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治氨氯地平缬沙坦

马 勇

(北部战区总医院北陵院区,辽宁 沈阳 110031)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内科慢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会随着内外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当收缩压不低于140 mm Hg,和(或)舒张压不低于90 mm Hg,即可判定为高血压[1-2]。同时,原发性高血压是指血压升高病因不明确的高血压症型,在患者病情发生进展未能及时医治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建议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积极进行医治。本课题重点分析评价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其中的应用疗效,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一共纳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分布在56~81岁,年龄均值为(67.92±4.32)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3年、14年,病程中位数为(7.21±2.62)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分布在57~80岁,年龄均值为(68.50±4.32)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3年、14年,病程中位数为(7.21±2.62)年。在上述一般资料方面,2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经计算大于0.05,有可比的意义。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均满足201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中有关“原发性”的诊断标准;其中,收缩压≥140 mm Hg,且(或)舒张压≥90 mm Hg,经临床综合检查未明确病因;②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3]。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近期服用过其他降血压药物者,应经过7d的洗脱期后,再按照实验方案接受治疗;③合并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④缬沙坦、氨氯地平过敏患者[4]。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本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每日1次,初始剂量为5 mg,可根据血压控制需求调整用量,每日剂量最高控制在10 mg范围内。观察组:本次观察组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医治,其中氯氨地平用法同对照组,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空腹服用,每日1次,每次80 mg。治疗期间,患者应该停服其他降压药物,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加强饮食管理,保持低钠、低脂、低糖饮食,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加强情绪管理,保持心绪宁静平和。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其治疗效果。

1.4 判定标准

1.4.1 血压变异性:在治疗前后,采用深圳市博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ABP-06B型动态血压检测仪,连续24 h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根据各时间段差值,计算24舒张压变异性(24hSBPV)与24 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5]。

1.4.2 临床疗效:根据上述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及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具体标准为:①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4hSBPV、24hDBPV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4hSBPV、24hDBPV降低10~19 mm Hg;③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恶化倾向[6]。其中,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同时,记录两组发生头晕、头疼、恶心等不良反应的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3 血管内皮功能测定:治疗前后,让患者于空腹状态下取外周静脉血5mL作为标本,静置后置于离心机中,获取血清,再应用德国罗氏cobas e411型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计算平均值[7]。

1.5 统计数据处理:此次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代表,并使用χ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采取(±s)代表,并使用t进行验证;如果P<0.05,代表2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存在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医治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对比:医治前,观察组24 hSBPV为(12.55±2.14)%,24hDBPV为(14.50±2.85)%,对照组24 hSBPV为(12.56±2.18)%,24hDBPV为(14.48±2.93)%,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4hSBPV为(8.03±1.90)%,24hDBPV为(10.02±1.86)%,显著下降,对照组24hSBPV为(10.48±2.06)%,24hDBPV为(12.45±1.97)%,有所下降,下降水平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6.00%和对照组的80.00%对比显著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12.00%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方面的对比[n(%)]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治疗前,观察组ET为(45.20±6.03)ng/L,NO为(31.18±8.15)μmol/L,对照组ET为(45.27±5.96)ng/L,NO为(31.22±8.15)μmol/L,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T为(32.68±5.02)ng/L,NO为(53.07±9.05)μmol/L,对照组ET为(36.47±5.23)ng/L,高于观察组,NO为(45.36±8.70)μmol/L,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的高血压;该类高血压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诱发,在临床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以及乏力等。为了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方案。

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常用药物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其中,对于氨氯地平来说,属于一类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对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及心肌产生有效抑制作用,同时扩张外周动脉,降低血压。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类药物,可特异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8]。相关学者表示,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医治期间,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医治疗效可高于90.00%,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似[9-10]。

本次研究观察组联合使用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 SBPV、24 h DBPV均明显低于单用氯氨地平治疗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血管内皮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高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医治氨氯地平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对脂肪肝患者的护理效果
分类医治
神奇的医生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