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2020-07-21刘海霞
刘海霞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武威73300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各种日龄鸡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靶细胞不仅仅是呼吸道,而且还有泌尿生殖道,导致肉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引起生长性能下降、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或蛋品质变劣、肾脏损伤等,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主要危害
1.1 肉鸡 感染鸡表现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等呼吸道症状,严重病例引起死亡,症状较轻的病程长、饲料转化率差、增重减少,使得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同时细菌的继发感染,如大肠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等,造成鸡群大批死亡,或增加肉鸡的屠宰废弃率,尤其是屠宰前几周发生IB感染。
1.2 蛋鸡和种鸡
1.2.1 雏鸡感染 雏鸡出壳后(尤其是三周龄内)发生早期感染IBV强毒,可造成输卵管永久性损伤,有相当多的雌雏输卵管发育受阻,成为外观正常但不产蛋的“假母鸡”,它们一方面占用饲料和鸡舍资源,另一方面却没有任何回报。
1.2.2 产蛋鸡感染 产蛋期发生感染,由于卵泡变形变性(见图1、图2)、输卵管囊肿(见图 3)等引起产蛋量下降、蛋品质变差(软壳蛋、畸形蛋、粗壳蛋、蛋白稀薄等),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且产蛋量始终不会恢复到感染前水平。对种鸡而言,孵化率将受到负面影响。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度拥挤,注意保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中草药添加剂,可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适当,以免加重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群的死亡率。
2.2 严格检疫、隔离、消毒制度 引进鸡群应采集血液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检疫[1],严格隔离淘汰感染鸡,病死鸡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春季是本病的高发季节,应加强饲养场的舍内外消毒,每周进行2~3次带鸡消毒,带鸡气雾消毒要选择戊二醛、碘制剂等对呼吸道黏膜及眼结膜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经常更换消毒剂,以免产生耐药性。
2.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常用的免疫程序为:5~7日龄用H120弱毒苗首免,25~30日龄用H52中等毒力苗二免;120~140日龄用灭活油苗三免。IB弱毒苗应与新城疫弱毒苗同时使用或间隔10d再进行新城疫弱毒苗免疫,以免产生干扰作用。弱毒苗采用滴鼻、点眼、饮水或气雾免疫,油苗选用皮下或肌肉注射。
总而言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首先要注重饲养管理过程中鸡舍内温度的控制,包括舍内昼夜温差的控制及鸡舍前后端温差的控制;选择疫苗进行早期预防,防止野毒株的感染;同时做好育雏前期的防疫隔离,注意上下批次的隔离;育雏期和开产期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期,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均要落实到位,确保蛋鸡群能顺利开产、上高峰,最终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