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对早产儿/新生儿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2020-07-21于慕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肺水肿脏器病死率

胡 月 于慕刚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二病房,辽宁 沈阳 110004;2 沈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辽宁 沈阳 110032)

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由病毒及微生物感染引发急性微循环障碍所致,表现为组织灌注不足、有效血容量缺乏、细胞代谢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等特征[1]。临床中早产儿具有较高的感染性休克发病风险,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2-3]。目前主要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扩容疗法治疗患儿,但预后较差[4-5]。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对早产儿/新生儿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展开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8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感染性的诊断标准[6-7];②孕周≤36周,均为早产儿。排除标准:①先天性代谢疾病;②研究中途退出;③先天畸形;④临床资料缺失。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儿男24例,女17例,胎龄26~36周,平均(32.36±0.41)周;出生1~12 d,平均(3.25±0.61)d;包括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15例。对照组患儿男23例,女18例,胎龄24~35周,平均(32.21±0.39)周;出生1~11 d,平均(3.16±0.73)d;包括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患儿传统扩容治疗,给予患儿0.9%生理盐水10~15 mL/kg,30~60 min内输注,继续输液,6~8 h内输注剂量为20~40 mL/kg。观察组采用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给予患儿0.9%生理盐水15 mL/kg,15~20 min内快速输注,结合患儿反应状态予以2~3组,持续输液,6~8 h内输注剂量为5~8 mL/(kg·h)。两组均治疗24 h。

1.3 观察指标:(1)记录患儿第1h输液量、循环稳定恢复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2)统计不同脏器受损程度患儿的病死率,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的脏器受损程度:①轻度:≤16分;②中度:17分~19分;③重度:≥20分8。(3)统计患儿肺水肿情况,肺水肿判定标准:治疗后6 h患儿呼吸显著加快,肺水泡音增加,发绀加剧,且满足下述任意一项即可确诊:①肺部影像提示双肺肿内有呈蝶翼状斑片致密影;②气管插管后导管中有血性或粉红色泡沫痰。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3.0处理82例新生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数据,以χ2检验名义变量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s),当n>40,且T>5,用卡方检验;当n>40,但1<T<5,用校正卡方检验;当n<40,或者T<1,用确切率检验,n为总例数,P小于0.05,象征有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第1小时输液量多于对照组,环稳定恢复时间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比(±s)

2.2 不同脏器受损程度患儿的病死率对比:两组脏器中度、重度受损患儿的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脏器轻度受损患儿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脏器受损程度患儿的病死率对比(n,%)

2.3 肺水肿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肺水肿1例(2.44%),对照组肺水肿8例(19.51%),组间数据对比,χ2=4.493,P=0.034。由此可知,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在遭受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会出现骤降现象,引发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损害、组织细胞缺氧缺血等证候,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和治疗,则会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显示,休克患者受黏附分子作用,体内的白细胞会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表层,增加毛细血管阻力,导致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增大血浆黏度,造成微循环障碍,因此有必要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9-10]。临床中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约为25%~49%,是重症监护室常见致死病因,而液体复苏是休克病例早期逆转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早期病死率[11-12]。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t=5.690,P=0.000)、循环稳定恢复时间(t=5.664,P=0.000)显著短于对照组,第1小时输液量(t=6.958,P=0.000)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第1小时输液量观察组更高,且观察组采用的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恢复时间。实践后发现,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大多存在低血容量情况,表现为呼吸、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前臂内侧CRT延长,肢体末端肤温凉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而早期逆转休克是临床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关键环节。由于临床中容易将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误诊为心衰、颅内感染,给予患儿利尿、强心、限制性液体输入等错误治疗,从而加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错过液体复苏最佳时机,影响患儿恢复效果[13-14]。本文中观察组采用的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方案能够快速稳定患儿循环,促使血管通透性恢复,避免组织间隙血管内液渗透过量,影响血管收缩功能,从而促进患儿预后尽快恢复,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黄小洵等[15]对70例感染性休克病例研究后发现,采用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本文中两组脏器重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患儿的病死率数据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轻度脏器受损患儿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 VS 40.91%),观察组肺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4% VS 19.51%),显示在脏器轻度受损病例中观察组采用的早期逆转休克中液体复苏方案可改善患儿肺水肿发生情况,降低患儿病死风险,达到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研究后可知,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由于存在腹腔积液、毛细血管渗漏、外周性水肿等问题,导致个体血容量严重不足,从而引发机体血液分布异常及小血管功能失调,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而及时给予患儿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够充分扩容,防控休克引发的肺水肿等风险事件发生。同时观察组采用的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方案能够快速逆转患儿循环障碍,纠正机体耗氧-氧供失衡状态,防控患儿因末梢脏器缺氧缺血加剧组织损伤,为患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降低了患儿病死率和肺水肿率。但对于中、重度脏器受损患儿,液体复苏、扩容疗法治疗难以获得满意效果,需配合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重症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逆转休克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循环状态恢复稳定,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降低肺水肿发生风险,改善肺水肿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肺水肿脏器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肺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在达古雪山巅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