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2020-07-21田亚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田亚芳

【摘要】学生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读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特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自读教学形式,以此为学生创设自读机会,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自读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读课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81-02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现状,还将阅读课改为了“精读”,将《略读》改为“自读”,以此实现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践行过程中,建构起“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忽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将“教读”作为重点,或者忽视自读,或者无视自读,导致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割裂的过程中,难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利用以下方式实施自读课文教学。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编版”教材应运而生。面对这种新变化,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入手,转变出传统观念,领会“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建立正确的“自读”认知,并将其有效渗透到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在多变的教学中,实现“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价值,提升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给予其亲身参与的机会,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采取教读方式,照本宣科。面对新教材,我则在“自读”的引导下,先引导学生自读文本,接着选取关键语句,制作思维导图,以此在清晰展示创作思路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结构。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享表格,并就此进行讨论,从而在思维碰撞下,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有效理解,同时掌握阅读方法,为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阅读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如此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二、丰富自读教学形式

1.巧设导语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教学之初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读课教学亦是如此,在导入活动开展中,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课外走进课内,为积极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基于此,我在组织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导语的作用,以生动有趣,或极具探究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其有效地投身于语文阅读活动中。

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在导入活动开展中,我先为学生呈现了《鲁迅是个“好玩”的人》这篇文章。学生一看到文章,其目光就为“好玩”二字吸引,想要了解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是好玩的?鲁迅先生的好玩体现在哪些方面?进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投身阅读活动。

2.运用多媒体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多媒体早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了灵活运用。立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在组织自读课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对其进行了运用,以美妙的乐曲、直观的图画、动态的视频等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雨的四季》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曲调轻松的乐曲,以此引导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进行朗读,进而在自主认知的过程中,感受到四季的雨所带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进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设置教学情境

在引导初中生自读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自读情境。因为,环境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因素。创设阅读情境,可以使阅读课堂多一点实践性和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读课上,教师可以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如辩论情境、课本剧表演情境等。需要教师结合文本特点,自主选择。

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在引导学生自读的时候,我创设了动手操作情境,鼓励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边阅读文本,一边绘制表格或框架图,将文本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在体验如此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因为获取了自读权利,阅读积极性高涨,同时,也可以做到边读边思考,便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升自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紧扣助读引发思考

1.利用单元导语指导学生感知情感

单元导语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把握文本突出问题的重要渠道。

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其导语内容为我们展现了此单元所选取的篇章内涵,即感受家国情怀,树立爱国情感。基于此,我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文本,在反复朗读文字语言的过程中,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以此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利用自讀课旁批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思考是自读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难点所在。就“部编版”语文教材来看,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在助读系统中增加了旁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自读课文中的空白面积,以此方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借此根据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以《女娲造人》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该文本中有一处旁批为:“‘说来也怪。在童话、神话等文本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说来也怪的踪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此旁批的引导下,我为学生推荐了其他神话内容,以此使其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

3.利用自读课注释辅助学生理解

注释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由课下注释和课后注释这两部分组成的。分析教材中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课下注释一般是对课文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本中的相关字词进行解释的。课后注释则是对语文知识进行解释。无论是哪一种注释,其在自读课中,都起着辅助作用,便于学生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主地联系注释,解决不理解的内容,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坚实基础。

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这篇文章的课下注释中,对作者萧红的生平经历做了介绍,同时也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在组织自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自读课下注释,从整体上建立对本文主人公的认知,同时从注释中选择重要信息,带入到文本中,实现对鲁迅先生形象的理解,体会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寄予的情感。

4.利用课后阅读提示驱动学生感知

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是学生阅读文本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自读文本的难点所在。单元导读对整个单元所要阅读的文本有着指导价值,同时也对阅读教学提供着教学参考。在实施初中语文自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師不仅要学会参考单元导读设定阅读目标,还要联系每一篇章中展示的阅读提示,驱动学生有针对性地感知文本,从而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知到文本情感或写作意图,提升自读效果。

以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在单元导读部分,给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向,即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人间最为真挚的情感——亲情。感知亲情是本单元的阅读重点,立足于此,在组织自读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们把握单元主题,接着,引导学生们走进每一篇文章,分析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提示,进而细致地把握篇章阅读方向,细细品味,感知文本内涵。比如《金色花》这篇文章的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儿童的视角,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体会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四、树立整体教学意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中心的,即每一个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的,且阅读模块和写作模块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每一册教材还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其中,课外阅读一般分布在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指导学生联系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自读文本,在经历“课堂阅读——自读文本——课外阅读”这一系列过程中,将所掌握的阅读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间,实现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为提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体验如此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实现从学习认知到学习实践再到学习应用的改变,掌握学习规律,提升学习能力。基于此,在实施自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

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小人物的故事”。本单元为我们呈现了《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这三篇教读课,旨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探寻文本中对人物详略得当的描写,积累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在完成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我鼓励学生应用积累的阅读方法,自读《台阶》这篇文章,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形象的,展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地掌握自读方法。之后,我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圈圈点点《骆驼祥子》这篇文章中,对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分析祥子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从而实现整体阅读,有效地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而且,在体验如此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整体阅读认知,为自主地进行整体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重视自读课教学,并以此教材为基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自读教学形式,助读系统,以及整体阅读的影响下,走进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自读方法,从而践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海华,李蕾.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8):11-14.

[2]彭春鸿.“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自读课教学策略探究——基于阅读循环圈理论视域[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6):3-7.

[3]李柃熤.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8(04):95.

[4]申群友.试析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自读篇目价值追求及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23-25.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