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的思考

2020-07-21原自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同时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但是,小学生这个阶段对于文学作品并没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基本都是老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5-0015-02

引言

儿童文学作品顾名思义是给少年儿童看的,这些作品通俗易懂,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能够传递给他们一些优良品德。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能使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必须从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素质,教材选择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转变,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益处

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石,而小学生普遍心智发育不成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的知识内容,其语言表达和情感内容都适合儿童的实际心理需求,也更容易被小学生理解和接纳。比较适合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此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高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而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儿童文学内容,可以通过儿童文学的故事性,传递给学生美好事物,帮助学生保有童真并促进学生向往美好生活。另外,还有一些寓言故事及童话故事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文学色彩,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以下从两方面总结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益处:

(一)儿童文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训练学生听写能力及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核心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摒弃灌输式以及填鸭式教育,采取合适教学方法进行更有深度且有广度的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文学内容是有效方法之一。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故事性,有趣又淺显易懂,部分作品还配有插画图片,比较适合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学习。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儿童文学生动有趣的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二)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写作提供丰富素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而在写作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各项综合能力都偏弱,又没有社会经验,导致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困难的问题。小学写作其实就是一个叙述事实、表达观点及思想感情的过程,换言之,也是一个语言信息输送过程。如此一来,就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确保写作素材进而顺利开展写作。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儿童文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语言知识,使学生写作内容生动有趣,从而丰富了学生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因为文学作品语言都较精彩且情节安排较精妙,学生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学习到作者的情节安排,还能学习到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经常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提升学生们的语感[1]。学习儿童文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写作手法、提升语感,同时也可以对如何展开文章情节发展胸有成竹,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不高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在儿童文学教学这方面也没有经验,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挑选文学作品,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会造成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题材,作用和所要传递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样不利于教师本身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教师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导致在选择文学作品的时候视角狭窄,观念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中关于儿童文学教材的选择存在问题

目前,儿童文学已然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为语文教学增添了很多色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没有结合儿童的生活,不符合小学生的智力与心理发展特征,经典作品太少,作品的选材也过于单调,有时候过分强调教育理念而忽略了内容的感情色彩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过于抽象,很难理解,自然不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在小学语文中不重视儿童文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儿童文学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学校中仍然是把传授基础知识和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觉得文学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并没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2]。这主要是教师思想观念的陈旧,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喜好和阅读感受,这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的教育发展。

(四)缺少阅读时间和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专家审核评定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是作品数目并不是很多。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的阶段,课堂中的阅读量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课外阅读,但是,现在的学生放学后和假期都被安排了很多特长班,更加没有时间增加阅读量。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老师的指导,所以阅读效果并不是很好。

(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的运用缺乏引导性

目前,由于教师本身文学素养不过关,导致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儿童文学讲解时都偏重于讲解浅显的词句,或者是重点讲解文章中心思想内容,对儿童文学作品讲解过于片面。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也不太注重文章表现的意境美,无法传递儿童文学本身拥有的语言韵律美。这样一来不仅忽视了文章整体文学色彩,同时也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启蒙基本就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文学价值观和思维理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加强说服力[3]。首先,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量,同时增加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怎样能将作品中的内容准确传递给学生,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儿童文学,怎样正确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教学生;其次,要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儿童的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和智力发展水平,为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好充分准备。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儿童文学的载体,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首先,教育部门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通过儿童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分析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才有看下去的兴趣;其次,在儿童文学内容方面,要结合我国传统的价值观,社会道德观和当前对小学生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最后,要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选择一些外国儿童文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写作手法等方面也可以有一些不同,为学生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总之,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做到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时代发展要求,提高教育时效性,给予学生最正确的观念引导。

(三)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儿童文学教育

儿童文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被重视的一大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未能跟随当前教育局势进行积极的更新,片面地认为学校教育还是应该把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限制作用的[4]。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好奇的阶段,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各种兴趣启蒙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任何科目和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写作,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而且从文学作品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故事,还能培养其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其在学习生活中提升个人素养,并全面的发展。同时,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于教师教学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应积极转变当前落后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与当前教育开辟新的方式方法。

(四)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指导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的课时和比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需要在课外阅读方面增加时间[5]。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明白这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阅读效果,只增加阅读时间也是不够的,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所以要增加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回家阅读,阅读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例如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等等,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再次,也可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如借助于在线学习软件、微信、QQ群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最后,欢迎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也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注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运用的引导性

教师在课堂讲解儿童文学时,应该注重文章的整体性以及儿童文学的意境美。不可以把儿童文学只当作故事阅读一遍草草了事,这样就失去儿童文学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学生也毫无收获。在解读儿童文学时,教师应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重视儿童文学讲解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对儿童文学进行读后讨论与思考,感受文章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通過引导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独到见解,从而快速高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值得在教育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作为教师来说,应不断地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儿童文学教育活动,提升其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升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英.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20(2):154.

[2]马志杰.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35):149.

[3]程勇.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思考[J].好家长,2017(75):145.

[4]刘丙东.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7):13.

[5]刘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课外语文,2015(10):32.

作者简介:

原自明(1984.11-);男;甘肃天水人;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