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复诊渐次起步

2020-07-23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门诊科室抗疫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在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逐渐恢复之后,更大的挑战在于手术和住院服务的恢复。

2020年春节公共假期从1月24日到1月30日,医院跟往年一样原本就处于半停滞状态,一些医院门诊也仅运营半天,择期手术都会适当顺延。

往年,医院的半停滞状态在正月初三初四以后逐渐从节假日状态恢复到正常运营秩序。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半停滞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2月底,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基本上被控制住,全国各地医院门诊已经在逐步恢复之中。

在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逐渐恢复之后,接下来的挑战主要就是手术和住院如何逐步恢复。这是接下来数月时间内,政府、社会、医院需要正视的问题。

正常运行被打断

尽管春节假期早已结束,出一次门诊,患者“也就是平常的1/4,前一阵甚至更少”。山东一家三甲医院医生2月27日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每个科室每天也就一两个医生出诊,接下来医院应该会进一步恢复门诊。

其他一些医院披露的数据也基本类似。2月29日,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月20日至2月28日期间,医院日均门诊量保持在2400人次,手术2526例,日均在院患儿500例。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第二天,全国疫情防控全面升级,全国医院迅速从正常节假日状态过渡到抗疫状态。因此,医院的工作策略迅速调整为“主战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病人诊治”。

抗疫最前线的湖北,越来越多的医院被征用成为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非新冠肺炎患者普通服务自然就停滞下来。

非湖北地区,由于抗疫形势的需要,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几乎没有休息,初一初二就动员起来,改造发热门诊,减少医院进出口,将分诊前移。因为担心医院交叉感染,除了门急诊轮班医生和抗疫人员,管理者甚至要求医生“不排班就不要在医院内逗留”。

随着疫情扩散,政府在1月底宣布将春节假期延长到2月10日,同时建议居民待在家里自我隔离。1月底,公共假期没有按照原定计划结束,医院非新冠肺炎患者诊疗继续春节期间的半停滞状态。

同时,“为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医院纷纷要求患者“没有紧急就诊需求请尽量不要到医院就诊”。而且,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美容、健康体检等部分科室,就诊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多,疾病传播风险高”,甚至直接关停普通门诊。“对于需要择期住院治疗的患者,待疫情控制后医院将按病情轻重及就诊顺序电话通知入院”。

而且,越来越多的医院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行非急诊服务全面预约制度,控制医院人流量,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医院也强化院感控制,患者到医院门急诊看病,不仅需要测体温,还需要填写流行病学史。

甚至,除了要求流行病史调查,少数医院甚至要求患者就医先做CT检查。

即使在春节假期最终结束之后,因为防疫的需要,很多城市进一步强化小区出入管理。部分城市甚至停运公共交通工具,企业则要求在家办公。在非湖北地区,普通医疗服务依然继续半停滞。

因为抗疫需要,有一段时间“宣传过‘医院是最危险的地方’,很多患者能不去医院就不去了。而且,疫情期间,公共交通停运、村镇设卡堵截,很多想去医院治疗的患者,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了”。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薛继东指出。

医疗运行缓慢恢复

2月中旬,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难”问题慢慢显现出来,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属开始通过媒体呼吁,慢病患者取药难、急诊响应速度慢、危急重症转诊难,等等。

由于疫情暴发突然,事态迅速升级,很多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在居家隔离开始前没有储备好足够的药品。一些医院、药店、医药电商迅速调整政策,甚至允许慢性病患者一次性取药超过3个月的用量,问题逐渐有所缓解。

不过,一些特殊病种和特殊人群依然存在取药难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罕见病患者。单个罕见病的患者虽然少,但是全部聚拢起来也有一定的数量,平常用药保障本来就难,有些甚至通过海外代购来保障用药。一些罕见病患者组织,联合医院、医生共同行动,通过各种方式保障用药。

在一部分城市大医院,普通门诊和住院服务收缩之后,急诊部门人力在支援湖北的同时还要保障24小时接诊,确实难以应付。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地方政府甚至让诊所、门诊部暂时歇业,迫使一些患者不得不去大医院就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急诊科负担。因此,一些患者和家属就指出,疫情期间急诊就医不仅程序繁琐,而且等候时间过长。

另外,在防护设备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医院倾向于优先满足防疫需求,普通医疗服务供应就会紧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医疗活动。

张家口地区宣钢弘慈医院透析科主任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因为患者每周都要定期血透,科室业务不能停滞下来,然而最大的挑战是防护设备明显不足。除了照顾患者,科室主任还要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设法自筹口罩、护目镜等设备。最紧张的时候,一些患者甚至还给科室捐献了一部分口罩。

1 因为抗疫需要,医院重塑分诊导诊流程。

据他介绍,自己认识的外院血液透析同行,疫情期间也没有歇业,也都在是防护设备随时短缺状态中坚持下来的。

另外一个方面,抗疫期间的交通管制、公交停运、出入通行证等临时政策导致出行难。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和家属觉得“看病难”,没有私家车的家庭,甚至不得不步行看病。尤其是一部分危急重症患者觉得存在“转诊难”。

2月15日,一位淋巴癌患者家属、新浪微博网友“懒惰的蜗牛0803”发文指出,自己家住陕西宝鸡的妹妹疫情暴发前,已经确诊为淋巴癌,原本希望到西安治疗,但就是办不了通行证。

相对来说,由于疫情更为紧急,湖北地区的问题更加严重,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2月11日,湖北武汉新增8家基本医疗保险门诊重症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达到10家,希望缓解慢病患者拿药难的问题。

2月16日,武汉市政府针对慢性重症患者、孕产妇、儿童、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指定一批定点医院。两天后,武汉市公布“非新冠肺炎特殊患者医疗救治医院定点医院”名单,纳入更多专科和患者人群。2月21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增设了“非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统筹调度全市医疗资源,希望“妥善安排非新冠肺炎的普通疾病及重、慢病患者的救治工作”。

而且,看到社会呼吁,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在2月17日和27日,两次发文要求逐步恢复医疗秩序,让非新冠肺炎患者获得及时治疗。2月24日前后,浙江杭州多家宣布恢复大部分普通门诊。2月底的最后一周,越来越多的医院3月1日全面恢复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

2 上海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就诊,医院保安引导市民扫码自助预约。

手术恢复仍须努力

“医院手术量,目前已经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一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陈世彪2月28日告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

由于防护物资依然紧张,普通手术患者实施“一级护理”;少许可疑患者采取“一级半护理”;疑似和确诊的手术患者,目前也只能做到“二级半”护理。他特别强调,“防护服和N95口罩则尽量留给疑似和确诊患者治疗时使用”。

按照当下的疫情,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该采取三级护理,需要负压手术室、防护服、隔离衣等诸多条件。不过,这是当前不少医院无法完全保障的。

另外,广东省一家医院的儿童血液科,在疫情紧张和物资短缺情况下,持续接诊白血病患儿。在临床型医学专业研究生回家过年后,四个医生管理着三十多张床位,人力不足和连续排班,一个多月下来已经比较疲惫。平常,由于四五个研究生的辅助,四个医生能够保证科室有序运转,也不至于过度疲劳。

3 抗疫期间,天津多家医院上线“互联网门诊”服务。

4 江苏连云港,患者相隔1 米排队就医。

这位科室主任希望限制大学生返校的规定能够适当修改一下,让临床型医学研究生返校,以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临床型研究生要的是临床实践,而不是线上理论学习,他们的工作类似一线住院医生或规培医生,对缓解医院人手紧起到很大作用。他们返回医院,至少让一个多月都缺医少药的非新冠肺炎患者获得基本医疗照顾”。

而且,据他介绍,“很多临床型研究生实际上已经回到学校宿舍,宿舍也就在医院旁边,很多人也想来医院帮忙”。但是,由于教育部门政策规定,暂时不能返校上课,也不能到医院来,只能在网上学习。

另外,由于在校大学生是献血主力之一,受春节返乡和疫情限制返校双重影响,血浆短缺也成为目前制约医院手术恢复的因素之一。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医务科熊肇明主任指出。

由于受疫情影响,择期手术患者服务已经受到影响,医院手术量出现下滑。一些外科医生在微博上透露,一个月都没有做过一台手术,住院患者数量也在减少。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指出,疫情暴发前,当地医院每天住院患者在1000人左右,现在每天住院患者数量下滑到300人左右。

时间到了3月份,这样的局面应该有所改变。目前,物资紧张已经有所缓解,医院手术和住院恢复已经在逐步酝酿。医院交叉感染控制的问题,其实也能克服,一些医院正在行动。而且,行业协会也拿出了一系列流程管理的建议。

陈世彪主任介绍,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月底为疫情期间常规手术麻醉管理和防控流程提出了一系列专业建议,特别强调“办理住院(门诊)和收入病房时的筛查,是医院把关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

除了可解决的客观问题,这也是非常考验管理者的决心和担当的时点。熊肇明重点强调,恢复手术和住院服务,首先要根据所在地区和区域的疫情科学判断;同时,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情况下,也要综合考虑收治患者的手术难易程度、医院现有救治力量能力。

目前,一部分医院已经在为全面复诊做准备。从2月24日开始,薛继东的微信朋友圈就开始发布医院将要全面接诊的信息。24日当天,济源二院官方微信头条就强调,医院为患者就医设置了七道防线,患者可以放心来看病;同时,也请患者做好防护,有序就医。

猜你喜欢

门诊科室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画”说抗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