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研究

2020-07-21袁青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全农产品互联网+

袁青

摘 要:现如今,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首先讲述了“互联网+”模式的内涵与概述,然后提出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安全监管的优势,最后对于如何构建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深入乡镇,部分地方甚至建立了村级监管队伍。中国有14亿人口,2.45亿农民,保障他们的食品安全任务十分艰巨。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屡屡出现问题,由此,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互联网+”模式的内涵及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互联网丰富了大众的生活,很多产业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发展得越来越好。该战略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各项信息技术发扬光大,以此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各个行业、产业的融合,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一般来说,“互联网+”模式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与经济相关的产业等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加方便。对于农产品行业来说,运用“互联网+”模式的目的就是借鉴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使工作变得轻松的过程。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其细化,各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查看,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使标准化管理得以有效地实现,可以将手机终端的数据进行核查并拍照整理,对其进行全面监控,使监管机制更加透明化。还可以通过GPS对工作人员的位置进行监控,确保相关人员在岗,及时通过平台上传数据,对其进行实时监督。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优势

(一)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

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使得各监管单位可以根据互联网平台开发和应用数据库,工作可以进行良好衔接,大力提高监管水平。在互联网模式的背景下,有效监督各部门操作流程,把监管责任进行合理划分,使得监管流程更加透明,实现监管工作的可控化,完善整体监管流程。

(二)使监管方式更加变通

在互联网的辅助下,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监管部门能够快速而又准确地发现农产品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及时地处理,使监管更加迅速,更加灵活。并且,通过互联网能够做到“有迹可循”,使得监管更加透明。

(三)监管模式更加全面

互联网的发展,使数据分析更加全面,可以对近年来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并可以及时为监管机构提供政府监管服务,如提供全面的质量安全报告、疫情预警信息等,使监管更加全面、高效。

(四)有效提高预知问题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数据整理,主要目的是通过监管而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风险,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监督各部门管理情况,充分做好事前监督,在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出现问题之前,通过分析数据而对信息进行有效预测,提前规避风险,有利于提高监管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具体监管研究

(一)构建智能化的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來说,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整体数量庞大,操作不集中,而农产品生产环节较为复杂,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政府对于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工作力量薄弱,行政监督管理问题上略有不足,执法力度不够,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方面是进行自我反省。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我检查,深刻监督生产过程,避免出现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进行外部监管,除企业外的社会组织、媒体、人员、政府等各类监管部门和监管单位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管。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之间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分享渠道,将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信息之间共同分享,做到信息透明化,实现互惠互利。通过对数据进行分享,重要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解决,在数据库中可以应用不同的监管部门。各监管单位除了需要建立自己的监管体系,还应该将平台上的数据统一进行整理和划分,由此通过网络平台搭建的信息共享系统,相关人员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总体规划的实现可以从数据库的集中设计和建设入手,通过数据库的整体设计和实现,从源头上有效整合监理信息,统一监理信息标准。后续计划的业务系统开发和实现并行的框架下,统一结合,在系统集成化方面,突出监管重点和目标,充分发挥代理的各种业务系统支持能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方法,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整体决策分析能力。

(二)开启智能化的责任交接监管模式

从生产农产品到销售这一流程中,每一环节都涉及质量安全问题,应尽可能地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在监管责任传递的过程中,应开启智能化的责任交接监管模式,使监管责任更加明确,有利于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通过对物联网以及移动通信功能,对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构建相关电子档案数据库,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各个环节均能找到责任人,使农产品的来源、去向信息都能追根溯源。

具体来说,责任落实机制的建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现监管单位与农产品的绑定。监管单位将自身收集到的信息与生产过程中贸易产品信息的融会贯通,对于农产品安全责任的认定以及提升监管的力度都是有利的,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落实到实际责任人。例如,可以对不同批次的农产品进行不同的编码,可以直接找到出现问题环节的责任人,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另一部分是,实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智能转移,农业产业链之间的每一环节都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构建智能转移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将其中某个环节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之后,对各个环节有效地获取信息,将整体构造成一条传递链,有助于发现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高监管水平。

(三)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应急响应体系,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能迅速对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处理,避免承担更多损失,同时也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秩序,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还可以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汇总,根据行业类别、范围和信息来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损害严重程度项目和时间进行初步识别,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登记。首先是进一步加强省级质量管理,加大监测力度,定期对农药进行执法抽查,大力建设分析数据库,举行专家检测会议,从多种方面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其次是加强市、县两级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市县现场检验职能,增加农产品重点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和各类示范基地数量。最后对于监测出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和追究责任人,迅速对事故作出判断,对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整理,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准确的信息。

(四)实行标准化生产机制

促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突出重点,推动监管机制,加强示范要求,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模式,对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一方面,要完善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对生产标准的建立和修订,并努力减少储蓄和消费成本,将标准转化为操作手册,确保符合实际生产实践,保证生产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通过对人才的培养,以粮食产粮大县为目标,推动整体进程。对其中风险系数高的生产技术应提高监督力度,重点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以品牌引领标准化。

(五)完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问题实行有效监管

国家出台明确的法律依据,能够有效整顿与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实行法律处罚和責任追究,不仅要追究责任人,还要追究各级监管部门的行为。从法律的角度对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负责,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限制,才能有效地建立农产品的监管责任。向企业灌输法律知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强化法律观念,净化农产品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迫使企业退出农产品市场,保证农产品安全质量。

(六)落实监督制度,推进全程管理

政府应该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乡。建立健全和落实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开创以乡镇为主体、以群众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安全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除了向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技术和信息,还应对所属管理范围内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监管力度,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的有效控制,加大对各方面政策的扶持,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农产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孙莹.“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安全监管研究[J].管理观察,2020(02):40-41+47.

[2]李剑宇.“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20(11):128-129.

[3]陈昭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20(11):130+134.

猜你喜欢

安全农产品互联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