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特征与学科生长点透视
——近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与立项数据对比*

2020-07-22郑建明孙红蕾

图书馆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指南

潘 颖,郑建明,孙红蕾

0 引言

2018年8月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1]。以前瞻的眼光审视研究现状、寻找学科生长点是学科发展的题中之意。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历来重视学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家社科基金作为国家规划的学科发展路径的学术性表达,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研究特征和前沿趋势。2005年起,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多以5年、10年的立项项目为数据源,产出多篇探讨该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的成果。已有研究依据学科属性可归为3类:(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整体研究现状分析。比如,对学科选题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对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iSchool联盟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主题的共性和差异[2-3]。(2)“图书馆学”“情报学”二级学科研究现状分析。比如,立足于课题指南和项目评审结果的对比分析,探索当年研究热点[4];依托立项关键词,开展定量分析[5]。(3)国家舆情战略[6]和古籍保护[7]等具体领域研究现状分析。上述研究多基于立项项目进行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已有研究虽从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比视角展开,但或选取某一年份数据,或分析指南的指导作用。鉴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能够指明学科领域亟待解决的存疑,宏观反映研究现状,本研究以2015-2019 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主题对比,揭示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热点和学者研究兴趣,结合主题变迁特征探测学科生长点。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基础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8]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9],立项学科名称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资助项目类别包括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和后期资助项目,时间跨度限定为2015-201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10],将学科一级分类确定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其下设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图书馆以及情报与文献学其他学科6个二级学科。结合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已发表学术论文方向和课题指南与项目名称对其学科所属进行综合判断,将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数据划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数据进行学科分类预处理,仅筛选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作为研究数据。其中,“‘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立项项目)数量”占当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课题指南(立项项目)总量比重的年份分布如表1所示。2018年起,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和方向性条目两类,方向性条目仅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故2018-2019年课题指南数量较少。

表1 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及立项数量年度分布

1.2 课题指南和项目名称主题提取与对照

根据立项项目名称,结合项目负责人的主要研究领域,去除每个项目名称和课题指南的前置定语(如“基于……的”),保留特定情境要素(如“大数据环境下……”),提取题目主体部分,人工赋予一个最具核心意义的主题。在此过程中,结合人工识别,辅之以pp文本查重软件,进行课题指南与项目主题之间的相关性判断和对应频次统计,并对同类主题予以合并归类。将项目名称和课题指南根据学科所属划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2个类目,图书馆学类目下细分为图书馆理论、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设4类研究方向;情报学类目下细分为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方法、情报学业务、情报学技术4类研究方向。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领域间存在交叉重叠,本研究将此类图书情报学综合研究条目归于图书馆学类目。

2 近5年图书情报学科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应情况

2.1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应关系

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之间存在5种对应关系:(1)一个课题指南对应一项立项项目,以下简称“一对一”;(2)一个课题指南对应多项立项项目,以下简称“一对多”;(3)多个课题指南对应一项立项项目,以下简称“多对一”;(4)课题指南无对应立项项目,以下简称“指南流失”;(5)立项项目未参照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自选主题”。因“多对一”类型涉及因素复杂,难以进行客观归类,故未对其进行统计。对近5 年图书情报类一对一、一对多、指南流失和自选主题对应类型所占比例(见图1)进行统计发现:每年均有较高比例的指南流失,2016 年达 49.4%;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自选主题,2019年最明显(26.5%)。2017年开始,课题指南对应多个立项项目的比例有所增加,立项项目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方向性指南条目设置相关,另一方面表明该类课题指南属于热点研究方向。

2.2 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应主题类别

使用Gephi软件对近5年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应主题类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书馆管理类课题指南对立项项目具有强指导作用,近5年指南条目均有相关立项项目对应,主题包括图书馆员创新能力(4项)、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3 项)、图书馆组织文化(2项)和图书馆机器人(1项);图书馆服务类主题类型丰富,约73.0%的课题指南有相关立项项目对应;其他依次为情报学技术类(62.5%)、情报学方法类(58.8%)、情报学业务类(58.7%)、图书馆建设类(50%)。理论类课题指南对立项项目的指导性相对较弱,图书馆理论类约33.3%的课题指南有相关立项项目对应,情报学理论类约42.9%的课题指南有相关立项项目对应。

图1 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4种对应类型所占比例

近5年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与立项项目对应主题中,用户信息行为(25 项)、图书馆学史(11项)、科学成果评价(11 项)、公共文化服务(10项)、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10项)、图书馆知识服务(9项)、公共图书馆服务(8项)、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源发展(7项)、智库服务(6项)等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趋势。由此可见,关于“人”的信息行为研究是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集中关注热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学术交流、图书馆学人等主题也注重嵌入历史学的视角滋养现代图书馆学研究;以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为导向的知识服务模式成为图书情报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无论是课题指南还是立项项目,均与公共文化建设、全民阅读、大数据、新型智库建设等国家宏观政策、战略思想保持高度的契合性和追随性,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2.3 自选项目主题类别

近5 年图书情报类自选项目中,2017 年(32.1%)和2019 年(29.9%)自选项目占比较高。从项目类别看,后期资助项目因设立目的为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完成80%以上且尚未出版的优秀科研成果,是对学者基于自身研究兴趣的成果给予的学术认可,其均为自选项目;而青年项目注重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科研机会和平台,该类学者多结合已有研究领域进行申报,因此青年项目中自选项目比例相对较高(25.8%);而重点项目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主题,与课题指南反映的学科发展方向、战略思想契合度较高,自选比例仅15.6%。从主题类别看(见图3),情报学类自选项目比例明显高于图书馆学类,情报学方法(38.7%)、情报学技术(32.0%)类最为明显。

图3 近5年图书情报类自选项目主题类别占比

图4 近5年图书情报类自选项目主题分布图

使用WordArt可视化工具生成近5年图书情报类自选项目主题分布图(见图4),可见科学创新扩散、舆情信息治理、开放数据体系构建与服务、数据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等主题立项项目较多。自选项目主题类型呈现4种趋向:(1)基于已有研究主题的新角度挖掘与新概念嵌入,如围绕“舆情信息治理”主题的立项项目“基于区块链的新媒体舆情信息追溯及生态治理研究”,围绕“图书馆绩效评价”主题的立项项目“基于‘投入-状态-产出’框架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绩效评价研究”。(2)基于技术层面的检索模型构建和文献信息挖掘、处理与分析方法,如跨模态检索模型、用户个性化查询推荐模型、科技文献多粒度层级知识分割和知识流分析文本主题生成模型等主题。(3)以实践经验为导向的领域主题类型,如信息素养教育、PATENT TROLL研究、军队院校青年教员信息能力再培养、图书馆动漫服务等主题。(4)国家政策与新兴科研和信息服务模式指引下的领域主题类型,如开放数据体系构建与服务、E-SCIENCE科研范式、科学创新扩散、电子资源国家标准、区域信息治理、图书馆与社会记忆等主题。这些自选项目依托已有研究积累,对于学科研究发挥了补充作用。

3 图书情报类主题变迁情况

整合对应主题和自选主题类别,统计2015-2019年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主题对应的立项项目频次变迁(见表2),以揭示学科研究中的热点主题、长线主题和新兴主题。热点主题指项目申报中受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分析的主题类型,围绕此类主题的立项项目聚集效应尤为明显;长线主题是历年申报项目均会关注的主题,持续性强,但立项项目聚集效应较之热点主题稍弱;新兴主题在某一最近时段立项频次进入中、高频区域后稳定存在,反映新兴研究态势。随时间推移,新兴主题发展为热点主题,也可能逐渐消亡。

表2 2015-2019年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对应立项项目Top10主题分布

3.1 热点研究主题的拓展与创新

统计2015-2019年图书情报类课题指南主题对应的立项项目频次,发现图书情报学科以用户信息行为(27项)、公共文化服务(20项)、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16项)、学术成果与人才评价(12项)为主要研究热点,不断创新,衍生出新视角。

(1)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以用户为主体的信息行为研究是图书情报领域学者每年均会关注的热点主题。近5年信息行为相关选题集中于用户在社交媒体、虚拟学术社区等特定学习与工作情境下的信息检索、信息交互、科研合作、知识采纳等行为。涉及的信息行为主体集中于科研人员、网络一代和数字青年。近两年更加注重情感与认知视角的嵌入,如2018年“信息行为中的情感体验研究”和2019年“情感与认知视角下信息检索行为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课题指南。

(2)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作为公共文化与公共服务交叉融合的概念,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人关注的热点。近5年图书情报类公共文化服务立项主题广泛,包括:①公共文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研究,如2016年课题指南“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②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研究,如2017年课题指南“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及运行模式研究”;③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如2017年课题指南“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率研究”;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如公共数字文化的全民核心素养问题、服务营销问题;⑤公共文化数据治理研究,关注面向智慧服务的多源多维数据融合与治理问题。

(3)阅读行为与阅读推广研究。随着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时代的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阅读权利研究成为热点主题,2015-2018年课题指南和立项项目中均有“数字阅读”主题。儿童阅读在近两年受到诸多关注,内容包括“儿童图书馆利用行为与早期读写能力培养”“面向特殊儿童的图书馆阅读治疗”“城乡流动儿童阅读环境和阅读行为”“儿童中文阅读分级标准”。

(4)学术成果与人才评价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评价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评价客体包括人文社科学术创新力、学术专著与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涉及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机制的研究。人才评价主题涉及“科技人才多元评价体系”“中国学者国际影响力评价”等。

3.2 长线研究主题的坚守与深耕

2015-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样本数据中,将3年及以上均有立项,且立项聚集效应弱于热点研究主题的主题类型视为长线研究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史、公共图书馆服务、智库服务、国家安全与情报学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

(1)图书馆学史研究。学术史研究是体现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学界逐渐认识到图书馆学史研究在图书馆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依据王余光对图书馆学史通论(图书馆学发展脉络)、专论(与图书馆学研究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及学案(图书馆学人生平、著述及思想)的划分[11],本文对历年图书馆学史相关主题进行梳理,发现以上3个层面均有涉及,研究视角丰富。通论层面涉及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主题;专论层面包括民国图书馆教育、全国读书运动、两岸图书馆学术交流史等主题;学案层面涉及民国及近代图书馆学者(馆长)群体、图书馆学人留学史料、中国近代图书馆学译述等主题。

(2)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是学者长期关注的主题,既有公共图书馆评估、公共图书馆治理等主题的持续推进,也有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课题。该领域主题演进过程为:文化强国战略与公共图书馆、精准扶贫与图书馆建设、全面小康与图书馆发展、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乡村振兴与图书馆精准服务。

(3)智库服务研究。近5年图书情报领域智库研究围绕“图书情报学科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2015年)、“图书情报机构智库功能与能力研究”(2016年)、“智库决策支持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2017年)、“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智库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模式研究”(2017年)和“创新驱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知识服务发展机制研究”(2018年)展开,研究内容更加纵深化。

(4)国家安全与情报学发展研究。情报学关注国家宏观安全层面的情报问题,已有项目主题围绕“信息安全策略与网络强国关系研究”(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信息资源建设研究”(2017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情报学学科及事业发展研究”(2018年)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国家安全与竞争情报研究”(2019年)展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上升至情报学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

(5)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智慧+”理念的提出使图书馆领域开启了以互联、智能、高效为特征的智慧化进程,智慧图书馆建设成为学者持续关注的主题,既涉及面向具体情境的智慧服务模式,也包括以业务为导向的模型建构。

3.3 新兴研究主题的开拓和延伸

2015-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样本数据中,将2018-2019年新近出现的,且立项项目频次居于前10位的主题类型视为新兴研究主题,包括智慧社会信息化发展、用户画像、乡村振兴与图书馆服务。

(1)智慧社会信息化发展研究。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的信息环境建设与信息源发展是互联网时代显现的重要课题。学者们积极拥抱这一领域,不仅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智慧社会建设中信息安全困境、图书情报服务创新与转型环境等主题,而且以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源的新发展、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为导向,延伸至政府数据、学术新媒体数据领域,聚焦于数据治理、知识聚合与多源数据语义关联。

(2)用户画像研究。大数据时代注重将人和事物数据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亦呈现出动态性、海量性和多源异构性等特征。多源多维数据融合下,学者近两年将用户画像这一概念应用于图书馆用户、科技人才、图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不端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对以上主体的特征与属性进行充分揭示,准确刻画出“千人千面”,以便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精准推荐,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12]。

(3)乡村振兴与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而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向即是推动精准扶贫的全面开展。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扶贫领域的重要部门,开展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成为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出的新课题。

4 近5年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特征揭示

课题指南作为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的学术表达,对学者立项具有基本指导作用,但约有近20%学者结合自身研究专长与业务实践自行选题。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主题广泛,在坚守传统主题基础上,注重跟进社会热点与技术发展趋势,创新研究视角,拓宽学科研究领域,使图书情报学科不断保持增长活力,但由此造成的基础理论研究缺失、学科边界模糊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4.1 在传承已有研究领域基础上持续创新

近5年图书情报类项目研究主题既体现了对图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图书馆法治建设、图书馆学史、国家安全与情报学事业发展、图书馆服务、用户信息行为等主题的传承,也体现了学者在新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性思考与延伸,反映在用户信息行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研究等多个领域。如用户信息行为领域中,将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为主体融入至社会化媒体、虚拟学术社区等情境中,探讨信息行为模式的变化;又如信息服务领域,学者关注到大数据环境下动态、海量、异构的数据,探讨多源多维异构数据融合下的知识聚合、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语义关联、用户画像等主题;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更加注重与社会政策的一致性,主题涵盖文化强国战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

4.2 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倾向愈渐凸显

图书情报学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尤其在信息技术与社会环境迅速发展背景下,研究情境日趋复杂,研究主题中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交叉特征日益凸显,如网络舆情信息治理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和文化领域的交叉、健康信息服务与医疗健康学的交叉、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和政府管理的交叉、多种情报学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近年明显体现为图书情报学与数据科学的交叉,学者们注重利用数据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探讨不同方向的主题。

4.3 非图书馆情报学倾向使学科边界模糊化

情报学由信息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和情报工作(Intelligence Service)组成。信息科学主要讨论信息、数据、文献的处理与分析,即所谓图书馆情报学范畴;情报工作涉及耳目、尖兵和参谋等内容[13]。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服务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情报学技术化倾向增强,甚至超越信息科学的核心范畴,扩展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忘却了情报工作的传统,导致非图书馆情报学倾向逐渐加重。因之,脱离“信息”的范畴去探寻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科边界愈加模糊化。由此产生疑问:现有研究是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深耕,还是对其他学科的贡献?

5 图书情报学科生长点透视

学科生长点是学科发展前沿和矛盾的焦点,具有活跃的生长因素,是产生新学科的先决条件。关于学科生长点产生动因,学界有两种较为一致的观点:一种为产生于科学的自增殖运动,由理论、实验、技术构成的科学结构内部间相互促进、相互增殖,使学科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加速运动,不断产生活跃的生长因素[14];另一种为产生于紧密关联学科间的互动,互动分化出的学科知识颗粒向凝聚点激烈运动,由此产生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萌生新学科的“胚胎”——交叉学科生长点[15]。依托已有研究特征,结合学科生长点理论,本研究提出图书情报学4个学科生长点的构想。

(1)图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当前环境下,图书情报领域研究边界不断扩展至其他学科领域,关注技术变革与新社会情境下服务、技术、管理等主题的研究,由此造成的理论研究缺失、学科边界模糊等问题逐渐显现。已有项目对于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阙如,而图书情报学的旧有理论已难以指导创新视角的领域研究,亟待从学科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需求出发,从学科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学科定位、学科范式、图书情报学理论及方法论体系寻求变革之道。

(2)公共文化学科建设研究。公共文化领域近年受到旅游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关注,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有助于萌生公共文化学科这一生长点。同时,各学科背景、语境不同,关注的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存在明显差异。学科分散化研究态势阻碍了公共文化研究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实现[16]。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建立统一的学科语境,成为公共文化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图书馆领域历来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有基础、有必要、有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观念更新、思路延展、理论嫁接、融合改造,培育公共文化学科建设研究这一学科生长点[17]。

(3)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学界和业界普遍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形态,研究热度不减,已有研究理念日益先进、范畴日益广泛、内容愈发深入。但往往始于对其概念的定义,从技术、服务、管理等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尤其是侧重以智能化技术为本位的泛化研究,缺乏对概念蕴含的本质、方法和建设目标的理论建构与追寻。在理论缺失的前提下,智慧图书馆建设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仍需要学者努力探索。

(4)新型智库研究。智库既有信息科学传统中强调信息搜集、存储、分析与处理的属性,也符合情报工作传统中的针对用户需求,在某一具体领域发挥耳目、尖兵和参谋作用。当前我国智库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图书情报领域以信息咨询与知识服务为策源地开展新型智库研究,着眼于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势将成为活跃的学科生长点。

猜你喜欢

情报学情报指南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交接情报
浅议知识管理对新时期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