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燃气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2020-07-21赵慧
赵慧
摘 要 作为生活能源提供的主体,我国能源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逐步扩张的情况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发挥着自身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对燃气企业的服务水平及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本文以燃气企业为主体,研究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城市燃气企业 内部控制 策略
一、城市燃气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就是指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在保证资金安全、资产增值的情况下,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确保企业各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自我规范、自我控制中实现企业高效运行。对于燃气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在燃气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市场竞争格局也越发紧张,而天然气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原油制品的液化石油价格稳步攀升,涨幅较大。物价上涨使得燃气企业的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再加上市场劳动成本上升,企业管道建设工程必然也会消耗大规模成本[1]。只有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才能从成本费用根源入手,做好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挖掘企业内在价值潜力,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成本。其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人口的增长必然使国内天然气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燃气企业既要调节市场对天然气的供求关系,还要应对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只有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创新管理模式,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与业务活动,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优势,为企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内部控制的应用能够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控制,通过定制高质量的服務标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也能够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力。
二、城市燃气企业完善内控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针对天然气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管理体系松散等问题,在内控环境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其一,内部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企业管理层与执行层上下统一,积极配合。因此,为了提高燃气企业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实施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管理层应当采取组织培训、下发手册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树立内控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效调动基层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其二,燃气企业需要搭建规范性的管理组织框架体系,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作为决策层。在财务部门下设财务核算组、仓库组、采购组、IT组及车辆组;在运营部下设管网运行组、抢险维修组、总控数据抄表组;在市场部门下设市场开发组和客户服务组。同时,明确各部门小组的职能权限,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及关键岗位轮换制度,保证各单位组织分工明确、独立运行。其三,由于燃气企业普遍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因此,企业需要强化自身与外部市场环境的联系,明确环保政策对行业发展的限制,积极适应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并推广水陆清洁能源应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的方式,把握市场、延伸业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燃气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抄表收费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资金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及业务活动提供实施标准。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营过程的方方面面。燃气企业作为能源运营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必然面临诸多风险,这需要企业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基本流程,规避各项风险因素。对于燃气企业来说,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括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物料供应风险、安全生产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等。以物料供应风险为例,在开展风险防控的过程中,燃气企业首先要明确物料供应风险的危害来源,包括其原采购价格上涨、商业行为限制供气造成气荒、售气价格不能联动调整、物料质量不合格、票据管理不当等,依据这些因素对该项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水平以及严重性等进行评估,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如与气源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统一调整气价、规范供气合同签约流程、强化采购入库质检环节的监管、建立供应商资质评价等级制度等[2]。此外,燃气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数据库,在风险管理部门的主导下实现各业务环节的全面梳理评估,强化关键节点的控制与风险事前预测工作,联动风险数据库制定风险应对策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注重内控流程梳理规划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贯彻落实,燃气企业还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紧抓业务控制的重点环节,缩短业务审批链条,以此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对于燃气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块包括采购管理、仓库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程管理、市场管理、生产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风险管理这几个方面。其中,企业可以将供应商管理、物资采购业务、CEA(资本性支出)管理、销售定价管理、合同管理、抄表收费管理、日常维护保养、人力费用控制、资金管理、发票单据管理、印章管理、会计报表编制、税务申报、风险评估等作为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规范程序。另一方面,燃气企业还要针对各类业务流程梳理内部控制设计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例如,在抄表分析环节,燃气企业可以及时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与客户结算的气量,对于发现异常的用气可以及时查明原因,但缺乏用气分析对比环节,也没有形成用气分析文件。针对这一风险点,燃气企业可以设计用气分析表,以月度为单位,要求总控室人员及时发现和对比气量变动较大的客户,并将信息共享到市场部门确认原因;同时,固定用气分析会议时间,在运营部总控室的牵头下,财务部门、市场部门、客服部门和抄表收费部门作为配合部门,对用气异常和数据差异进行分析,形成纸质文件留档备存。
(四)发挥内部审计及监管作用
燃气企业要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对财务数据、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监管,以此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成效。在这一过程中,燃气企业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明确审计对象、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流程等,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例如,在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管理会计人才,对企业一切重大项目决策进行审计,可以发挥管理会计人才的预测和分析职能,对投资决策提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既能够避免一人揽权的问题,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专业性,燃气企业可以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企业年度专题审计,重点检查企业的收费抄表流程设计、预算执行进度、物价委员会定价、票据凭证管理、财务审批等重点环节。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力度。此外,燃气企业还可以结合内部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制度,注重与国际化管理方法的结合。例如,加强与IBM公司的合作关系,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包括SAP、SPM(战略绩效管理系统)、BSC以及TMS系统等,实现对系统和人员的控制[3]。以TMS系统为例,燃气企业可以将业务部门主要人员都迁移到TMS系统上进行业务操作,业务数据经系统统一录入,将供应链、财务、工程、人力等多项数据集成在共享平台上,强化内部沟通,也能够达到信息透明、实时监督的目的。
三、结语
燃气公司实现内部控制管理既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有效方式。因此,燃气公司应当从环境建设、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业务优化以及内部审计这几个方面出发,逐步搭建科学化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作者单位为泰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基于财务视角的燃气企业内控管理模式相关分析[J].现代商业,2019,000(013):158-159.
[2] 田巧玲.关于加强城市燃气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24).
[3] 卢珊.燃气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探讨[J].纳税,2019,13(13):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