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2020-07-21吴珊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创造性绘画培养

吴珊珊

【摘要】在大多数人眼中,儿童美术就是学习掌握美术技法的绘画。画面越是贴近现实,就越觉得他们“学有所成”。我们常常一味地用我们成人认为的方式去教孩子画画,进行技巧性的训练,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美”术。成人和孩子说着彼此难以理解和沟通的语言。成人将自己的理解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孩子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失去了自信和创造的力量。所以为孩子提供环境,帮助孩子学会感受与表达是激发幼儿创造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  绘画  创造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112-02

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现今世界教育的趋势,因为其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进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思维进行着重引导。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是由画不像到画得像的过程。近几年我市经常有各种幼儿园绘画比赛,不管从画面布局,还是色彩笔触等的应用,作品上看是一届比一届好,有时单看作品都很难想象是孩子画的。扪心自问,你能说这些孩子基础深,功底厚?很多老师看后总结,这些作品千篇一律,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性。其实不难理解,在我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限定一个题目或题材,然后出示范画,接着老师传授,学生听讲,作画时过分重视坐姿、握笔,着重讲布局结构,得到最多的夸奖的一般是画得最像范画的那幅。久而久之,幼儿产生了依赖性,并受限于固定的模式:如果要画蓝天一定就要画白云,要画草地就一定要画鲜花,画节日就一定要画气球……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小朋友的画都是大同小异的,那如何充分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能,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误区

(一)幼儿美术教育观念不正确

幼儿在看待和思考问题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幼儿教师并没有将美术当作一种“特殊”的学科来对待,而是将美术教学当成一种平常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导致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性可言。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打压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缺乏美术教育的正确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风向标,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不仅脱离了教学指导大纲的要求,甚至自求教学出路,随意为幼儿指定几个创作方向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部分教师对幼儿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认为让幼儿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让他们画出合格的作品。随着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学已经逐渐重视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再只专注于知识传授和绘画技法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确立教学目标,并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从根本上让美术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才有可能给幼儿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三)美术教学内容空洞单一

教育内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丰富的绘画内容和元素是幼儿参与创作的基本动力。当前,部分教师在绘画创作指导过程中,总认为幼儿很难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选择让幼儿进行临摹。在这样单一的绘画创作内容中,幼儿的思维被教师的权威和统一的模板所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自然停滞不前。

(四)缺乏新颖的教育方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为教学活动服务成为这个时代教育的一大亮点。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画面、视频等,让幼儿的视力、听力等受到刺激,从而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趣味。但是,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教师惯用传统的讲解形式,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他们对美术创作创新的思考,自然降低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形成。

二、在美术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指导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教育素质

转变教育观念是幼儿园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前提。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绘画活动不是依葫芦画瓢,要改变老旧的灌输式做法,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因此美术活动要以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想法为重点,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中。充分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绘画兴趣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营造“创造”氛围

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积极参与,对不感兴趣的则不然,而创造过程需要一种积极心态,如果没有兴趣,创造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其感兴趣的东西,进而因势利导,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习得,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就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并且,在平时的陌生环境下,幼儿擅长观察一些事物,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具体环境,让他们进行观察,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想象,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动力源。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让他们观察一种植物,让他们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各个部分,然后让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形象分享出来,甚至让他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画下来。如此,有的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风吹花朵的样子画了下来,有的幼儿将自己看到的蝴蝶落到花朵上的场景画了下来。在让幼儿观察并画下来的过程,教师不可给予幼儿阻挠和限制,而是让幼儿绘画出自己所见到的真實样子,即便幼儿画得不好,教师依然不可打压幼儿。如此,不仅让每个幼儿的观察力增添了魔力,还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环境,触发创造灵感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每个人的行为又常通过动作想象表现出来。”环境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足够的信心和创作热情,扬起创造的风帆,更大程度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活动空间主要以幼儿园为主,只有最大化地利用这个空间,才能充分地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服务。在班级,我设立了“美工区”、“观察区”,但是在材料的提供上是号召幼儿共同搜集,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容易引发幼儿的创造。在美工区我们设置了孩子们搜集来的大纸箱,并提供了蜡笔、颜料、树叶、画纸、碎布、旧挂历、橡皮泥、毛线等能足够幼儿用于装饰的生活材料,还有其他幼儿平时根据活动需要而搜集来的材料,幼儿称之为“百宝箱”。这些材料均成为触发幼儿创造灵感的触点。

(四)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首先,运用印花、拼图等教学方式,发展幼儿创造力,幼儿年龄较小,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孩子缺少表现手法,而各种各样的集合图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孩子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孩子的表现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鸿沟。如:幼儿用图形拼出房子、机器人、车子、花朵等图案再进行绘画。给孩子提供花草、动物的印章或蔬果切片,蘸上不同的颜料印在纸上,再让他们进行添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充分地展现出来。

其次,开展主题绘画活动,启发儿童围绕主题去发挥想象。我们常发现一些小朋友的画,画面画得什么都有,并且一个个都是单一的个体,内容也互不关联,缺乏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课前多引导幼儿观察相关的素材,所以我们在安排绘画活动时,可以把绘画活动安排在主题活动的后半部分进行。如在开展小班绘画活动《彩虹》时,我注重环境的营造及事物的直观感受。彩虹虽说电视上常见,但是现实中真正看过彩虹的人很少,因此我借助了手电筒和三棱镜在无光的环境中让幼儿了解彩虹的产生后,幼儿在充分的感受和惊叹过后发自内心的创作,更有表达的欲望。

(五)积极评价“创造”成果,保持住幼儿的创造激情

多年来,美术教育却过多地在“术”字上下功夫,习惯用“标准手法”来评价幼儿作品,忽略了幼儿绘画作品中应有的创造力与鲜活的生命力。

1.正确认识儿童画,归还本真

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科学”,所以评价幼儿作品也不应该是一个死的标准,而我们很多时候常用成人化的标准去评价幼儿绘画的优劣,这是缺乏对儿童画本质的正确认识。绘画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游戏。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画的人物很多都是想象中的自己,表现的事物都可以有生命。在造型和构图上,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假如没有了稚拙,儿童画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儿童画的本质,不要抹杀孩子的美术兴趣。

2.倾听孩子的创作意图,释放孩子的创造激情

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画出心中的故事,这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我们要鼓励幼儿把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在我们评价时,要摒弃一切不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给予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创造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确定一定的主题,然后让幼儿从主题的不同方向进行创作。在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可以聆听幼儿的声音,让他们先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就拿“环境污染”的主题创作来说,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提供一张白纸,然后让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想到了绘制一个冒着烟的烟囱,有的幼儿想到了一条被污染的小河,还有的幼儿想到了被砍倒的树,导致小鸟无家可归……在如此放松的天地里,每个幼儿的思维像展开翅膀一样,怎么可能画不出美好的作品呢?

教育是一份“苦差事”,也是一次漫长的征程,教师只有不断思考和反思,不断创新与尝试,才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从而带动幼儿成为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和善于创新的人,促进他们创新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

[2]陈燕君.儿童美术教学中如何开拓创意思维和引导个性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3]佟隽.探讨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创新想象能力[J].少儿美術,2011(11).

[4]钱慕婷.试论如何在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J].亚太教育,2015(28).

猜你喜欢

创造性绘画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