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的语音修辞艺术
2020-07-22段红
段 红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老舍曾提到:“除了注意语言文字的意义而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我们不要叫文字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1]18这个建议很是精辟。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语义,如果处理得好,还能给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语音修辞是语言修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修辞学论著中,语音修辞也常被独立设章,如倪宝元《大学修辞》第四章讲述“音律”的作用[2]148-20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五章专述“语音的美”[3]157-196,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第六章对语音修辞的手段进行了详述[4]123-144,由此可见语音修辞在修辞学中的重要地位。
林清玄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有“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盛誉,他的文学作品意境深厚,语言精炼,耐人寻味,很有研究意义。本文对林清玄散文中的语音修辞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高超的修辞艺术主要表现为音节搭配上的匀称和谐、联绵叠音上的婉转动听、平仄押韵上的回旋往复、适当的停顿和拟声词的选用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语音是除语义之外的另一种体验文本、感受文本思想和情意的传播方式,探析林清玄散文的语音修辞艺术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发现文章价值。
一、 音节匀称,搭配和谐
“音节的搭配,是汉语运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3]168作家在选词造句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语义的准确无误之外,还要对词语之间的音节搭配进行考量。合理的音节搭配可以给文章带来连贯和顺、简明洗炼的修辞效果。林清玄的散文既有整齐对应的音节组合,又有平稳有序的音节排列。
(一)对称配合,整齐和顺
林清玄对词语并列时的音节数量尤为重视,单音节与单音节、多音节与多音节的对称配合使得其文本整齐和顺、朗朗上口。例如:
例1. 所有的人都喜欢丈量爱情,而且量的单位用厚、薄、深、浅,常常用深厚来与浅薄相对照,每个人都不迷地执著自己爱情的深厚。(《林清玄散文·情重》第10页)
例2. 我们热爱一个人的时候,其心如金,闪闪生辉,所中之处鸟语花香,皆如春天;我们怨恨人的时候,其心如铅,灰败沉重,所到之处冰雪封冻,一如严冬。(《不辩,是一种智慧·金箭与铅箭》第230页)
例句1四个单音节词“厚”“薄”“深”“浅”连用,双音节词“深厚”与“浅薄”相互对应,单双音节的综合运用使得整个句子自然流畅,悦耳顺口。例句2“其心如金”对“其心如铅”,“闪闪生辉”对“灰败沉重”,“皆如春天”对“一如冬天”,音节上是四对四;“所中之处鸟语花香”对“所到之处冰雪封冻”,音节上是八对八,整齐的音节搭配在语义上也造成了强烈的对照效果,鲜明地展现出了人在热爱与怨恨时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排列有序,层次清晰
林清玄的散文在词语排列上往往把音节短的放在前边,音节长的放在后边,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文章语句层次鲜明、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例如:
例1. 碧绿的草原上,我不停地奔向一轮不落的朝阳,朝阳之下原始的纯朴和亲情活在每一个山岗的野店里,鸟鸣、花开、鹰扬、大地醒转。(《林清玄散文·旅店》第15页)
例2. 现在寺院里的佛像、舍利子、钟鼓鱼磬、香花幢幡,无知的人目为是迷信的东西,却正是磨洗心灵的工具,如果心灵完全清明,佛像也可以不要了,何况是木鱼呢?(《林清玄散文·木鱼之眼》第162页)
例句1中“鸟鸣、花开、鹰扬、大地醒转”四个并列的词语音节由少到多平稳排列,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我”所畅想的那片天地中的美好景象,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作者对乡土的热爱、对已逝时光的眷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例句2将“佛像、舍利子、钟鼓鱼磬、香花幢幡”这些寺院佛具有序地组织在一起,举例典型,层次清晰。
二、 声韵协调,叠音袅袅
作家在追求文本的语音美时,选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音词等带有音乐性的词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一连串声音不同的字中,突现了两个相邻的声母或韵母相同的字,它们的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势必得到强化。”[4]126林清玄的散文也善于在声韵协调方面下功夫。
(一)叠韵双声,铿锵婉转
双声词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都相同的词语;叠韵词是指两个音节的韵都相同的词语。双声叠韵的使用可以给语句带来铿锵宛转、声情并茂的效果。例如:
例1.三十年的戎马真是倥偬,故乡在枪眼中成为一个名词,那个名词简单,简单到没有任何一本书能说完,老人的书才掀开一页,一转身,书不见了,到处都是烽烟,泪眼苍茫。(《林清玄散文·月光下的喇叭手》第24页)
例2.马跑起来的时候,灰尘滚滚,弥漫在空气里的尽是令人窒息的黄土,蒙蔽了人的眼睛。马也老了,毛色斑驳而失去光泽。(《人生最美是清欢·清欢》第7-8页)
例句1的“倥偬”“简单”“苍茫”都是叠韵词,这几个词的运用使得整个句子声音回环往复,带有一种伤感的腔调,表达了“我”对老人身世命运的惋惜嗟叹和深深同情。例句2中“弥漫”“斑驳”为双声词,“窒息”为叠韵词,双声叠韵的联合使用强化了作者不解、愤慨又无奈的情绪,将句子感情、语气的变化描写得波澜起伏。
(二)叠音袅袅,节奏悠扬
叠音词即两个音节的声韵调完全相同的词。在修辞学中,叠音词既包括单纯叠音词,也包括重叠式合成词,还包括词的重叠形式。林清玄散文也运用了不少叠音词,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AA式、AABB式、ABB式、ABAB式四种。我们随机抽取了五篇佳文作为样本,对其中的叠音词数量进行了穷尽性地统计,排除重复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林清玄对叠音词的运用颇为重视,尤其是AA式叠音词,数量很多。叠音词的运用使得其散文的语言音韵和谐,节奏悠扬,极富感染力。例如:
表1 林清玄散文中的叠音词运用情况统计
例1.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林清玄散文·冷月钟笛》第18页)
例2.当我们觅寻的时候,是茫茫大千,尽十方世界觅一人为伴不得;当我们不觅的时候,则又是草漫漫地、花香香地、阳光软软地,到处都是好风漫上来。(《林清玄散文·片片催零落》第38页)
例句1运用了AABB式叠音词“轻轻浅浅”“高高低低”“断断续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月光散落在高低不齐的景物上时展现出来的参差感,与时断时续的钟声极为相似,将无形无声的月光有形有声化了。例句2运用了四对AA式叠音词“茫茫”“漫漫”“香香”“软软”,将寻觅时与不寻觅时的两种不同状态描绘得各具深意,不禁深思,使整个语句在形式上整齐顺畅,在听感和意蕴上也给人们带来了独特感受。
三、 同韵呼应,平仄相谐
注重押韵、讲求平仄往往是诗歌、韵文创作中所要注意的,在散文、小说等文体中很少作要求,但是适当地追求语句的平仄、押韵,可以使文章语言读之顺口,听之悦耳。林清玄的散文中就有许多押韵句和平仄句。
(一)押韵和谐,悦耳顺口
押韵指的是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有规则地交替使用,反复呼应,造成一种独特音韵美的修辞手段。例如:
例1.我们正好是中年社会,有的是“务实”,务实不是不好,但若没有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务实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牺牲了书画琴棋诗酒花。(《林清玄散文·家家有明月清风》第227页)
例2.男儿立志出乡关,毕业无成誓不还。(《人生最美是清欢·我似昔人,不是昔人》第208页)
例1前句的“茶”与后句的“花”押ɑ韵,属洪亮级,整个句子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悦耳,在句意上也是语重情长,耐人寻味。例2前句的“关”和后句的“还”押ɑn韵,同属洪亮级,一方面使得语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一方面又表现出了“我”的壮志雄心和坚定决心。
(二)平仄调配,抑扬有致
平声字是指汉语中读阴平、阳平声调的字;仄声字是指汉语中读上声、去声声调的字。平声往往语调和缓洪亮,仄声往往语调短促曲折。灵活地调配平声字与仄声字,能够产生回环往复的回旋美和疏密有间、抑扬有致的节奏美。林清玄对平声字和仄声字的合理安排也使得其散文具有一种清新优柔的格调。例如:
例1.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人生最美是清欢·清欢》第8页)
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
例2.悲哀有如橄榄,甘甜后总有涩味;欢喜则如梅子,辛酸里总有回味。
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人生最美是清欢·怀君与怀珠》第145页)
例3.山风温柔无语,带着无可言说的芬芳穿过来、穿过去,山樱的红,枫叶的橙,茶花的白,
平平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 平平平平 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
也随山风迎面。(《人生最美是清欢·天寒露重,望君保重》第165页)
平平平平仄
例1基本上是平仄相间的,这样的组织方式使语句顿挫得体,富有节奏,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这话语中的无奈与叹息。例2主要运用仄声字来抒写超然洒脱的情怀。例3主要运用平声字来描写山风的温柔和四周的美景,表现出清丽优美的风格。
四、停顿适宜,拟音活泼
好的文章除了会让人过目难忘,也会使人过耳难忘,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时为了追求语音上的美,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林清玄散文的语音修辞艺术之高超,还在于他在语句组织之间运用了适当的停顿以及选用了许多拟声词来增强文本语境的真实感。
(一)停顿恰当,情真意切
停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相当于诗歌的节拍。恰如其分的停顿可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突显语意,更好地表达情感。例如:
例1.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林清玄散文精选·买了半山百合》第106页)
例2. 时空的花与花园,是自性心水流过的影子,感觉它的存在,它就在那里,感觉它不在,它就,轻轻地,流过了。(《凤眼菩提·金刚经二帖》第196页)
例1在尾句处对“野百合”“开在山里”“好呀”进行了重复和适当的停顿,具有强调作用,表达出了作者对野百合的喜爱以及对其无法生长在山野之中的疼惜之情。例2在末句“它就”“轻轻地”“流过了”处停顿,给人一种轻缓的、悄无声息的听觉感受,与上句的“感觉它不在”紧密呼应。
(二)拟音自然,轻松活泼
拟音,即拟声词,是摹拟、记录客观世界中各种声音的词语。具有直接传达客观事物的声音状态、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的功能。例如:
例1. 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慢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林清玄散文·佛鼓》第159页)
例2. 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声闻当时哔哔啵啵的火爆声。(《林清玄散文·煮雪》第29页)
例1的“咚嗡咚嗡咚嗡”摹拟的是寺院大钟敲响时沉重缓慢的声响,“咚咚”摹拟的是大钟敲完后的急促尾声,整个描写生动形象,仿佛钟声就在耳边。例2用“哔哔啵啵”来形容人吵架的混乱声响,语言轻松幽默,描写真实贴切。
五、妙用辞格,洋洋盈耳
汉语辞格是充分利用语音、语义和语形等多种语言条件,通过有意识地变异处理,来提高语句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美感的特定模式。林清玄散文中主要运用了顶针、回环、排比三类富有节奏韵律感的辞格来增强句子的语音美。
(一)顶针蝉联,音律流畅
顶针也叫顶真、联珠或蝉联,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方法。顶针有使语句结构严谨、音律流畅的功能。例如:
例1.那么,不管灯熄灯亮,不管风雨雷电,不管高山深谷,回来看脚下吧!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轻轻走路,用心生活·步步起清风》第30页)
例2.到青年公园的骑马场时差一点吓昏,原来偌大的马场里已经没有一根草了,一根草也没有的马场大概只有台湾才有。(《人生最美是清欢·清欢》第7页)
例1“脚下”“方寸”两经蝉联,步步加深,既对“看脚下”这一事理进行了阐明强调,带有警醒劝诫之味,又使得整个语句逻辑严密,语势畅达。例2短语“一根草”前后相连出现,对台湾“一根草也没有的马场”进行了着重强调,社会现象的惊讶不解、清欢难寻的惆怅无奈,各掺一半。
(二)回环荡漾,余味深长
回环是通过颠倒语序来形成句式上的回环往复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既可使语言回环荡漾、优美动听,又可加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例如:
例1. 一个众生就是一个娑婆世界的缩影,一个娑婆世界则是一个众生的放大。(《紫色菩提·娑婆世界》第136页)
例2. 前途只是一种生活,生活得适意就是人的前途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娘子坑的午宴》第83页)
例1利用回环对“众生”和“娑婆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让读者对“众生”与“娑婆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整个句子也通顺连贯。例2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前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句子语义充盈、语感回环、富于变化。
(三)恰用排比,情势连贯
排比,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而成的修辞方式。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明快畅达、节奏感强。例如:
例1.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林清玄散文·佛鼓》第159页)
例2.爱情不是远天的星子,是天天照耀我们的路灯;不是杳无人迹的高原细径,是每日必要来回的街路;更不是阆静苍茫的雾夜,是终究必看得见的白天。(《林清玄散文·情重》第11页)
例1对鼓声“密时”“缓时”“猛时”“轻时”的状态做了排比说明,各部分结构相似、气脉贯通,给人一种紧凑、密集之感,将佛鼓的声音描写得绘声绘色。例2通过对爱情“不是……而是……”的条分缕析,让读者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整个句子整齐连贯,一泻直下,给人深刻感受。
结 语
优秀的作品往往不止于内容好、思想好,还包括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别具魅力的修辞艺术。讲究文章的语音修辞,既是形成作家作品表现风格的因素之一,又是为文章增添民族色彩和音乐美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林清玄通过对音节的合理搭配,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拟声词的综合运用,押韵平仄的灵活调配以及语音的适当停顿和修辞格的选用来提高文本的语音效果。在表达语意、传递思想感情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清雅舒畅的音乐享受,可见其散文语音修辞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