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

2020-07-21刘佳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外伤X射线脊髓

刘佳鹏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脊柱损伤的发生主要是因脊柱伸展过度、脊柱旋转以及侧屈的重力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压缩性骨折,旋转损伤以及爆裂性骨折,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所以在短时间内对脊柱外伤患者进行确诊,具有临床意义[2]。临床常规脊柱外伤诊断多采用X射线平片处理,当前开始对创伤性脊柱外伤患者行磁共振成像以及CT两种方式处理,对创伤性脊柱外伤准确评定具有显著作用[3]。针对于此,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64例进行分析,评定CT检查方法和MRI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外伤患者64例纳入本次研究中,以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8岁,中位年龄(35.0±2.5)岁。其中重物击伤7例、高空坠落9例、车祸16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34.8±2.4)岁。其中重物击伤6例、高空坠落5例、车祸21例。两组基本资料予以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式:应用X射线正侧位片对两组进行检查,再次应用螺旋CT以及MRI对两组进一步处理。对照组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处理,层厚度为3.0 mm,层距为3.0 mm,螺距调整为1.120,矩阵在512×512。扫描过程中以患者的病变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图像和数据结合进行整理。依据整理的结果对脊柱外伤诊断结果进行判定。研究组行MRI脊柱外伤诊断处理,第一对患者的扫描位置选择轴位处理。同时应用矢状位进行扫描诊断,层厚在4.0 mm,层间距在4.0 mm,矩阵为256×256,成像序列选取SE序列,TR/TE/T1:610/20/120 ms,T1TR/TE=450/10~20 ms。

1.3 诊断依据:CT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标准为:患者上椎体移位根据双环征进行确定,并清楚的对颈椎钩突进行显示[4],椎小关节骨折脱位,对关节是否脱位或者处于半脱位能够更加清楚的显示,MRI正常脊柱表现中,依据信号强度的递减顺序分别为脂肪、髓核、骨髓、骨松质、脊髓、肌肉、脑脊液、纤维环、韧带和骨皮质[5]。

1.4 观察标准:两组均应用不同方法诊断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组影像学诊断方式和手术病理结果的诊断吻合情况,对比两组行CT和MRI对脊柱外伤位置的检出率。

1.5 统计学分析:64例脊柱外伤患者数据纳入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中评定,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采用t形式表达,计数资料对比如本次研究结果的差异和检出率,用率(%)的形式表达,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差异: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予以不同形式检查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不同形式诊断脊柱外伤的结果,结果证实研究组检查韧带损伤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分析

2.2 脊髓和韧带损伤检出率分析:见表2。两组经过不同诊断方式对比,研究组测定出脊髓损伤和韧带损伤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脊髓和韧带损伤检出率对比(%)

3 讨 论

脊柱外伤临床中主要是因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外部损伤导致,在对脊柱外伤进行诊断中,因关节错综排列,应用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将会导致影像出现重叠情况,因此影像诊断结果的精准度[6],因此如果脊柱外伤的患者没有进行及时诊断,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所以临床中对脊柱外伤的诊断格外关键。

常规采用普通X射线对胸椎骨折检查十分繁琐,也较为困难,对椎体骨折患者,应用X射线平片观察不会清楚辨别骨折情况,因此患者出现粉碎骨折过程中,崩裂将更显显著,同时骨折线加宽采用更清晰的辨别。同时MRI检查能够对韧带撕裂情况进行直接显示[7],同时能够对脊髓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不仅仅能够十分正确的对患者急性期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进行判断,还能判定出截瘫患者是脊髓休克还是脊髓损伤或者断裂伤,且目前已经成为唯一一种全面显示脊髓形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8]。脊髓损伤或者断裂伤的主要影像表现为:①T1W1信号属于正常状态或者隐约见低信号,信号形状属于棱形,证实患者可能因脊髓震荡造成水肿发生;②T1W1信号为高信号表示,脊髓损伤伴髓内出血,因脊髓受到压力后使患者的局部出现弯曲、变扁以及移位或者是下陷情况,和患者髓内出现水肿、出血以及坏死有一定关联,同时受压位置的脊髓信号异常。MRI主要是多方位成像,因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十分精准,因骨小梁结构破坏较小,应用X射线平片以及CT都无法对这一情况进行发现,因此临床漏诊率较大。但是MRI对椎体内骨髓出现水肿十分敏感,因此临床对创伤性脊柱外伤的准确评定具有显著作用。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医院的影像检查设备提升,不仅仅能够更加精准的对病症诊断准确率提升,同时治疗结果也有所提升,因脊柱的位置较为特别,韧带和软组织出现程度出现不同的损伤,因此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脊柱外伤的患者应用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同时根据诊断结果来制定相关治疗方法。吴陈欢等[9]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脊柱外伤患者均实行CT影像学检查和MRI影像学检查,发现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情况对比于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明显差异性,存在一定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提示:对脊柱外伤患者开展MRI检查和CT检查时,MRI检查对脊椎骨折、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情况比CT检查更优,而CT检查对脊柱外伤碎骨片的临床诊断情况比MRI检查更优,所以,选取诊断方式的时候,需要按照脊柱外伤患者的实际状况选取CT检查方法或是MRI检查方法。袁莹[10]相关研究提出,对脊柱外伤患者分别实行CT检查(作为对照组)、MRI检查(作为观察组),观察组脊柱外伤患者的韧带损伤以及脊髓损伤检出状况较对照组脊柱外伤患者更高,对照组脊柱外伤患者的骨折线检查状况较观察组脊柱外伤患者更高,具有明显差异性,存在一定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式于其他方面的检出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性。表明: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及MRI检查都具有一定诊断优越性,应依据脊柱外伤患者状况选取适宜诊断感受,如果难以明确诊断的时候,需要将CT检查及MRI检查结合应用,将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升。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予以脊柱外伤诊断,对照组行CT诊断发现,CT检查能够对患者的骨折线、骨折位置和骨折碎片更加清楚的显示,主要原因是因患者组织不同,因此对X射线的吸收度和穿透性也有所差异,根据患者的对应位置所出现的灵敏度反馈进行数据改变,以此对患者的脊柱外伤进行诊断,应用螺旋CT对患者的病变予以横断位螺旋扫描处理,并将图像和数据整理,对脊柱外伤的诊断结果进行判断。

研究组通过应用MRI检查,主要对患者的脊柱外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和骨髓损伤判定更加精准,主要原因为MRI对患者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对CT诊断来说,能够更加清楚的对单纯性脊髓损伤和韧带损伤等进行显示,并且通过磁共振信号传递出计算机成像,以此对脊柱外伤进行诊断。应用MRI予以脊柱我上扫描中,应对患者扫描的轴位以及矢状位进行诊断处理。

本次研究证实研究组检查韧带损伤和对照组对比较为显著,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外伤X射线脊髓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