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整合与应用

2020-07-21孙丽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小学阶段整合

孙丽华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法制意识与观念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教材、教学大纲,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的拓展,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社会资源;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126-02

1.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认识与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社会实践的感受,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及法治意识和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完全无法满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效性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教材、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师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借助或利用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增强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法制意识与观念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社会资源的内涵及外延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学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为有效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教师应善于打破教材的束缚,将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和实施,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案例和现象中,得到思想品质的提升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社会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把一切能转化为教学手段的资源,都属于社会课程资源的范畴。也就是说社会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程教育的教材、教辅、图片资料,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社会现象、法律法规及各种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社会资源的灵活、综合运用,使之与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教学共鸣,从而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活动。

3.社会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整合和应用策略

第一,紧密结合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主题,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教材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系统反映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 的具体化,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都应围绕教材中系统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学习、认识的过程中,得到系统化、全面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并以之为基础,进行社会资源的组织和整合。同时,教师还应在对教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准确的把握,并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将其进行简单化、具体化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对诸多的社会资源进行细分,并采取不同的整合、应用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到的社会资源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是方方面面的。既可以是艺术领域的,也可以是文化领域的,既可以是一些社会规范,也可以是一些公关设施。因此,教师在对这诸多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时,应将社会课程资源进行种类的细分,并根据社会课程资源的种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整合和应用的策略。如,社会资源可以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软性资源可以包括行为规范、社会热点新闻等方面的内容,而硬性资源可以包括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公共场所或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事物。对于软性课程资源的利用时,一般都是通过案例的列举的形式进行整合和应用,而对于硬性课程资源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社会调查、访问、参观等形式进行。另外,社会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隐形资源、显性资源,行为资源、意识资源等,只要教师能够进行科学的把握,采取不同的整合、应用策略,就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都在不断增长。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研究、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对教材中的案例、故事进行有效的延伸、拓展,以此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講解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案例或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为学生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感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以传统的封闭性、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内在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对社会课程资源的接触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家乡新变化”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家乡新变化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当地文化、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从多角度、全方面进行新变化的列举,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结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使学生得到社会的历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看周围的人都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的。这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对周围各个工作岗位人的调查、调研,感受到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同样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

4.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社会资源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课程教学的资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更能使学生在与社会资源进行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探究的形式,并得到全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丽媛,邢楠,霍新宇,赵璐.浅谈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法制博览,2019(07)

[2]唐正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

[3]郑华恒.小学法治教育的基本路径[J].重庆与世界,2018(14)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小学阶段整合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