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解析
2020-07-20黄智华
黄智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柯达伊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20世纪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提出的,他认为音乐教学不是为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的,是一种发展人的素质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阐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柯达伊教学法;应用解析
目前柯达伊教学引入我国已近30年了,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笔者将分别从:柯达伊教学法相关概述、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加强人们对柯达伊教学方法的了解。
一、柯达伊教学法相关概述
相关资料显示,柯达伊是匈牙利人,在音乐理论的创新发展上贡献较大,柯达伊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认为民族音乐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水平发挥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后来柯达伊在研究收集民谣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理论进行了有效完善,这便是后来的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理念的引入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向学生介绍,同时将该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把握音准,唱好歌曲。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音乐教学现状来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利。
例如:手势教学,手势教学是柯达伊教学法之一,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发挥出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读谱能力弱,理解力较差,通过手势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如“do”的发声,只要展示手势学生便能明白是什么音,学生根据手势高低变化来把握音的高低。
总的来说,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不仅利于学生以音乐去表现与创造,同时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及早开始”,因此教师应把握学生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甚至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在谱、手势的指示下进行练习,这一举措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笔者对柯达伊教学法相关概述进行了介绍,并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
(一)在识谱教学中的应用
在柯达伊教学中识谱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利用手势来帮助快速识谱,为了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还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利用手势来表达不同的音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手势空间位置的高低来引导学生,学生一看到教师的手势便理解了不同手势代表的音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方法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对识谱教学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另外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看手势边进行识谱,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这一行为也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逐渐突出,鉴于此教师应大力推广柯达伊教学法,将手势引入到课堂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
(二)在节奏训练中的应用
在柯达伊教学中教师还可对学生节奏展开训练,在标记不同节奏时可采用不同方法,如:二分音符ta-a、分音符titi、四分音符ta,通过这种训练“音符”对于学生来首更加直观。例如:在《老爷爷赶鹅》中,教师首先应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找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前八分休止符以及后八分休止符是一大难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可采用谜语进行导入,当学生猜出后教师出示节奏,引导学生做出动作,并打入鹅的叫声,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节奏感充分增强。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节奏训练主要以听、念、拍形式来进行,将节奏从过去“分离”出来,充分强化了学生的节奏感。
(三)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此外,柯达伊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依然可发挥出一定作用,教师应把握这一要点,充分发挥柯达伊教学法的特点,通过手势来教学。例如:教师在训练声部时,一个声部唱DO,另一个声部唱mi,为了达到预期的合唱效果,教师可手势来引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过程中,应注重手势把握呼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准。上述笔者分别对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以直观为主,通过柯达伊教学法的应用可给予学生视觉上的提示,充分摆脱乐器伴奏的束缚,形成音乐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柯达伊教学法实际应用中教师还应遵循一定教学原则,不能盲目,否则会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斯.基于柯达伊教学法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探究[J].黄河之声,2020(07):119.
[2] 王敏泽.柯达伊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音乐,2020(02):196+198.
[3] 赖舒宏.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中的渗透研究[J].黄河之声,2019(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