防控总目标。“是目标,也是底线。”华飞态度坚定,诸多重要决策迅速推出。
推进疫情防控全院一盘棋,加强防控组织领导是关键。为此,常州一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院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
在领导小组部署下,医院各部门迅速制定、梳理了各项制度与流程。各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应战,医院因此做到了几个“早”:最早一批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最早一批开展自主核酸检测、较早开设观察病房和隔离病房。做好院内工作的同时,常州一院还积极投身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华飞介绍,常州市防控专家组组长和一名副组长由医院专家担任,专家们每天参与定点收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查房和诊疗工作,带领常州医护团队攻坚克难。此外,医院还派出专家对全市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巡诊,及早排查疑似病例。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是常州一院疫情防控的另一大特色。疫情发生初期,院党委发出倡议后,全院35个在职党支部、800余名党员加入志愿服务,成立党员先锋队,开展疫情监测、应急响应、体温监测、物资调配等志愿工作。
在驰援武汉的最前线,临时组建的党支部,党员医护人员始终站在患者救治前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医院援湖北黄石医疗队队长刘峰在当地医院安装了首台经鼻高流量吸氧机,为重症患者带来福音;院感科及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负责人24小时ON CALL的手机成为全院热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朱立胜承担发热隔离观察室护理管理工作。
强化督查整改亦是常州一院防控工作重点。医院纪委书记牵头,率督察组深入医院疫情防控一线,对全院45个病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务人员防护情况、发热信息上报流程、防控知识应知应会、院感消毒情况、陪护探视制度落实情况、防控知识宣传情况等进行现场督查,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前线显担当
在常州一院副院长刘志伟的记忆中,援鄂前线医护人员的事迹始终清晰如新。
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闫廷赞妻子那句“如果我是呼吸科医生,我也会报名”;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陆素英瞒着此前遭遇车祸的父亲奔赴一线;呼吸与危重症科医师刘峰填补当地经鼻高流量给氧技术空白……
对常州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曙俊而言,支援前线几乎是必然选择。“我是党员,价值如何体现,就是现在;我还是一名重症医学医生,救援是我的职责;我参加过H1N1、H7N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学救治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多方面考虑,我不去谁去呢?”
1月28日,常州一院首批医疗队出征。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周曙俊和队员们面对的是比预估更严峻的形势:早期物资相对缺乏、病房设施不完善、当地医务人员身体心理已达到极限、语言沟通不畅、工作流程不熟悉、院感和防护有待加强……
作为常州援武汉医疗队队长,诸多问题都需要周曙俊考虑。
业务培训、防护培训、院感流程再造、调整诊疗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开展起来。从协助当地团队管理病区到整建制接管病区,医疗队扎下了根,开创了新的防控局面。医疗队取得一系列不俗成就,但周曙俊并不愿多谈。让他骄傲的是,医疗队重新设计院感流程并做好防护培训后,之前发生在当地医务人员身上的感染再也没有发生。
前线作战,后方支援。刘志伟告诉记者,为做好武汉、黄石两支援鄂医疗队物资和后勤保障,医院多部门联合,紧急采购调度各项物资支援前线。院党委各支部志愿者与援鄂队员家庭一对一结对,及时了解队员和家属需求,做好精准服务。
医务人员在发热门诊工作。
找寻管理新机
疫情期间,华飞思考最多的是物资储备、人员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他要在做好危机管理的同时,找寻医院发展新机。
疫情防控,有“防”才能“控”,医院人员结构复杂,任何一道防线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为此,医院严格落实人员管理,对内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人员信息填报和排查,对外把好入院各个关口,健全病区陪护制度,实行院区、病区双保险。
刘志伟介绍,为做好入院人员管控,医院较早采购了5台红线外体温监测设备,在各大楼入口处安排志愿者进行体温测量,取得明显成效。
院感管理是应急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疫情防控中,院感防线前置、关口前移,实现发热患者零漏诊,但发热门诊环境、设施等硬件条件不足和感控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也暴露无遗。目前,常州一院已对发热门诊进行全面改建和扩建,人员引进和培养也将提上日程。
重症医学科和呼吸与危重症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华飞并不满足于现状,进一步加强亚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疫情期间,常州一院以某病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背景,开展了全院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下一步,医院将加强应急能力培养。一方面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基础技能、应对能力培训,一方面注重师资培训,将师资参加培训和考核工作量作为工作能力和强度的评价指标。
与此同时,积极的一面也在显现。通过疫情防控,各部门不断完善现有制度,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如发热门诊和病房实现流程再造,专家、专科门诊实现预约诊疗全覆盖,互联网医疗加速落地,病房探视和陪护制度进一步加强。
“疫情暴露出了医院信息化短板,医院将通过改造、重构信息化建设,使患者就医体验、便民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华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