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驼慢性链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诊治
2020-07-22付党华彭小琴曾林峰
付党华,彭小琴,曾林峰,覃 帅
(1.南昌市动物园管理处,南昌市动物园,江西 南昌330025;2.南昌仕唯特宠物医院)
羊驼原产于南美洲西部和南部的草原和高原上,主要分布在秘鲁、智利等国。羊驼在中国的饲养及繁殖是从2002 年开始[1],在江西地区饲养也有近十年历史。2018 年9 月份江西南昌某羊驼饲养基地羊驼发生慢性链球菌感染的情况,现将相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2018 年8 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羊驼饲养基地饲养员报告发现一只羊驼右侧腹下大腿内侧有一小的肿包,肿包形状规则呈椭圆形、触摸质地较硬、肿包表面皮肤完整,该羊驼眼周、前后肢内侧,左侧肩部靠脖颈处等多处皮肤脱毛,皮肤角质增厚,但精神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初诊该肿包为乳腺肿瘤,身上皮肤怀疑疥癣感染采用土方法使用机油涂抹身上脱毛处,并嘱咐饲养员持续观察肿包[2]。2018 年9 月6 日饲养员再次报告该肿包持续增大,肿包外皮肤结痂,另外两前肢肘关节处皮肤脱毛结痂、角质增厚,形成多个肿包。身上多处脱毛的地方未见明显好转,该羊驼精神食欲尚可,但身体消瘦。
2 诊断
2.1 临床检查
该羊驼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温正常,体质消瘦,被毛脏乱,身上多处皮肤增厚发红甚至结痂(见图1),右侧腹下大腿内侧肿包质地较硬,游离性一般,表面有结痂(见图2),两前肢肘关节处有脱毛,增厚结痂,触摸关节周围增厚皮肤下见多个肿包,走路轻度跛行。
图1 大腿内侧结痂
图2 腹下肿包
2.2 实验室检查
对该羊驼全身多处皮肤脱毛及皮肤增厚处刮片采样,进行实验室显微镜涂片Diff-Quik 染色检查见大量炎性细胞及少量球菌;通过对右下腹部肿包用10 mL 注射器配12 号针头进行穿刺细胞学采样检查,12 号注射针头扎进肿包后可以抽出乳白色胶冻状液体,液体浓稠(见图3)。对脓液直接抹片染色检查以及用血清培养皿勾菌培养观察,通过直接抹片,Diff-Quik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的链状球菌及炎性细胞(见图4)。
用血清培养皿勾菌培养观察,在37℃培养环境中培养24 h 培养观察长出无色露珠状细小菌落,且在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见图5),通过革兰氏染色检查见大量长短不同的链状的球形或卵圆形细菌生物,革兰氏阴性(即染色呈红色)[3](见图6)
3 诊断结果
图3 腹下肿包穿刺采样
图4 穿刺采样染色
图5 脓液细菌培养
图6 革兰氏染色
经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羊驼为慢性链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4 治疗
对全身多处脱毛处喷狼毒癣克喷剂2 次/d,对腹部下面的肿包用手术的方式切开排出脓液[4]。具体方法是:将该羊驼侧卧保定,对肿包用酒精消毒,在下部正中间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3 cm 左右的口子,用纱布止血,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脓包内的脓液。将脓液尽可能全部挤出来,再用碘伏和过氧化氢(1:1)混合溶液清洗脓包内壁,反复清洗并挤出清洗液,最后往脓包内撒一支青霉素粉,切口用纱布充分止血后开放以作引流口。
两前肢肘部的脓包因靠近肘关节,为防止切开引流后引发关节感染,不能采取切开清洗引流的方法,而是用12 号针头穿刺的方法尽量从针眼处挤出脓液,然后用注射器往脓包里打碘伏+过氧化氢混合液,再从针眼挤出清洗液,反复2~3 次,最后再往脓包内注射一支青霉素。
术后肌注2 支960 万U 青霉素,2 次/d,按上述治疗方法持续一周后,该羊驼皮肤病明显好转,皮肤脱毛斑不再扩大,皮肤增厚情况减轻明显。腹下及两前肢肿包消退。
5 讨论
慢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在猪场、羊场和牛场等大动物饲养场多发。链球菌感染导致皮下组织化脓发炎,化脓处扩大形成肿包,肿包需要与肿瘤鉴别诊断,可采取细针穿刺采样法进行检查。若肿包未被及时发现会继续扩大甚至破溃脓液流出,严重时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影响生命。
链球菌在血清培养皿上形成无色、圆形、凸起、细小的菌落,菌落周围出现透明溶血环。
发生链球菌感染的养殖场应当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加强消毒措施,及时控制和预防链球菌再发生感染的情况,尤其密切关注动物的情况,避免发生链球菌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症的出现,链球菌超急性感染可能不见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感染患畜表现高热,精神高度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废绝,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共济失调、肌肉震颤、麻痹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惊厥、跛行、流产等症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