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票据市场三十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020-07-23刘晓雪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

新商务周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民银行票据发展

文 / 刘晓雪,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

1 票据市场概述

票据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主要场所,是货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也是货币市场上最基础、参与主体最多的一个市场。票据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主要指票据承兑市场,二级市场主要指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

票据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也是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票据还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业务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直接灌输资金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2 我国票据市场三十年发展历程

2.1 票据市场起步与制度建设时期(1979年-1999年)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实行信用集中,取消商业信用,从此票据从社会经济生活中消失,直到1979年人民银行开始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承兑票据。1981年上海率先推出了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成为新时期我国票据业务的发源地。1984年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人民银行颁布《再贴现试行办法》,开始办理票据再贴现业务。1988年人民银行发布《银行结算办法》,允许商业汇票背书转让。

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实施,是票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1997年人民银行印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至此,我国票据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规章基本确定,票据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2 票据市场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2015年)

2000年,工商银行成立我国首家票据专营机构,标志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入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后许多银行也纷纷成立自己的票据专营机构,票据业务单列发展,票据市场繁荣起来。

同时,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逐步增加,业务操作模式不断创新。在票据一级市场签票的主体从国企和上市公司为主逐渐转化为中小微企业为主,二级市场参与主体也扩大到各类型商业银行、农信社、信托机构、票据中介、券商等。这一阶段以2009年为分水岭,在此之前票据市场主要的交易方式还是贴现和买断卖断式转贴现,票据作为占用规模的信贷资产为商业银行所用。2009年之后,为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等多重考虑,由传统的票据业务而衍生的各种转贴现模式“创新”开始成为票据市场的主战场,并逐渐发展为农信社模式、信托模式和券商模式,这也为2015年票据业务频出的案件埋下了根源。但这十五年,票据业务的确迎来了大发展,2015年票据市场累计贴现量达到102.1万亿元,比1999年增长40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45.61%;累计承兑量22.4万亿元,比1999增长44倍,年均增长率26.71%。

这一阶段还有一标志性的事件是2009年10月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出。在2015年以前,电票发展相对较慢,经过6年的发展。电票的出票量也仅占比在25%左右。

2.3 票据市场监管收紧和电票大发展时代(2016年-至今)

2015年末至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案件频出,个别案件影响巨大,这直接导致了监管收紧。2016年4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票据市场进行整顿治理,各家银行纷纷收缩票据业务,票据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承兑量、贴现量大幅萎缩。

但同时,纸票业务的风险给电票业务发展带来了契机,管理部门下决心大力推进电票的普及使用,逐步替代纸质票据。2016年9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电票迎来大发展。2018年末,电票的业务规模已占到整个票据市场规模的98%以上。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行,标志着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正式建立,把票据业务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3 目前票据市场发展呈现的特点

3.1 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票据业务加速创新

金融科技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票据业务的创新,提升了整个票据市场运行的效率。从各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线上贴,秒到账的在线贴现产品、互联网+票据产品的产生以及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无一不体现了金融科技的力量。

3.2 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票据产品创新的加速和全国性票据市场的建立,原有的票据生态逐渐被打破。曾经以股份制银行为主导、关联各方参与者的模式被票交所主导的模式所替代的端倪逐现。票交所主导了票据新产品的推出和交易规则的制定,部分商业银行紧跟票交所的步伐走在票据创新的前沿,部分商业仍在维持着票据业务传统的定位和模式,而这一市场也逐渐有更多的新参与者涌进来。各个主体对票据业务定位、管理模式等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在票据市场不同的地位,决定了其属于是开创者、主导者还是跟随者。

3.3 票据业务的发展交织着票据理论问题的探讨

票据最初是结算和支付工具,随着票据交易品种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票据的融资功能日渐突出。在票据市场发展的三十年中,对于融资性票据、票据的无因性、票据资产的属性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和探讨。票据的这些理论问题,对现行的监管政策、票据交易规则制定、票据业务的创新等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认知业务和发展业务的基础。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仍然会伴随票据业务的发展。

4 对票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展望

4.1 票据创新加速,金融科技赋能票据创新

长期以来票据市场的创新产品主要集中在规避监管规定,逃避占用信贷规模等方面,实质性的创新较少。但近年在票交所的推动及金融科技的加持下,票据产品有了实质性创新。

票交所作为人民银行主管下的票据基础设施,不仅提供了票据集中交易的统一平台,更进一步的也在主导着票据业务的创新。近年票交所已牵头推出“贴现通”、“标准化票据”等产品,并在积极探索票据经纪、票据拆分等票据创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下,以区块链、AI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票据领域将会得到更大的应用,尤其在精准服务小微企业票据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4.2 票据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票据生态更加丰富

在票据市场持续的发展扩容下,该市场的业务体系将会增加,票据评级业务将会推出,将来会建立起规范的评估机构和统一的票据评级和增信制度;票据经纪业务也会透明和完善,会明确从业人员准入退出标准,建立起经纪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并指定相应的管理部门和配套相应的监管制度。

相应地,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也将增加,票据众多子市场包括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票据转贴现市场、票据评级市场、票据经纪市场等的发展和繁荣,票据市场生态将会更加成熟丰富。

4.3 票据市场风险点转化,理顺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纸票业务时代,主要是票据物理上真实性的风险,后来的“消规模”等模式,既有资金的实质风险,也有极大的监管风险。电票的问票据的物理真伪基本得到了解决,但近年由于票交所重新定义了部分交易规则后,电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点,一些不法分子恶意利用交易规则进行出票,让持票人出于实质性的风险之中,这就要求票交所要进一步研究业务流程和规则并进行完善。

另一方面随着票据创新的深入推进,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票据相关问题的界定和探讨,这就需要加强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票交所要承担更多的职能,应主动掌握市场情况,充当票据市场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桥梁,推进相关票据市场和产品管理规则的制定完善,畅通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

4.4 票据业务发展和理论研究深化,推动票据立法的完善

我国的《票据法》立法于1995年,正是票据市场恢复发展时期。经过数十年发展,票据市场的发展和变迁导致了实务中出现了与票据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况,也如票据无因性的规定会从根本上制约融资性票据的合法性,还有就是关于票据是否是标准化资产、票据如何拆分等问题,都涉及对票据相关理论的探讨,实务限于立法,但最终也会推动立法的完善。

5 结语

我国票据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伴随着票交所的建立,票据业务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纪元,票据市场体系将会更加完善,票据生态将会更加成熟,票据在繁荣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票据市场,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人民银行票据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教师发展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