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小学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

2020-07-21李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活动课农村小学数学

李军

【摘要】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工具。换句话说,只有学好数学,学生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各类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这一点普遍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数学学科也一直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缺少对数学知识实用性、趣味性及实用技巧的强调,实践活动在数学课中的比例比较小,且在教学策略方法上存在误区,与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需求有所脱节。本文以数学活动课为切入点,从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做好引导、及时进行总结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86-02

活动课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元素,但在部分农村小学中地位比较尴尬。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仍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数学活动课往往千篇一律,徒具形式。还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小学客观条件有限,各种教具设备不足,数学活动课开展起来有困难,所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数学活动课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而且这些目的的达成并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教学技术才能实现。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认真的贯彻执行。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概述

活动课也被称为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其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后来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教育界普遍发现活动课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颇为契合的,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经验向认知的构建或重组,实现对已有学习单元的扩充,为师生双方重新认识、理解和组织教材创造了可能。在活动课程中,教师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协助,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提升。

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上,根据上文的论述,其活动课就是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充分释放希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在带有濃厚社会文化互动因素和轻松和谐氛围的活动情境中完成数学经验技能的构建,获得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满足,得到探究精神与能力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课程只强调整体上的模式或氛围,并不强调具体的组织形式。换句话说,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穿插的活动,还是走出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围绕数学学科为核心,符合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都算是有效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二、农村小学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首先,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活动课是有天然的优势的。农村地区不是像大城市一样的水泥森林,充满了乡野情趣,农村儿童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要比城市儿童更为紧密一些,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知识技能的重新构建,如果不开展数学活动课,这些优势等于被浪费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农村小学生是有着现实的需求的,比如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或分担一些经济活动的负担,数学作为一门无所不在的学科是肯定会体现在其中的。数学活动课能够起到提前示范的作用。

其次,时代发展正呈现出新的特征,各行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分工又越来越细。这种情况看似矛盾,一个人既要能处理多个领域的知识,又要与各个领域的同事合作,实际上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做好基本经营控制的需要。农村小学生未来也会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才能立足并进一步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所以其知识要有实用的出口,要能够与他人进行默契顺畅的互动。活动课是培养他们这方面素质的必由之路。

三、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认真贯彻计划

数学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合理的课前准备。这里所说的合理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水平;其次,要贴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水平;第三,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弄清楚以上三点,数学活动课就会是盲目的,要么学生不感兴趣,要么中途进行不下去,最终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另外,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差,所以以上三点明确之后,还需要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宣讲,要求学生认真执行活动纪律,必要的话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帮助教师维持纪律,保证活动课不出现偏差。

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安排一节数学活动课。课前准备时要明确: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满足其好胜心,所以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看哪组认得最快最准等;所用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就可以,安全适用;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本节课的目标只要让学生记住不同形状的名称和基本的变换关系即可,比如两个正方体能拼成一个长方体。随后,在活动课进行过程中,难免有学生贪玩,只顾自己高兴胡乱搭积木。此时教师就要制止,从小组竞赛的团队精神等角度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教师做好引导,围绕学生中心

不论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其中的主体。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引起学生的反应或反馈才能够发挥作用。这其实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如何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又不会对学生的行为插手过多,阻碍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活动课中同样如此,教师一方面要全程关注活动课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也要抓准时机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仍以图形的认识为例。教师立足于本地,认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水泥丛林有着更加丰富的自然环境,所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当地环境中寻找图形素材。此时学生A自认为对身边环境比较熟悉,所以表现得兴趣缺缺。教师这时就要进行引导:虽然这些可能是大家平时经常会见到的,但是看看远处的那个小山丘,你能说出它的形状名称吗?还有旁边的那块田地,又是什么形状的?了解到这些后,是不是这些身边的事物在你眼中就不一样了呢?教师既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又有效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合理安排比例,课堂内外并重

上文已经提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具体形式是没有严格要求的,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开展活动。从小学生的本心来说,他们肯定更愿意在室外开展活动。但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从学生的个人意愿出发。客观上活动课虽然教学效果比较好,但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室外活动。如果安排得过多,必然会拖慢教学进度。为了追赶时间,教师在此后教学活动中的选择上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反而会对长时间内的教学连贯性造成影响。如何做好两方面的平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

例如,在刚刚学习位置方向的知识时,进行室外活动不是很必要,但学生很想去室外尝试。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现在在教室的环境下,你能说出B同学与你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很多学生其实是说不清的,只知道是左边、后边等比较粗略的方向。然后教师可以说以C同学为例,B同学在他左边的三个位置和后边的两个位置,位于他的左后方。这就把学生吸引在课堂活动中了。

4.引入生活现实,认识活动价值

开展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今后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成长为更符合现实生活需求的人才。所以在活动课上结合生活现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从生活中认真选取素材,将其变成活动课的情境。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生活现实应该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而不是教师所想象的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现实经验。同时也要带有一定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才能带给学生比较深的体悟。

例如,在带领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现实生活情境:假设每位同学家里都养了几只鸡,现在要给这些鸡喂食,要保证每只鸡的饲料是相等的,大家试着想办法平均分配一下饲料。然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的锯末、小纸杯等道具,让学生自由结组去讨论尝试。待大家分好后,教师再提问:每个纸杯里的饲料跟本来的一袋饲料之间,是怎样的数量关系呢?通过活动自然导入本节课的新知。学生对活动的生活背景并不陌生,分数概念给了他们一个新的认识和解释生活的视角,学生能够意识到带给他们的实际帮助。

5.及时进行总结,客观评价考核

数学活动课后的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是课程教学效果能够实现进一步提升的必要保障。总结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认真考虑,但基本原则必须要把握住:第一,客观公正,不能因为教师的个人好恶,造成评价的不公平;第二,评价不能只关注活动课的最终成果,还要考虑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找到某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总结评价中要有学生的充分参与,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活动课的重要性,提升评价的公信力。只要以上三点原则不出问题,数学活动课的总结评价就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

以上文提到的学生A为例。虽然经过教师的引导,该生顺利完成了本次活动课,但教师要把他最初的表现记录下来,即该生进入学习状态比较慢,其兴趣不容易被调动,需要更多的引导。然后将与他相似的其他同学都归入同一个组别中。今后再进行活动课的时候,教师就能针对这些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又如,学生D在考试测验中的成绩比较好,但是在活动课上不够活跃,思维不够灵活。教师对他的评价不能受到主观印象的影响,而是要正视他身上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批评与规劝,这样才是对他负责。

6.争取家校合作,扩大活动领域

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想要实现充分紧密的家校合作是比较困难的,面临着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与祖辈或其他非直系亲属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但是,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应用,相比学校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场景来说,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要多得多,在生活中以趣味学习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巩固是很有必要的,也会反过来推动数学活动课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所以,教师不能放弃家校合作,要在現有条件的基础上去努力争取。

这方面教师要做出的努力有很多。比如,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生活状态,然后根据近段时间可能会涉及的教学内容出发,请求学生亲属为学生创造利用数学活动课经验的机会,适当交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家务活。为了帮助学生亲属理解,教师要深入浅出地举例子,甚至可以模拟操作一下。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是否真的应用了数学活动课的学习成果,效果如何,并以此为根据来确定下次家访时应该沟通的重点问题。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相对城市学校来说存在某些客观上的劣势,但也有自身的优势。而在数学活动课上,因为活动课本身并不是太依赖具体的客观条件,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所以优劣体现得并不明显,劣势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只要教师能够认识到数学活动课的巨大价值,充分利用本地条件,就能够发挥出活动课推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进步的良好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为了学生的人生发展,也为了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高学曾.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58.

[2]徐经能.浅议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172-173.

[3]陈相菊.农村小学数学活动开展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2(33):31.

猜你喜欢

活动课农村小学数学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