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诱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效果分析

2020-07-21王晓兵黎明许莉吴惠秋李爱国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卷叶螟测报计数

王晓兵 黎明 许莉 吴惠秋 李爱国

摘 要:稻纵卷叶螟(Ch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在我地常年发生3个世代:四(2)代、五(3)代和六(4)代。四(2)代成虫均由外地迁入;五(3)代成虫前期虫源以外地迁入为主,后期虫源以本地繁殖、羽化的成虫为主;六(4)代成虫大量外迁。长期以来,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调查主要采用田间系统赶蛾的方法,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和数据误差大的缺点。姚士桐等研究表明,用性诱剂诱集稻纵卷叶螟成虫这一调查监测方法具有专一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为逐步实现稻纵卷叶螟成虫监测的智能化,减轻工作难度,提高监测质量,实现精准测报,2018年6~9月我们采用基于性诱的“赛扑星”SPT-R-02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开展监测,并将系统数据和人工实查数据与田间赶蛾及普遍性诱捕器的监测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赛扑星”SPT-R-02智能测报系统有以下几项优势:诱虫效果好;上报数据与人工实查数据吻合度高,能显示出蛾峰期,尤以五(3)代相对较佳;设备运行平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昆虫性诱智能测报;实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设备。试验设备:“赛扑星”SPT-R-02(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种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诱捕器为反向三漏斗飞蛾类诱捕器,设上下两个集虫器,每个集虫器带一个双层4对红外线计数装置,对进入集虫器的昆虫进行自动计数。计算总数后发送至服务器数据库。

对照设备:简易倒漏斗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试验靶标。本监测试验靶标为稻纵卷叶螟成虫。

3.试验地点。本监测试验地点设在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三里泽村、俞垛镇忘私村和大伦镇薛港村。所有监测设备放置位置周围均为大面积水稻,无障碍物(围墙、变压器和房屋等)。稻纵卷叶螟诱芯离地面高度0.5~1.0m(随植株长高适当调整,中后期以低于水稻上部叶片20cm),诱芯每隔30d换一次(诱芯均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二)方法

1.调查方法和时间。每个试验点的调查由一人专职开展。每天清晨各点在离智能设备和对照设备200m之外选择一块稻田开展田间系统赶蛾并记录,8点之前实查智能设备和简易设备诱捕到的数量并记录,采集系统智能设备记录数据。调查开展时间:2018年6月20日—9月20日。

2.数据分析。比对智能系统采集、人工实查、对照诱捕器实查及田间赶蛾数据,分析各监测方法对四(2)代、五(3)代及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诱测效果。

二、试验结果

(一)诱集量

如表1所示,四(2)代、五(3)代和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的智能系统采集数据分别为平均72.33、280.33和151.33頭,是人工实查数的21.72、1.24和0.92倍,人工实查数分别为3.33、225和163.67头;是对照(简易诱捕器)的36.17、11.36和1.63倍,对照(简易诱捕器)分别是2、24.67和93头。(注:这里的四(2)代系统采集数据高的原因,经与设备提供方和实际查看是系统重复计数及非靶标虫进入所致),总体诱测效果优于对照(简易诱捕器),系统数据与人工实查较为接近。

(二)蛾峰期

1.四(2)代。如图1所示,四(2)代稻纵卷叶螟系统重复计数较多,人工实查、对照(简易诱捕器)和田间赶蛾的监测数据一致,均显示蛾峰期不明显。

2.五(3)代。如图2所示,五(3)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所得峰期为2个,分别是7月25~27日和8月16~18日;智能监测系统显示峰期为1个,在7月28~30日,较田间赶蛾的第一个峰期峰期延迟3天;人工实查所得蛾峰期与智能系统监测结果一致;对照(简易诱捕器)诱集量少,峰期不明显。

3.六(4)代。如图3所示,六(4)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在8月19日后蛾量呈下降趋势,之后未赶得蛾峰;智能监测系统显示8月20日蛾量上升,至8月21~23日形成蛾峰,较图(2)田间赶蛾的蛾峰迟5天,9月4~5日出现1小蛾峰;人工实查、对照(简易诱捕器)与智能监测系统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三、分析与讨论

“赛扑星”SPT-R-02智能系统诱集虫量,但易产生重复计数现象,对监测效果有影响。系统上报数据一般高于人工实查,由于系统有重复计数和非靶标虫进入等因素影响;红外线感应计数,靶标虫被诱来后活动能力仍很强,在收集器内通过红外线计数口返回,从而产生多次计数。诱芯需专一,设备需改进,或者进行数据修正。

“赛扑星”SPT-R-02智能系统能诱集出蛾峰期,但相对于田间赶蛾来得略迟。据表2分析,7月25~27日出现的蛾峰为基本迁入型,8月16~18日出现的蛾峰为本地繁殖型,9月4~5日出现的蛾峰为大部迁出型,因此,本年试验显示,智能系统对基本迁入型虫源诱得的蛾峰较田间赶蛾峰期迟约3天,对本地繁殖型虫源诱得的蛾峰迟约5天,在实际应用中须适当修正。

综上所述,建议相关厂商研发生产长效、专一、能够平稳释放不易受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影响的诱芯供植保机构选用。针对不同性质虫源采用不同性质的诱芯以便精准诱测虫源;此外,还应选用适宜的诱捕器;目前在用的“反向三倒漏斗”型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效果相对较优;成虫不易逃逸,基本实现有效诱捕。红外线计数系统的灵敏度易于受环境温、湿度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适时调试,以便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

[2]姚士桐等.不同监测方法对田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1,5:32.

[3]张孝羲、陆自强、耿济国.稻纵卷叶螟雌蛾解剖在测报上的应用[J].昆虫知识,1979,16(13):18-20.

作者简介:王晓兵(1966-11)男,江苏姜堰人,副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控。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710-1),2016年省级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

猜你喜欢

卷叶螟测报计数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药会影响稻纵卷叶螟产卵及生理生化指标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