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莓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思考

2020-07-21曹甲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曹甲

摘 要:在常规的草莓栽培中,人们为了防治草莓的病虫害,通常采取喷洒化学农药的处理方式,然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导致草莓受到化学污染,还会使其口感不佳。因此,无害化防治技术在对草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在本篇文章中,通过试验设计对草莓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的主要技术进行思考研究。

关键词:草莓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技术思考

草莓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很多病虫害,大部分的果农仅仅只重视草莓开花结果之后的防治,并且防治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化学农药防治,不仅防治效果不佳,也极大地影响了草莓的质量。为了能够有效无害地防治草莓病虫害,就需要采用无害化防治技术,以下是对无害化防治技术的分析。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选用试验田和对照田两组田地进行对比,用于方便对照试验,使试验结果更明显。进行试验设计的草莓選用容易感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品种。其次,由于前茬区域是草莓最容易感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区域,将试验田和对照田的前茬区域都栽培好草莓。最后对草莓的育苗期和大田栽培期两个时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二、无害化防治的主要技术

(一)育苗期防治技术

草莓育苗期存在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蛇眼病、蚜虫、小地老虎以及蛴螬等。针对育苗期的无害化防治技术主要需要两种方式,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对于农业措施来说,前茬区域是白粉病、灰霉病的主要区域,在前茬栽种玉米可以减少发病率,并且还能够遮阳。对于药剂防治来分析,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存在着不同的药剂。首先,在母株定植期间以及在起苗期间,可以通过世高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并且世高水分散粒剂浓度约为10%,水的用量约为其2000倍。其次,在苗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蛇眼病以及灰霉病等,目前有效地防治这类病害的药剂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浓度约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第二种是利用50%速克灵WP800倍液。此外,在防治蚜虫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第一种可以使用浓度为2.5%的扑虱蚜WP1000倍液,第二种可以使用浓度为10%的蚍虫林WP1500倍液。这样两种药剂对蚜虫能够起到很好地防治效果。最后,可以通过使用乐斯本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地防治,比如可以利用浓度约为48%的乐斯本EC1500倍液进行喷药处理,以此来防治小地老虎或者蛴螬等等。

(二)大田栽培期防治技术

与育苗期防治技术一样,对于大田栽培期防治技术也需要从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两大方面进行思考。对于农业措施来说,需要对设备技术提出高要求,并对其进行完善。首先用无滴膜将设置好的竹木大棚覆盖,然后采用塑料软管滴灌技术,利用柴油机动力输液装置来是液态肥,这样的技术可以确保地上部植株无法接触肥液。其次,可以利用高温消毒的处理方式来消灭有害生物。果农可以将农膜覆盖在表层,并在盖膜前撒上定量的生石灰,其用量大致为每700㎡需要105kg生石灰,这样的方式在夏季可以很好地形成高温消毒,对消灭有害生物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药剂防治来说,药剂防治主要防治两个时期:开花前和开花后。在开花前这个阶段,主要可以通过化学药物进行防治,这样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够有着明显的防治效果,还对植株发育成长没有造成影响。而在开花后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蛇眼病、蚜虫等。不同的药剂针对性防治不同的病虫害,我们可以大致分为防病措施和防虫措施两种。防病措施主要防治白粉病等,通过利用浓度约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与水混合使用,水的体积约为世高水分散粒剂的2000倍。并且植株在开花之前,每个13d左右就需要10%世高水分散粒剂、50%速克灵以及40%好得利WP等药剂轮换使用。相同的药剂和用药方式在花蕾期使用能够更有效地防治灰霉病。开花前大多数使用的是化学农药,但是若开花后继续使用化学农药,反而对开花后的发育成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开花后只能用生物农药。喷洒生物农药需要2万单位农抗120生物制剂200倍,并定期每隔10d进行喷洒1次。防虫措施主要是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等害虫。对于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开花前可以使用浓度为48%的乐斯本EC1500倍液进行消灭防治,而对于防治蚜虫来说,需要在开花前使用扑虱蚜WP1000进行有效地防治。大田栽培期的防治技术从农业措施到药剂防治层面,都对草莓植株的成长发育没有过多的影响,在保证无害化防治的前提下,让草莓能够高产量高品质的生长。

三、结果与分析

(一)防雨效果

在阴雨天气的时候,小拱棚覆盖方式在阴雨天气来临之前往往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覆盖,田间积水多,叶片长时间待水,在这样的环境下对病虫害比较有利,往往会导致很多病虫害频繁发生,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防治,会对草莓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破坏。而对于大棚覆盖来说,阴雨天气来临之前能够有效地覆盖防雨,雨水难以进入大棚内,进而保持大棚内部干燥,叶片上也没有积水,在这种环境下病害难以发生。

(二)防治病虫害效果

防治病虫害效果主要对白粉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首先,白粉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不仅出现株病率高,对植株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一般来说,常规栽培草莓出现白粉病的可能性比较高,防治效果也比较差,则对草莓的影响就比较大。而大棚覆盖栽培通过高温消毒以及以预防为主的治理措施对病虫害进行无害化防治,其有效地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株病率也降低到了3.7%。其次,对于防治灰霉病来说,防治灰霉病最好的时期是花蕾期,从花蕾期进行无害化防治能够有效地防治灰霉病。通过试验分析,常规栽培3个月后的果病率高达32.6%,防治效果不佳,大部分的植株遭受病害的破坏,而无公害栽培3个月后的果病率仅仅只有0.0003%,也就是基本上没有受到灰霉病危害的草莓,其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对草莓的开花结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四、结束语

由于草莓是众多人较为喜爱的水果,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逐渐增大了果农种植草莓的产量。相比于普通的常规栽培,无公害栽培采用了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根据草莓生长的不同时期来使用不同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在对草莓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病虫害问题。这些明显有效地无害化技术不仅保证了草莓的色泽、香味和口感,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草莓受到化学农药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金海.浅谈北方反季草莓的病虫害防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20):110.

[2]孙传文,杨明,孙加亮.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长江蔬菜,2018,000(011):57-59.

[3]李毅,陈云.东海县草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J].长江蔬菜,2019,1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