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转型与对策

2020-07-21梁智慧

财会学习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新时代转型

梁智慧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行业面临巨大变革。传统会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会计人才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首先指出会计人才转型的原因,然后指出会计人才转型的方向,最后从国家、企业、高校三个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为培养新时代会计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会计人才;转型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转变为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服务的手段与会计的功能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核算为核心的传统会计理论思维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管理会计深入挖掘信息进行决策、控制以及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会计行业的变化,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会记账、编报的单一型传统会计人才,而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才面临着转型挑战。

一、新时代会计人才转型的原因

(一)大数据的冲击

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也给会计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传统会计主要是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状况与现金流状况等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供信息使用者使用。大数据时代下,为了获得更为有利的竞争优势,财务信息不仅要包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即时信息,还要面向未来,包含更多的决策型、价值型的动态信息。而管理会计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提升管理层决策的效率与效果。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必然趋势,会计人才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财务共享平台的出现

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在我国发展了10余年,现已应用到了各行各业。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重新塑造企业的观念、流程、组织、人事、系统,将企业重复性高、易于流程化、标准化的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形成一个单独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达到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務效率等目标。以中兴新云为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财务部门的管理费用由678万元降到307万元,财务人员由87人精简到43人。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财务共享平台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企业的记账、报账等基础工作将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处理,这大大缩减了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因此,会计人员加快转型,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

2016年3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与Kira Systems合作,推出财务机器人,之后,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也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使得会计人员的需求大大减少,这引发了业界对会计人员的广泛探讨。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体现了信息的自动化与精确度,不仅能替代会计人员的大部分工作,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参与到更高级的工作中。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势必进一步简化财务管理流程并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使得会计人员不再像从前那样被需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引发会计人员需求结构变革,推动会计人才的转型。

二、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转型的方向

(一)从传统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转变

财务部门不仅是企业的核算部门,也慢慢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不仅包含核算、记账、编报等基础工作,还为其他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比如,财务部门将核算得到的会计数据提供给市场部门,为其制定销售策略、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依据,而反过来市场部门将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等数据提供给财务部门,为其管理、预测等提供依据,部门之间紧密连接。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会计工作逐步转型,从记录、核算各项财务指标,到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市场信息、管理信息、风险信息、业务信息等更高价值信息。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会计人员需要由核算型人才转型为管理型人才,提高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提供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从提供滞后性信息向提供实时前瞻性信息转变

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相关的信息,具体来说,编制财务报表,并以此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在一个会计经营周期之后进行编制的,其反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这可能会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者更需要实时信息以及面向未来的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和预测,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因此,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关注前瞻性、更灵活的非结构化问题,比如数据分析、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年度规划等。会计人员要在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对企业的客户、市场、销售、环境等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驱动因素,这就需要其具备数据收集、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方法获取的数据解决具体的管理决策问题,为管理层做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前瞻性的信息。

(三)从单一型会计人才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变

随着会计职能的转变,单一型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具备更广泛的技能。首先,具有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新时代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业务需求参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设计。其次,具有数据搜集、分析的能力。新时代会计人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从海量的数据中搜集、整理出有价值的数据,并进一步分析,构建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模型,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传统会计人员往往进行重复性的核算、记录工作,工作场所较固定,提供的报告格式也较统一,与其他部门联系较少,而新时代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要发挥数据分析、管理决策作用,那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业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

三、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转型的对策

(一)国家方面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市场化发展,会计人才培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仅建立实习基地,而且为各高校、各企业开展会计比赛提供奖励资金,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改革现行人才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全国会计资格考试制度,如教育制度、职称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在考试内容中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会计等知识的比重,并提高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引导会计人员主动转型。

(二)企业方面

1.改善组织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处理工作趋于自动化、流程化,会计人员主要发挥顾问、管理者、预测者的角色,解决非结构化问题,也因此享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这可能会加大会计人员不适当决策的风险,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为了便于会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企业需要完善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灵活、安全、创新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以达到沟通更顺畅、合作更顺利、管理更有效的目的。另外,企业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传统会计人才顺利转型为新时代会计人才提供基础。

2.培养管理会计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了解行业政策变化,比如,参加讲座、参观优秀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人员给予薪酬奖励,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管理会计师等考试,对有相关证书的人員给予工资补贴。总之,培养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其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会计人才转型。

(三)高校方面

1.培养应用型教师团队

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乏实务经验。职业经验的匮乏使得师资力量存在短板,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可以扩充教师团队并提升教师能力。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会计名流及政策制定者,丰富师资力量。专家们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等方式,讲解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丰富现有教师的知识框架。学校可以委派教师出国留学,培养其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前沿信息,也可以提供参与实务项目的机会,如,参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促使教师理论与实务知识的结合,使其具备更高的应用能力。

2.完善课堂体系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供求不均衡,高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首先,完善基础课程,将数据建模、计算机实操等互联网技术纳入基础课程中,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其次,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对于专业必修课,合并重复性高的课程,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的课程学时,对于专业选修课,开设具有管理决策方向的课程,如《风险管理》《投资管理》,开设大数据与会计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如《XBRL理论与应用》,开设实务型课程,如《会计人员培训实操》。总之,在设置课堂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分层次,确保课程的有用性、全面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助力会计人才的转型。

3.改变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

目前,会计学专业注重理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首先,改变教学重点。教材从理论知识为重点转为实务应用为重点,例如,《成本会计》教材应结合企业案例,简化计算过程,增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进行财务决策等内容。其次,创新教学方式。目前高校的教学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实务知识,以至于培养的学生入职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因此,开设一些综合性的课程,如《会计学专业前沿问题》《会计学实务知识》,充分运用学校、教师的资源,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学习主题,然后邀请实务界的专家进行分享,使同学们更加贴近企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打造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平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协同育人的平台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会计人才转型的关键手段。首先,实务界、学术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材的制定、案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校企建立长期双向合作。一方面,企业专家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教师对企业员工传授前沿理论知识,提升会计人员的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建立实践通道。高校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提供实践机会,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实现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促进会计人才转型。

参考文献:

[1]刘儒明.新时代管理会计助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5):152-155.

[2]崔晨曦.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8(19):10-11.

[3]张敏.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8(05):57-60.

[4]聂建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人员角色变化新趋势[J].财会通讯,2016(28):118-120.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新时代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