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达镇冬早马铃薯栽培技术

2020-07-21韦立保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韦立保

摘 要:里达镇冬早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选种,栽培方法,栽培时间,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关键词:冬早马铃薯;栽培技术;里达镇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是里达镇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00亩,平均亩产2600kg,年鲜薯产量780t,发展马铃薯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助力扶贫攻坚、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但受种薯退化、高产优质脱毒种薯面积小、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限制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因此,立足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的马铃薯新品种,扩大脱毒种薯种植面积,提升马铃薯种植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概况

里达镇位于北纬23.23°~23.35°和东经105.30°~105.39°之间,处于富宁县西南腹地,东接板仑,南连田蓬,西靠木央,北邻新华。东西宽15.8千米,南北长18.8千米,总面积190平方千米。镇辖8个村委会138个村民小组5171户22916人,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042人,占人口数43.82%,有耕地面积22763亩(其中水田7185亩,旱地15578亩),人均耕地0.99亩。境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与中山地形之间,西岩溶,东土山,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13.7mm,政府所在地海拔1229m,境内最高海拔1628m,最低1100m。

在里达镇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冬闲田,只种植小面积的油菜、绿肥等作物,大面积的田块都处于闲置状态。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可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实现马铃薯与水稻合理轮作栽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良土壤。另外,冬早马铃薯,一般于次年4、5月份上市,错开了大批量上市时间,销售价格相对较高,具有明显的上市季节市场优势,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二、选种

通过几年的种植对比实验,在马铃薯品种上,选择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块茎大、外观好、品质优的脱毒品种合作88。

三、备种

选用无病伤脱毒种薯,为了缩短冬早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而使其的提早上市,播前15天将种薯移到15~20℃散射光下催芽,如气温较低可用秸秆或薄膜覆盖促芽。播种前一天对薯种进行处理,小于100g有2~3芽眼以上的直接整薯播种,大于100g的切块播种,每块保证有2~3个以上芽眼,为防止病菌感染切口用600倍多菌灵悬浮液冲洗或草木灰沾抹。

四、选地、整地和施肥

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特别是要具有排灌能力的地块。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为前茬,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20~30cm左右,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以待播种。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亩,优质复合肥50kg加入3~10g吡虫啉拌匀后作底肥。

五、適时播种

何时播种是冬早马铃薯种植的一个关键,由于里达镇地处冷凉山区,如播种时节掌握不好将严重影响马铃薯的整个栽培过程及其产量以及上市的时节。播种过早容易受霜冻,播种过迟则影响上市时间,经济效益受损。里达镇最佳的播种时节为11月上旬至中旬。

六、播种方法

采用宽窄行种植,即大行0.5m,小行0.4m,塘距0.3m,亩播种4800~5000塘,带芽播种,亩用种量200kg;为提高产量,保水、保温、保肥,采用1m地膜覆盖,每厢播种2行,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七、破膜

冬早马铃薯在播种后20~25天开始出苗,此时一定应加强管理以防烧死幼苗,造成缺苗,影响密度,最终降低产量。待膜内长出绿色幼苗就要及时破膜苗,将苗放出膜外后用细土封好以防膜内温度散失,确保马铃薯正常生长。

八、中耕管理

齐苗后,及早追施芽肥或苗肥,每亩用尿素10kg,硫酸钾5kg混合追施;第二次在现蕾时亩用尿素10kg,硫酸钾5kg混合追施。为保持薄膜完整,追肥时在两植株中间用木棍插入形成穴孔,将肥料施在入其中,并培土覆盖,确保化肥不与种薯接触,以防烂种。

除顶打叉,在初花期茎叶生长旺盛的田块实施除顶打叉,摘除顶端0.3~0.5m茎秆及花蕾,减少营养消耗。

叶面施肥,在薯块根膨大期,用100~150g磷酸二氢钾兑水15kg进行喷施,促进了马铃薯块茎膨大,增加薯块重量。

水分管理,马铃薯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积水,在种植时田间开好排灌沟,雨后及时排干水,如遇干旱采取“速灌速排”的方式灌水,如遇雨天气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影响薯苗生长,或块茎腐烂。

九、病虫害综合防治

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和炭疽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一是选用脱毒无病薯种;二是搞好种薯消毒;三是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或块根作物连作;四是及时检查发现田间病株,及时进行了带土挖除,移到种植区外集中焚烧。五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齐苗后亩用百菌清400g+磷酸二氢钾分3次(每次间隔7天)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病害。

十、适时收获及时上市

4月上旬马铃薯植株茎叶开始枯黄,果实进入膨大后期,即可收获上市。冬早马铃薯的采收应选择在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而且要在雨季到来之前将马铃薯全部采收以免薯块腐烂造成为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丁鲲,丁福祥.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12,(3):19-22.

[2]陈兴顺.脱毒马铃薯冬季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增刊,2012,(1):74.

[3]李浏.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2016,(12):86-87.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