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牌游戏如何与课程结合实施的研究

2020-07-21胡菲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胡菲

摘 要:幼儿有着无限的潜能,他们就像一块干海绵,可以吸收水分,滋养他们成长。游戏就像海绵吸收的水分,真的游戏能滋养出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潜能。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重新认识幼儿,发现幼儿,让幼儿从一个被动的吸收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用游戏陪伴幼儿成长、支持幼儿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体验到了课程游戏化带来的变化与成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纸牌游戏;自主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68-0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自由、自主和创造性的游戏来增长知识、获得经验。我园也在课程游戏化的东风下不断实施课程游戏化,创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贴合幼儿实际生活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来,通过资源建设和幼儿自主的学习,满足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真正把游戏还给孩子。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就是要让幼儿园的课程更适合孩子,要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取新的经验。”当“纸牌游戏”与课程相结合,老师与幼儿又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呢?

1.资源建设—材料投放呈现融合性

幼儿园的资源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投放材料上要注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及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因材施教。纸牌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将纸牌投放到各个区域中,创设具有教育性、探索性、操作性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1)材料投放体现目标层次性

目标是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发现,“纸牌游戏”与大班课程《西瓜列车》的核心目标基本一致,于是将两者进行融合:教师引导幼儿用纸牌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顺序,能用纸牌的数字正确表示物体的个数和次序,帮助幼儿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方法。教师创设了西瓜列车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很投入,他们通过观察、掌握车厢的每节车厢序号,运用纸牌来做记录,让幼儿清晰地理解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在游戏中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材料投放凸显内容层次性

幼儿的发展层次不一,教师在投入纸牌材料时,还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性提供材料。同样在《西瓜列车》这个游戏活动中,教师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提供内容、形式不一样的游戏背景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教师针对能力强的孩子,投放西瓜列车的时候提出多维度目标要求,要求幼儿除了用纸牌数字表示出车厢之外,还有匹配花型、颜色等;而针对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提供的西瓜列车相对要求简单,让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材料投放体现多样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游戲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纸牌之外,教师还投放各种类似物品。比如,数字棋类、麻将牌等等,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纸牌,在纸牌的基础上可以和幼儿共同建设创造更多的资源。首先,教师鼓励幼儿成为材料的主人。在班级里,教师创设了“资源库”,让孩子们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在资源库里,游戏的时候按需拿取。孩子们对于自己收集的材料很感兴趣。其次,材料投放给孩子创造的空间留白。留白的游戏材料,给孩子很大的创想空间,可以让每个孩子都玩出不一样的游戏。

2.内涵发展—自主游戏凸显经验积累

(1)目标明确—丰富幼儿对经验的理解和把握

本着既满足幼儿共性发展要求,又关注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我们对主题活动进行梳理,游戏活动注重经验的整合。例如,在《动物朋友》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将纸牌融入到活动中,幼儿先收集有关动物的信息,将它们记录下来。通过对动物们的深入调查,幼儿发现了很多动物的特征,他们将这些动物特征画下来,并且制作成了纸牌,一副独一无二的动物纸牌就制作出来啦。这样的融合活动,目标更加明确,提升了幼儿的经验。

(2)内容清晰—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和表征的丰富性

随着“纸牌游戏”的不断推进和开展,孩子们对纸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在游戏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们自己在玩的内容上出现了新的高度。为了创设“纸牌游戏”环境,教师有目的的将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教玩具投入到区域中,孩子们便将这些教玩具自主融入纸牌,例如,在《圆片宝宝手拉手》活动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掌握单双数,将活动中的圆片投入到区域中,孩子们在玩了一次圆片过后,便想出了将纸牌代替圆片进行单双数练习,他们用纸牌开始进行单双数分类、单双数匹配等游戏。随着主题活动不断地推出,孩子们的纸牌游戏创想力和实践力要不断上升。

(3)形式多样—在探究活动中引入多种方法

在“纸牌游戏”融入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幼儿运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

第一,观察比较。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观察比较,也是初期孩子们最常见的游戏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二,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形式,他们可以动手操作,比如,在“纸牌站立”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一遍一遍的试验,在试验成功后,他们又挑战更高难度,分组进行比赛。幼儿运用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游戏整合,提高了游戏能力。

第三,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的合作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如何围绕研究任务与同伴分工协作。在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出现争吵、讨论等现象,但是最后他们还是会协商出结果,达成一致。在不断地交流合作中,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当“纸牌游戏”遇到主题课程,我们通过目标、内容、方法等层面的融合,使得幼儿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创造新的事物,无形之中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与教师专业发展,2015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9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结合课程游戏化理论做好家园工作案例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探究
课程游戏化在午餐时的实施与开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