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020-07-21莫艺辉覃文锋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策执行退耕还林存在问题

莫艺辉 覃文锋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当前我国仍然存在严重地生态环境问题,退耕还林是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自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对退耕还林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民众农业生产的观念较为落后,导致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本文结合融水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展开概述。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存在问题;措施

就当前形势来看,退耕还林是保证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然而退耕还林也必然伴随着对农户经济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种植和养殖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退耕还林政策要想在农村得到落实,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关配套的政策,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融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

融水县2002~2015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为7.35万亩,各年度项目任务详见融水县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表。

实施工程7.3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5万亩。工程涉及全县20个乡(镇),187个行政村,24230户农户,94000人。

融水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退耕还林后退耕户从退耕还林中得到了政策的实惠,通过种杉种茶种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退耕户收入有了提高,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二是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意识,减少耕作区的水土流失,使本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三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的区域布局搭建平台。

二、退耕还林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够

退耕还林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不够了解,导致群众参与退耕的积极性低。部分乡镇对政策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没有认真按照要求及时召开群众会议,导致部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存在误解和疑问,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重退轻管”现象较为突出

还林成果难巩固。虽然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应的退耕还林管护办法,乡镇也不同程度地将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也与退耕农户签订了退耕还林管护合同,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但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难度很大。由于人力、经费有限,难以对造林地实行有效管护,很多农民退时积极,管时消极,不注重后期管护,抚育管理不到位,致使退耕林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造林保存率低,退耕还林成果难巩固。

(三)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配套装备落后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基层林业工作者在宣传时要熟悉政策,在实施时要懂得技术,在管护时要善于指导。但目前基层林业站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少、人员业务素质低、装备落后等,管理技术跟不上,跟踪指导不力,特别是对退耕还林栽植的经济林树种,不能适时对广大退耕户进行专业的修枝、锄草、施肥等专业技术指导,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擅自变更退耕地性质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村屯因开发建设,租用土地价格超过退耕还林补助几倍。部分退耕户受利益驱使将退耕地用于开发建设。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满后,退耕农户的收入减少,生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复耕现象。

三、措施及对策

(一)保留退耕还林工作组织结构,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实施的退耕地管理的积极性

目前正在进行县乡机构改革,融水县要保留退耕还林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要积极组织宣传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电视等主流媒体,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全方位、多样化、宽领域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长远生计问题重大意义的认识,使群众充分了解和认识退耕还林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实施范围补助标准、配套政策、实施方式和要求等,积极引导符合退耕还林地块的农户申报各年度退耕还林,为稳步推进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实施的退耕地管理的积极性。

(二)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后期管护

要大力实行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将退耕林地管护纳入绩效考核指标范围,建立管护定期督查工作制度,要与退耕户签订管护合同,制定管护措施,将相关责任人的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及国家相关规定,对有人为破坏、牛羊入地、蓄意乱砍伐、垦伐的情况及时查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配齐工作设备

充实基层林业工作站的人员,加强基层退耕还林技术人员政策学习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以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统一和规范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多开展对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统称、数据库等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推动退耕还林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成效评价等阶段实现数字化、矢量化、电子化,促进科学化管理,以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水平。另外,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工作配套装备,提高基层站所的装备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为今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工作打下基础。

(四)坚持依法管理,实施分类经营

对退耕还林而形成的森林植被,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予以管理,避免出现毁林復垦的情况。对违反《退耕还林条例》,擅自侵占退耕地或更改退耕地使用性质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坚决打击。

对退耕还林地可适当开展分类经营。一是森林植被所处区域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或者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无论预期经济效益有多高,都不能开展任何带有商业性的采伐作业,符合国家和地方公益林区划标准的,应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二是森林植被所处区域的生态系统较好,并且也不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那么可以科学规划、认真统筹,让退耕还林者能够通过经营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三是提高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水平,既要保障其生态效益,又要大幅度提高其经济产出。但不能随意改动经济林、生态林的林地用途。四是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可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政府应该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运行、目标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管理,为林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通过引导、扶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走共同致富之路。融水县可根据本地的优势,利用林下庇荫条件仿生种植名贵药材灵芝,也可以种植草珊瑚、五指毛桃等药材,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总之,在融水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要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妥善解决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立足群众,依靠科技,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群众欢迎、生态效益显著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此政策建议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价值,在广西区乃至南方集体林区具有实用性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华成.浅析退耕还林林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9(17).

[2]加青杜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1).

[3]任继胜.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经验和问题分析[J].农技服务,2016(09).

[4]刘鹏.退耕还林技术模式及其应用实践略述[J].农业与技术,2016(01).

[5]李晓蕾安星锋.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5(07).

[6]何兆仙.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实施的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5(03).

猜你喜欢

政策执行退耕还林存在问题
关于兰州市洒水抑尘工程的实施效果分析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养老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