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基于东中西不同区域的比较

2020-07-21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第三产业

林 征 娄 峰 教授

(1.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089: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引言

经过近四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占比从传统的农业逐步变迁至工业为主体,再演进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第三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态势。产业结构变迁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与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变迁能够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反过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据此,现实中,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引起关注,特别是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然而,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似乎并不多见。事实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得益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变迁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也是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产业结构变迁导致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处理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从侧面反馈出产业结构中不同类型产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贡献度。因此,探明不同产业类型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贡献差异是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来优化产业结构,激发产业结构优化功能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显然,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研究产业结构类型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引起一定的关注,现有研究基于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展开了较多的研究。金高洁(2019)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提出了商贸流通业双向流动带动区域市场体系形成来推动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改变,继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推动作用的建议;任晶洁(2018)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入手,通过构建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周新韶(2019)基于2006-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特征,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作用,其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各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异性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应该重视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力度,缩小省份之间的差异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差距;鲁朝云(2019)则基于广东省为例,采用2002~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模型,其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继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促进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杨芳琼和刘陈丽(2020)研究认为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核心产业,并据此从理论上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贡献的具体渠道,进一步采用2000~2017年全国各省区市样本数据就商贸流通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贡献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性影响有利于我国东中西梯形产业发展结构的形成,达到区域间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

上述研究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视角进行了研究,为当前学界更好地理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铺垫了基础。但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忽略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可能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逆向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苏娟和胡青华(2020)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影响,其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对商贸流通业规模扩大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张建贵(2020)从产业集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视角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基于2005~2017年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三大产业集聚水平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作用及其差异性,研究认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并据此提出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协调好产业空间结构的变迁,为商贸流通业发展铺垫基础;苏娟和胡青华(2020)的研究是基于产业结构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研究,张建贵(2020)则基于产业集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影响,而商贸流通业发展从规模视角很难较为科学地衡量其发展水平,这是现有研究的最大不足。据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突破传统文献研究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反过来从产业结构变迁(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视角进行考察;第二,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突破规模层面的考量,以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两个维度予以考虑,并通过测算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来考量产业结构变迁(转型升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第三,本文考虑了产业结构变迁中不同产业类型占比的变化对东中西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以便为制定更为精准的政策建议铺垫基础。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根据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目的,构建以下面板数据实证模型:

其中,Commidityit表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Structureit表示产业结构变迁情况;Controlit为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其他控制变量。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1.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Commidityit)。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分别采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予以衡量。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遵循规模效应、动力效应、网络零售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四个维度,具体指标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贸流通业就业人员数,衡量规模效应维度,用快递量和快递收入衡量商贸流通业发展动力效应维度,用网络市场购物份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网络零售效应维度,用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和连锁零售企门店数量衡量商贸流通业网络化效应维度。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测算所用到的各详细指标数据均来自各省区市地方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足;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指数根据投入产出指标,采用DEA模型(鉴于DEA测算方法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效率测算方法,因此具体测算过程不再文中报告)来进行测算,商贸流通业投入指标主要包括商贸流通业资产总额、就业人数、商贸流通业企业数量、财政支出,产出指标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第三产业增加值衡量,通过构建CCR模型对商贸流通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测算,可得到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指数。投入产出涉及到的变量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地方统计年鉴。

表1 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估计结果(全国层面)

2.产业结构变迁情况(Structureit)。产业结构变迁主要是指三大产业的转移,因此采用三大产业的占比予以衡量三大产业变迁情况。一般认为,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相应地,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有利于资源配资效率的提升,从而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3.控制变量(Controlit)。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GDPit,采用人均GDP衡量,取对数处理)、居民消费水平(LnConsumeit,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取对数处理)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LnGovit,利用财政支出衡量,取对数处理),因此将这些变量纳入控制变量中,数据均来自于地方统计年鉴。一般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好,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是指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因此,完善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实证研究

(一)实证模型估计

本文实证研究方法为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样本区域为全国30个省区市(除港澳台西藏)。考虑到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本文样本期为2014~2018年。

1.全国样本层面的估计。采用stata软件就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对表1的估计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统计量表明模型不存在内生性和自相关,因此,表1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2.区域样本层面估计。同样,采用stata软件,将样本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划分标准根据一般文献的通用做法),继续就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估计,得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估计模型经过稳健性检验同样不存在内生性和自相关现象,因此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可以据此进行经济学解释。

(二)实证结果分析

表1的全样本估计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且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助推作用最为明显,结果较好地验证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事实。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产业占比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第一产业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并不存在,而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反而产生了负向抑制作用。背后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以工业为典型代表的第二产业发展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但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配置产生的单位效率并未达到最优;另一方面,工业产出更多地仍然采用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其较难实现互联网化,第二产业依赖于人口密集型投入,导致边际产出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的发展。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产生的作用非常显著,且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提升0.2849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指数提高0.1084个百分点。

从表2的分区域样本实证估计结果则发现,无论是哪个区域,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提升和效率提高,这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与全样本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占比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第一产业占比的提高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而言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不存在,对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负向的抑制作用。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比较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强有力的消费需求,使得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发展能够通过发达的路网系统快速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促进了商贸零售业的网络化发展,激发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提高了商贸流通业质量和效率。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加之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对缺乏的消费需求,导致第一产业发展反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影响效应与第一产业类似,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产业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第三产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来看,无论是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还是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边际促进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呈现出“东中西”逐步递减的态势。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东中西产业结构变迁的资源禀赋和边际效应本身就存在显著差异性,相对应的商品需求存在巨大悬殊,自然会导致东部地区边际促进效应更大,相应的贡献就更强。这一点也在实证研究中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中得到佐证。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均存在正向助推作用,且这种助推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劲,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最弱。

表2 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估计结果(区域性层面)

结论及启示

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会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而发挥不同的作用。产业结构变迁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表现,而商贸流通业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内生动力,反过来,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否同样存在反作用力?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效率指数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我国30个省区市(除港澳台西藏)2014~2018年样本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变迁及其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得到:首先,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产业结构变迁(优化)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助推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次,在产业结构变迁中,不同层次产业占比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三大产业占比的提高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不利于其商贸流通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第二产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最后,产业结构变迁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边际助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最弱,其总体呈现出东中西梯度递减态势。

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必须重视产业结构变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及其贡献度差异,具体而言:第一,要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占比,更好地发挥第三产业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边际贡献作用;第二,要根据产业结构变迁中不同层级产业占比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策略。东部地区可以适当鼓励第一产业发展,以减少对第一产业的外在依赖性,从而在做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互联网、电商等现代零售服务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则无须顾虑第一产业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将重点聚焦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则要适当减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第三产业。对此政府要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和信息互联网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促进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第三产业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