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2020-07-21卢美琼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卢美琼

摘 要:文化多元成为时代和国际的追求,面对国外文化的入侵和古代诗词文化的不断式微,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传承,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不仅传递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传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仰。本文结合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案例展开论述,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24-02

古诗文历史久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唐诗宋词是古诗文的集大成表现。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课程教学时,着重关注的部分就是唐诗宋词。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掌握能力,初中古诗文的选择较典型,理解和背诵难度较小,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初中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诗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的唐诗宋词优秀的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学习。

1.古诗文在教育中的地位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在对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上,以及在对人的性格、情操陶冶上,对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智慧体现上,和对中国山水田园、百姓生活、理想追求等方方面面有重要的意义。古诗文的具有文字精炼、意境无穷的特点,一首首隽永的古诗文,不仅仅体现出诗词作者的卓越不凡的才华,而且体现着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在我们的史诗长河中,流传至今的著名诗词大家数不胜数:有恃才桀骜、无视权贵的李白、苏东坡;有心系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欧阳修、陆游;有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的王昌龄、岳飞……通过对优秀古诗文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首诗或词的直观心境,能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这样优秀的思想和品质,能够对初中生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有效地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沿着历史文化的轨迹溯源,古诗文在教育学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隋唐时期开始,我国教育一直奉行科举制,采用八股取士的制度选取人才,其中就会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古诗文的考察,一是考察考生的背诵记忆能力,二是考察学生的自作诗词能力。通过四书五经和其他分门别类的考试,优中选优,为百姓选拔治理社会的官吏。虽然在局限的历史中这样的选举制度有其缺陷和弊端,但在当时的封建思想背景下,对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大力弘扬历史文化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教学内容比重逐年递增,这些千古流传的古诗文是中华的文化精髓所在,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些古诗文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帮助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和传统的目的,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2.古诗文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中开展古诗文教学,让学习朗读和背诵教材中设置的典型古诗文,通过语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学和考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上。总体上说,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考察,但是对古诗文的深度解读不够,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基本会背诵千古流传的佳句,也大概知道作者写古诗文的大致情感,但是,对古诗文的了解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对古诗文的学习和传承几乎没有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学习结合当前自身状况或者老师给的题目做首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古诗文作词能力几乎没有,鉴赏也只是解题套路式的回答,对于学生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少有体现。

3.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策略

(1)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忠实的伙伴。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古诗文的传承和发展。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古诗文都是具有代表性,诗句描写或壮阔浩渺,或韵律优美,或表达的意境悠远,发人深省。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对古诗文中描述场景的幻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古诗文这方面的学习兴趣。以《过故人庄》为例,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途径一位老友的村庄所写的五言律诗,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跟老友畅聊,生活中用词汇来描述故人村庄的景物和事物,如“绿树”、“青山”,诗中最后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了诗人不舍与老友离别,抒发了诗人和老友之间的友情。且诗中的情与景交融,刻畫了一幅情意浓浓的老友相见图。现在城市的学生久居城市,乡村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想沿着诗中的景物去寻找过去的痕迹,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了,有也是现代搭建的产物。老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中将古人以此诗为蓝本的图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诗中景和情产生兴趣,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田园”和“老友”。

(2)利用多媒体展开对古诗文详细化解读

古人写诗的氛围和场所现在没有完全可考察的依据,只能从其诗作中窥探到一部分,而老师在语文古诗文授课时单纯的进行古诗文的朗读和讲解,不能为学生呈现一个富有意境的古诗文背景。此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情景,丰富语文古诗文课堂内容,尽可能的为同学搭建与古诗文接近的场景。通过情景模拟,将作者所处的时代、当前的遭遇,作者写古诗文时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节描写和展示。帮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理解和掌握。以唐朝《望岳》为例,杜甫的足迹几乎踏遍中国全部版图,其中也有很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教师也要注重对其创作背景的讲解,《望岳》是其途径齐鲁大地今山东泰安时,以五岳中的泰山为对象所写的一首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泰山的高和伟,还借山表达了自己内心和理想的壮阔。这种可考究性强并且存在的景物,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获得相关片段,并进行展示。将作者诗中的山和现实的山进行对比。通过展示,增加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知道作者写的“山”的却别,既是描述眼前所见之山,即学生所能看到的景,也在描述自己内心的“山”——作者的理想追求。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文中的表述有更清晰的了解。

(3)积极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感知是学习诗词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诗词赏析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逐字把握诗词文字意思的基础上,反复咀嚼和品味中感受汉语文字的精深与奇妙,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方法。其次,教师在开展诗词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诗词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抽象的文字语言变成形、声、色俱佳的立体场景,通过还原诗词的故事背景,使学生感悟诗词的画面美和意境美,当学生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能完整体会作者的思想意图,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峰,实现提升学生诗词赏析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李白名篇《春夜洛城闻笛》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字面意思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题目中“洛城”介绍了作者故事的地点,在远离故乡的洛阳城,“春夜”点出作者客居洛阳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夜晚,“闻笛”道出诗人深夜不寐,听到屋外面传来悠扬的笛声,不免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通过借助关键词句,促使学生在大脑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从而在模拟的意境中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忧愁、思乡心切的羁旅情怀。利用拓展训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趣味的色彩,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

传统文化也是在人和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创作的,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对古诗文进行传承和发扬,让其不仅仅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更要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做好古诗文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26-27

[2]吴冬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41

猜你喜欢

古诗文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