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 苏城轶事(三)

2020-07-21蒋晖

苏州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苏州

蒋晖

官场火烛

崇祯十五年,苏州元宵节。阊门街市年年华灯璀璨,今年灯彩盛大一如往年。观灯者胼肩簇拥,阊门观灯的盛况,有一幅明代万历天启时代《上元灯彩图》可以作为参考,那是描绘留都南京夫子庙灯会的长卷,可以同北宋《清明上河图》媲美的这张明代风俗画卷,人潮如海,身如芥子,沿街店铺人家户户张灯,四周摊贩罗列,卖古董、耍杂技、耍把式的热闹非凡,这是江南地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阊门灯会,今年再次有老人、童稚因为拥挤踩踏致死,“民家惧祸,乃止”。世道其实不好,狂欢背后,多末世惶恐。

往日听说山东、河南一带饥民吃人的消息,苏州百姓还半信半疑,今年苏州城乡灾荒依然异常严重,倒在路上的饿殍尸体遭到饥民的偷食,上官严责,仍时有犯者。《启祯记闻录》的作者说:

开岁多寒多雨,春已过半,犹大严寒,二月望后,积雨旬余,细民无所得食,相率就毙。王府基,每日埋尸数十,此余所目睹者。因米值每升至九十文有零,实难得食耳。民房多空废坍颓,良田美产,欲求售而不可得,向来吴城繁庶,侈靡已甚,泰极而否,理势固然,不意余适当其厄。

去年,长洲知县叶承光,在苏州创出新法征缴粮赋,责成大家富户追缴。叶知县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有私心,得贿放免,从中渔利染指。叶知县的父亲叶初春是崇祯元年进士,也是甲科出身,这时正在北京担任要职,唯恐儿子捞钱太狠,招来众怒,于是挖空心思想出一条计策,居然假手他人,率先弹劾自己这个能干的儿子“不称职”,小叶老爷奉旨赴京听调。征收粮食刚一结束,“勇于任事”的叶知县捆载着搜刮来的箱笼财物,洋洋自得解任而去,这次换去宜兴接着做县令。

☉ 上元灯彩图(局部)

苏州老百姓,见识了一回“弹劾就是包庇”的官场操作,知道内情的人也是无可奈何。“老叶”“小叶”两个大老爷,捞钱贪贿的本事,确有家传心法。尤其“老叶”老爷,明亡清兴之际,他再次袍帽整齐新朝上任,以前明工部侍郎之尊,不惜屈身去粤东做小小的七品县令,所到之处,老规矩一路敲榨勒索,聚敛贪狠,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是当地元宵节灯会,老百姓在大棚上贴出一副对联:

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

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苏州的春天毕竟来了。

《启祯记闻录》这位无名作者,是苏州城里的一位塾师,今年他的东家是王洗马巷顾氏,庭间玉碟梅,绿萼梅盛开,香满书室,甚至到三月初,尚有残花在树。

晚明最后几年,苏州的官场其实还是很有秩序,不似想象中的乌烟瘴气,倒很有几个用心做事的。

崇祯十五年,前任江南巡抚张国维声誉素洽,升任河道侍郎而去任。现任巡抚黄希宪循理守法,“士民亦习而安之”。这一年的中元节,苏城诸位绅衿因连续两年灾荒,穷困小民多饿馁、疫病而死,倡议建兰盆会于准提庵、瑞光寺、双塔寺三处,延请高僧大做法事,普度亡魂。黄巡抚非常赞同此事,与其说他佞佛,不如说为了安定人心,黄巡抚在法会开始、结束之日,遍往三处佛寺拈香参礼,还与高僧大德们一一握手致谢,毫无架子,一派虔诚亲和景象。虎丘半塘寺佛阁,是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始建的法华院,北宋赐额称“寿圣禅寺”,元至正年间,高僧善继以血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一卷珍藏佛阁。到崇祯十五年时,佛阁早已朽敝不堪,修复工费浩繁,黄巡抚慨然发愿,开始主持兴修佛阁……

不久,苏州官场再次有人事变动。因为张国维升了兵部尚书,巡抚黄希宪任事久,再次接替前任,出任河道侍郎之职。这次江南巡抚的继任者是陈瑄,福建侯官人,曾任嘉兴知府、绍兴兵备道,十二月初十上任,十五日专程前往留都南京谒陵,陈巡抚在任期间“鲜克有为”,不久升任大理寺卿。

巡抚之后,说说巡按御史。本年二月十五,新任江南巡按御史高久兹莅任。苏州老百姓观察下来,这是个福气仙人,“未行一事,日惟饮酒游山而已”。

高巡按有点像周星驰饰演的奉旨巡按江南八府包龙兴大人,在苏州任期极短,他兴师动众乘兴而来,游山玩水一番,开始大家以为是苏东坡的风度,后来发现完全是徐霞客的做派。苏州的各级官员,觉得大家刚认识不久,高巡按位高权重,监察职务很特殊,即便巡抚之尊也要客气待之,寒暄热络之际,时刻防着他袖子里的杀手锏、轿子后的尚方剑。不料,这位“旅行家”一个多月后即丁忧离任,什么意思嘛。

继任巡按周一敬,浙江衢州西安县人。《启祯记闻录》作者曾亲眼目睹这位御史风采,“进谒时,见其礼貌过于谦恭,愚意代巡重任,须有操持、有丰棱者,方能为地方驱蠹造福。此公恐非有风力者,嫌其太趣时、徇众耳,尚俟徐观。”

苏州官,不好做。此地老百姓当街打死过威风八面的锦衣卫,秀才们骂过织造署出京大太监,刁民不刁民的,交粮纳税倒是从来服服帖帖。可恨绵里藏针,眼里的尺子、肚皮里的算盘,端详、丈量、云计算着新任巡按大人,好像已经开始给他相面、算命、定前程了,不知道这位巡按御史不止进士出身,人家学富五经,更整整花了二十九年功夫写成一本《苑洛易学疏》,据说是推阐《河》、《洛》之义、卜筮之法,学究天人之际。这种算命卜卦摊上的相人风鉴之术,拿来考核稽查奸人弊案,周巡按也是大行家。“趣时、徇众”,也许是《易经》真正读透彻了,修养到春风蔼然的地步,好像达摩院的老和尚,武功从佛法来,已臻空明返照之境。

倪长圩

苏州当年这些朝廷大员,人人身负家学绝艺,圣人教化之外,个个修为高深莫测,老百姓觉得他们是天上大小仙人的境界,神头鬼脸,看不懂就对了。

论亲民之官,苏州知府,加上吴县、长洲两知县,三个位置最要紧。

有一位被人遗忘的明代官员,其人不俗。

倪长圩字伯屏,嘉兴平湖人,系当地大族。倪长圩读书于新塍桃园张墩,与同乡屠象美等为友。崇祯九年考中乡试第一,是响当当的解元公。崇祯十年中进士,苏州府理刑推官是其仕途之始,排名苏州府衙第四,惯例尊称“倪四府”。

苏州知府正堂,原来是号称“陈佛”、“陈母”的陈洪谧,在苏州他有句口头禅,“天下乱,皆吏不恤民所致。”杀猪褪毛的一锅开水,全本浇在小吏身上,听起来倒是个好官。

之前两年,苏州城乡饥荒、瘟疫流行,各地死者众多,收殓尸首埋葬是当务之急,如不及时埋葬,恐怕疫情将更加蔓延。《乾隆吴县志》:

(崇祯十四年)秋初,蝗,复生蝻,禾稼食尽。复生五色大虫,啮菽,米益腾贵。自四月至冬,比户疫痢。知县牛若麟市药设局,延医诊视,疗者什三,死者什七。推官倪长圩与若麟日收露尸,给槥瘗土以万计。

槥,是棺材。露尸数以万计,苏州府推官倪长圩与知县牛若麟一起,这桩要紧差事,辛苦可知。

倪长圩在《明史》其实出现过一次,因老师马世奇父亲去世:

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马世奇字君常,号素修,无锡世宦人家。崇祯四年的进士,两年后升翰林编修,崇祯十年礼部会试考官。“丁丑分较礼闱,所得吴适、倪长圩等,皆知名士”。

座师父亲去世,倪长圩以三千银助之,手笔大矣。“赎锾”皆罚民而来,正是归地方理刑推官所征缴、掌握的公款,相比苏州府库中的国税银两,财政上属“地方行政罚款”,推官或可变通、自由使用。马世奇辞谢,听起来也是爱民忧时的好官,但是民间看法更直截了当,如时人议论道:

无锡翰林马世奇,素与邑令通贿,不满众心。夏间,县令发二百金,欲其买米平粜,而马宦不即举行,众大不平,群聚城隍庙,录其不法十七事,欲与为难。马仆知之,闻于主翁,令人执其首事两人,拘系于家,欲送官重惩,众求释,不听,遂纵火焚其居。马宦不得已出见,为众执而殴系之,破额败面,不胜狼狈,迫其亲书罪状。加以印记花押,约以不讼则已,讼则执此以应,或奏御焉,然后解散。马宦恐致激变,竟无如之何!

作为乡绅的马世奇,钱财方面在无锡口碑不佳,与正史结论不同。

晚明朝纲崩坏,人心大乱,官府的威权暗中消磨殆尽,尤其江南一带,做官确实不容易,老百姓动辄反抗官府,上边有人的秀才们结社闹事,都寻常之极。具体负责“理刑”断案的倪长圩,经常碰到棘手之事。

长洲知县唐九经,虽然吏才颇优,但素来贪猾,吴中百姓冠以“唐骗”、“唐缠”、“唐定胜”、“唐合香”种种谑称,花样百出。崇祯十二年秋,萧家巷一位郭秀才住房漏税,官府查出后要补纳税银。唐知县知道郭某有钱,格外罚银数百两,郭秀才几次前去理论,消息传出引起士林不平,士子们群情激愤前往吴县县衙,对唐知县“诟厉之,遂成大哄,令置身无地”。第二天一早,恰逢十月朔日,按例为乡饮宴乐之期,府、县各官云集苏州府学,秀才们正好乘机“泣于文庙,有告宣圣文”,几乎是十几年后苏州“哭庙”事件的预演。当时尚是“陈佛”做知府,自然温言抚慰,在场负责刑名的倪长圩脸色难看,“语稍侵诸士”,他自然是为维护官府体面,秀才们气焰正盛,哪里受得了?倪长圩本人“亦受面慢而止”,心里暗暗叹息而已,“我亦解元出身啊。”

倪长圩断案刚直,《启祯记闻录》载有一件当时趣事,颇可详述:

内府中书文震亨鼎元,阁学文起弟也。其家诸仆素恣横,自文起殁后,亦稍戢矣。近启美奉差回籍,有仆袁二适在外吓诈人钱,闻有几千千,并餍饱酒食而归。值武弁吴圣阶在北教场下操,乘醉撞入营内,士卒呵之,大肆无状,侮及圣阶,殊不可耐,遂执而挞之。申送倪理刑及抚台,各加重责;计是日被笞七千余,且受营兵众殴,后枷示府前,越一日而毙,乃三月二十六日也。

这则笔记真实性无可怀疑,尤其文震亨“鼎元”的本名,寻常文献罕有述及,同时代苏州本地人才知道的。查考民国时曲石丛书内《文氏族谱续编》,“鼎元”名,印证不爽。

长洲文家世代冠冕,尤其文徵明德高望重,是当时艺坛领袖,文脉延续几代,一门才俊。到崇祯时,文震孟以宰阁之位退居苏州,文家属于苏城声望大族。文震亨的奴仆酒后闹事,被丘八大爷吴圣阶教训一顿,捆送苏州府衙、巡抚衙门,一天之内吃了七千多记“生活”,戴枷示众而亡,这是苏州城当年一桩大新闻。《启祯记闻录》作者点评此事,“小人无知,自取一死,未必非倚势作恶之报。”

《苏州府志》载,倪长圩担任苏州司法官抑豪强锄奸猾,杀伐果断,“一郡皆惮其威”,与知府的“陈佛”风格正好恩威并济,二人“遇事辄相诹度无龃龉,郡人为立双清书院”。

苏州旧称阖闾城,传为吴王阖闾所筑。明太祖破张士诚,苏州城墙之后曾大加修筑,但历时久远,城池早就残破。晚明江南地方寇警屡传,各地倡议修城加固。修城先除草,再将白石灰涂嵌砖缝内,虽未必坚固,但绕城四周焕然一新,也颇为可观。倪长圩负责此事,更张榜出示“费五千余金”,筹措经费“未加赋于田”,苏州百姓认为“倪四府”是敢作敢为之官,能任事而不为已甚,足见才干。末世危局,能得到心如明镜似的老百姓一致认可,很不容易。他还曾负责文庙府学崇圣祠的修建,至今遗迹可考。

倪长圩后来卸任进京,担任兵部主事。《明季北略》、《南疆绎史》、《旧浙江通志》均载,顺治元年他与云间沈犹龙、昆山顾锡畴、秀水陈谟等同时起兵反清,失败后隐遁为僧。

同乡沈季友,在《檇李诗系》中对倪长圩评价极高:

生平博学好古,善书法,精于制义,临文伸纸,往往终日危坐,不成一字。然一艺既就,其瑰奇玮丽,幽峭奥崛之致直足惊人骇俗,上拟周秦,非汉唐以下所及也。予谓自有明三百年来,读书种子,无此异才。

说他擅长书法,还有一件鉴定方面的公案可佐清谈:

1966 年,苏州甪直清代曹澄墓出土一件徐渭款《青天歌》书卷,纸本,系两米多长卷,现藏苏州博物馆。关于此帖的真伪,专家多有争议。1979 年,徐邦达先生撰文《谈古书画鉴别》提及这件《青天歌》,他“断定此卷书者(不知何许人)当时可能未署名款,就给人钻了空子”,“徐渭”是后加款,所钤也是二方伪印。后有识者撰文,认为这幅书法作品,用笔结构与上海博物馆藏《郭诩人物册》所作的引首“寄我清狂”四大字相似,继而考证其作者,正是嘉兴倪长圩。

接着出场的一位晚明苏州人,极为痛恨“倪四府”,详情待续。

猜你喜欢

苏州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苏州晶台光电有限公司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虹美术馆
苏州湾大剧院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园林之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