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评价

2020-07-21郑月秋张爱萌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阻塞性常规康复

郑月秋 张爱萌

(1 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2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一系102期,辽宁 沈阳 1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其特征在于气流阻塞,其可进一步发展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它与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世界上40岁以上的发病率已达到9%~10%。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持续的气流受限来预防和治疗。气流被限制为逐渐发展,气道和肺部是有毒颗粒或气体。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通常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可能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已发现的风险因素可大致分为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即个体风险因素)。外部原因包括吸烟,吸入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过度拥挤,营养不良和其他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相关因素)。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加,以及因怀孕,新生儿,婴儿期或儿童期各种原因导致肺部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目前有多数的老年人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1-2]。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2组。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分析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报道如下。

表1 两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相比较(±s)

表1 两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相比较(±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2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年龄62~74岁,平均(67.71±2.17)岁。男女各占18例和27例。病程1~26年,平均(18.21±0.55)年。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年龄61~74岁,平均(67.45±2.12)岁。男女各占18例和27例。病程1~26年,平均(18.19±0.5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呼吸功能训练,以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介绍,语速较慢,重复演示直至患者理解,并进行现场示范,训练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1.2.2 指导长期家庭氧疗的患者每天持续吸氧> 15 h,氧流量1~2 L/min,注意用氧安全,防止氧气燃烧爆炸。

1.2.3 运动指导。结合患者的特点和肺功能的状态,采用步行、慢跑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10~30 min,1次/天。

1.2.4 饮食指导。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饮食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啤酒、豆类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

1.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预后差,可伴有焦虑、抑郁、紧张、悲观和其他不良心理状态,要引导患者适应慢性病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听音乐、养花种草的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显效:肺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效:肺功能改善程度达到50%,症状好转;无效:症状、相关指标情况均无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SPSS20.0统计,计量数据t检验,而计数资料χ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呈现。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相比较: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44例(97.78%)(显效37例,有效7例)高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31例(68.89%)(显效19例,有效12例),P<0.05。

2.2 两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相比较: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8.24±1.41)d、(9.13±0.27)周短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11.42±1.25)d、(11.23±0.51)周,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其中,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有4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压疮。而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有1例慢性呼吸衰竭。

2.4 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肺功能情况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患者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VC、FEV1和PEF分别为(264.11±5.13)m、(1.24±0.13)L、(1.11±0.24)L和(4.12±0.12)L/s,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VC、FEV1和PEF分别为(289.25±8.93)m、(1.87±0.11)L、(1.34±0.24)L和(4.16±0.23)L/s;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患者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VC、FEV1和PEF分别为(264.12±5.11)m、(1.23±0.11)L、(1.12±0.24)L和(4.14±0.11)L/s,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VC、FEV1和PEF分别为(359.21±12.92)m、(2.34±0.43)L、(1.69±0.32)L和(4.54±0.32)L/s。

3 讨 论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旨在重建呼吸模式,增加膈肌活动,增加肺泡通气,减轻呼吸困难,并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经呼吸体操锻炼可减轻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4-6]。运动训练则可增加四肢肌肉力量,减少氧气消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合理饮食指导可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患者机体抵抗力,加速疾病康复。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合并不良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康复依从性[5-7]。

本研究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2组。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转归效果44例(97.78%)(显效37例,有效7例)高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31例(68.89%)(显效19例,有效12例),P<0.05。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症状好转的时间、肺功能指标改善时间(8.24±1.41)d、(9.13±0.27)周短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11.42±1.25)d、(11.23±0.51)周,P<0.05。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其中,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有4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压疮。而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有1例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组肺功能情况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措施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改善肺功能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和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阻塞性常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