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研究
2020-07-21张小红
张小红
摘 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内容。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人格形成都有着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机构内部人际互动、人际关系也成为了诸多幼儿教师关注的焦点内容。同伴互动是幼儿园内部人际互动构成的主要部分,对于幼儿智力发展、情感发育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目的进行了简单分析,而后提出了几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同伴互动策略,望为后续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同伴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52-02
幼儿人际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幼儿与各个成员之间行为往来所构成的关系情况。就目前来看,幼儿园中主要的人际关系有两种: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是否良好是幼儿园职能的直接体现,且同伴关系也会对幼儿的个人情感、人格成长造成直接影响。在当前幼儿教育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明确幼儿人际互动的重要意义,通过观察幼儿互动行为,分析幼儿身心发展情况,而后依据不同幼儿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引导,进而有效促进幼儿个人发展。
1.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策略展开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研究,笔者在文章撰写前以某幼儿园的30名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选用观察法完成了幼儿资料收集,而后对收集结果进行了整体分析。本次分析结果表明,小班幼儿同伴互动主题主要分为:合作、邀请、联合、攻击、拒接等。其中合作、邀请属于一种较为积极的同伴互动策略,而联合、拒接则是一种较为中立的同伴互动策略;攻击属于一种较为消极的同伴互动策略。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小丽同伴互动进行了整体观察,小丽在摆好玩具后,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在一起做游戏,没有理她,所以大声地喊:“你们看啊!公主裙!”希望通过声音吸引其他同伴的注意,观察其他同伴反应可知,在小丽喊完后,给出反应频率最高的同伴互动为联合,其次为攻击、拒接、邀请。
2.小班幼儿的自身特征
(1)幼儿的认知能力
根据研究调查的报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拥有较高认知能力的幼儿通常在活动时会积极的与其他同伴使用互动策略,相比较而言这类幼儿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同伴互动策略在活动中达成与其他同伴互动沟通和交流。然而,相反的是那些拥有较低认知能力的幼儿通常在活动中为达成与其他同伴互动沟通和交流的目的,通常使用求助的活动互动策略,换种话来讲,即是这类幼儿向拥有较高认知能力的幼儿寻求建议。
(2)幼儿的性别特征
在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男孩相比较于女孩来说,对采取合理的互动策略而言更加困难,然而,女孩在区域活动互动中,相比于男孩子来讲往往都会有更加持久的表现,原因可能是女孩往往能够更恰当地在区域活动中运用相应的互动策略,并且她们往往较少会受到其他幼儿行为的影响,在幼儿区域活动当中她们通常会表现的更为专注。
3.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策略研究
(1)合理布置活动空间,促进一对一合作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次数与其年龄呈正相关趋势,特别是5~6岁的幼儿,在整个同伴互动过程中,他们极易产生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与认可规则。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形成一个阶级明显、层次丰富的群体。虽然通过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社会等级,但也是因为这种明显的等级结构,推进了幼儿社会化进程,提升了幼儿个人调节能力。同伴互动能否有效发生、群体互动行为是否能够正确发挥与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共互动空间都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此种群体并不稳定,常常会依照实际活动中的情境变化产生一些改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幼儿教师应当依据不同活动区域的特征科学设定空间位置与空间大小,比如,娃娃家、建构区是幼儿最为喜爱的区域活动,因此,在空间大小设定时应当适当加大这两个区域活动面积。
一般而言,在安静环境下,幼儿之间发生一对一互动几率相对较高,且都是一些幼儿内心深处的倾诉。此种同伴互动方式对于当前空间独立性有着较高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班幼儿同伴互动效率,在活动区设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活动性较强与较为安静的活动区域相隔较远。同时,在幼儿进行一对一互动时,幼儿教师对于此种“平静”的同伴互动方式应当给予适当鼓励,因为这是幼儿内心真实想法的直接体现。
(2)改善材料投放方式,促进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幼儿互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合作方式。一般情况下,小组互动中的等级差别相对较少,且成员稳定性相对较强。同时,小组互动的目的大都是完成同一学习、操作目标,且这些目标大都是由小组成员商定完成的,所以一般小组互动有着较为明显的持久性、稳定性。针对上述特点,在幼儿小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后以此为据向不同区域投放活动材料。
首先,就材料特点而言,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刺激幼儿多种行为方式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利用材料完成各种互动。这就对于材料的开放性、结构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每种材料都必须要有多样化的应用方式,让幼儿在操作中完成同伴互动,与同伴沟通如何操作材料完成目标。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不同幼儿对同种材料的多种玩法,而后对每种玩法的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并给予适当指导。
其次,就材料投放种类而言,应当选用多样化的材料类别。不一样的游戏会激发幼儿不一样的灵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互动行为。因此,在实际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同种游戏材料的种类进行多样化搭配,进而刺激幼兒产生新的互动行为,获取新的生活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跨区应用材料,但是要要求幼儿在用完后将物品放到远处,此种方式也可有效丰富材料玩法。
4.对于小班幼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1)科学运用环境与材料
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参与同伴互动的“小老师”,幼师只有合理使用教学材料并科学运用教学环境,慢慢不自觉地就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引导幼儿在每个区域都可以合理采取不同的同伴互动策略。例如,教师则可以采取让幼儿同伴们合作共同完成的优秀作品展示在“光荣榜”,并对合作幼儿进行留影奖励,使得更多幼儿了解与同伴合作的作品会超出一个人的力量,促使幼儿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进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使用同伴团队合作策略。此外,对于教学材料的摆放方面,教师除了按类别将教学材料摆整齐外,还能够在玩具摆台上贴标识语,例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儿”、“一起玩耍更开心”等等,使之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同伴互动起到一定引导效果。
(2)合理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同伴互动中的策略选择及交流质量。为了增高有效的创设,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即时并且适度的介入和有机整合这几种方法来科学提升指导的效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认知、体会并且模仿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同伴互动或者是老师和幼儿的互动行为,进而形成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策略。基于此,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至关重要的。身为教师,在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微笑面对他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幼儿的身心以及行为才能更加健康,幼儿们能够在教师的行为中深刻感受到尊重和爱的表达。从而幼儿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渐渐习得在区域活动中合理采取适当的同伴互动策略。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是同伴关系建立的重要阶段。作为新时期下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明确在小班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同伴互动的重要意义,而后依据当前幼儿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实现良好的同伴互动,进而为其后续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岚.4-6岁儿童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互动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李善英,陈惠婷.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51-55
[3]安晓云.关于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動行为的研究[J].学周刊,2017(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