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0-07-21王富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创新思维作文教学

王富荣

摘 要: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来建设,这是时代对现代人才的需求,也是时代对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事业,因此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内容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担起此责,通过课堂教育教学以及各种活动,特别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管理者。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20-02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不但能提升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在其它学科学习中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阅读能力等,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激发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篇好的习作,不但内容要新颖、思路也要开阔,能抓住读者眼球。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写作文总显得那么词单句穷,力不从心,内容浅显的让人感觉不到文章的韵味,总觉得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不会把收集材料,整理出有内在联系的有新意的作品。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多向思维训练

中小学生的习作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其现象,五花八门,究其原因,学生写的文章质量不尽人意,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空洞而夸夸其谈,有的句子简单、生硬、堆砌、做作、没有韵味。像这类文章都是学生缺乏平时对字、词、句的积累,识字不过关,脑中无词汇,词汇量达不到一定数量,不喜欢看书或者没有合适的阅读材料,没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从而阅读量少之又少的原因,还有一类就是平日里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少观察,对细节的东西没有仔细的研究,在这样情况下,写文章时只能泛泛而谈,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表达不出对所写事物的感情,但这些问题虽然影响和制约了写一篇好的文章,但还不是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大家就会问什么才是造成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真正原因呢?我觉得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真正原因,在于学生的创作思维不够宽泛,创作思路不够开阔,目光狭隘,观察事物的思维敏捷度还不够,不能放眼世界,只停留在一个层面,思维不是多向的,不是发散的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所以,初中作文教学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多向思维,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多方位调动知识储藏量,把思维拓展开来,观察事物的角度能够不断变换,这样文章的新意就从此表现出来。因此,从不同角度观察每一件事物,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的实例首先要以课文为例来进行。如:我國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首古诗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观景如此,学生写作文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写出全新的文章。例如,同样是写白杨树的文章,都是借助白杨树抒发作者情感的文章,因此可以说是相同的题材,《白杨》(作者袁鹰)和《白杨礼赞》(作者茅盾),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文章的新意不同,北方的白杨是抗日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伟大精神的象征,这是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所表现的主题; 而象征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歌颂支边青年的精神则是袁鹰通过《白杨》所展示给后人的情怀。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教会获取材料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塞给学生习作材料远远不如教给学生获取材料的方法。别人看起来寻常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意,拿来使用,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成语故事“溢竽充数”,从常规的思维分析,就是对“不学无术”“混卷子”的南郭先生的讽刺与批判,教育学生做事要踏实诚恳,不能不懂装懂。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进行思考发现新意—当时背景下齐宣王的“改革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的思想值得肯定,同时齐湣王的“量才录用”的改革思想值得今天的社会提倡,学习借鉴。在中小学的语文课上经常安排写《敬爱的老师》《我心中的老师》《我想对老师说》等这样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就会从教师的外貌、形态、深夜备课、雨天送学生回家等方面写。要使学生将这样的老题写出新意,比如,从促膝谈心方面写行不行,从师生打成一片方面写行不行,用象征手法写行不行,可不可以写我心目中的老师……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发散思维发展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观点和新意。

2.加强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反向思维。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逆向思维的训练能够更全面更准确的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现象。比如,学习了《失败是个未知数》这一课后,我引导学生开展逆向思维,让大家讨论“失败是个未知数”和“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不是矛盾的?怎么样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前人总结的经验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判断,结合课文《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认识,重新从另一角度用发散思维分析了这句名言:失败本来的结局有两种,一种是转为成功,这就需要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避开失败的道路,重新开始,努力奋斗;另一种结局是一败涂地、没有自信、一蹶不振、破罐子破碎、继续失败到底。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实生活中批判的“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象,从常人的思维就是做事见异思迁,思想不够专一,都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分析,这是人性中不断思考、放眼更高的进取意识,值得大家提倡和借鉴。我们要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获取智慧。

3.加强想象,联系训练

(1)将“虚的”写实

文以载道,作文教学中要明确的告诉学生,要通过文章的描写、叙述体现作者的情感、总结哲理和告诉读者抽象的道理。因此,教育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把作者总结感悟的“虚”的哲理、概念等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读来浅显易懂,容易感受理解。

(2)将“死的”写活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要运用到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将没有生命力的教具、石头等注入人的情感,让它们“鲜活”起来,具有人的思维、行动、情感、通过它们的人性化表现作者的情感,反应社会现象,从而达到与读者的心理共鸣,教育、影响、感化读者,走向真善美。

(3)将“假的”写真

作文中引用的“假”就是一种假设,也就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暂没有出现的现象。通过学生的联想思维,让这种没有出现的现象得以出现或再现。这种思维训练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通过课外活动。在课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等,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维展开续写,也可以突破作者的思维顺序,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扩写、改写,赋予作品改写者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在课外,可以通过春天的田野、夏天的雷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等等,展开联想,发展思维、下笔成文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坚持“生本主义”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角度。强化习作教学的多角度的训练力度,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智敏.初中作文素材运用[M].21世纪出版社,2014(09):23

[2]赵亚夫.高中课堂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5):18

[3]黄瑞夷. 一种有梯度的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心理序列教学设计[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0):20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创新思维作文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