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伤应激综合症学生的心理教育研究

2020-07-20陈斐梁俊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问题

陈斐 梁俊豪

摘  要:2008年汶川地震袭击了四川汶川县。造成了大量的人員伤亡以及流离失所,其后造成了人员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障碍等等。因此,为了能够认识到经历了大型灾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本文将对经历创伤并且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梳理,系统评述可以采用的心理教育方式,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希望

关键词:心理教育;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汶川地震;心理问题

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场里氏8.0级的地震袭击了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区的四川省汶川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破坏性的灾难之一。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7000人;18618人失踪;374000人受伤;几乎使4500多万人受到包括受到创伤、流离失所和感染各种疾病在内的各种影响,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超过84.51亿元人民币。

尽管震后出现了一系列“可乐男孩”,“猪坚强”等反应居民乐观坚强的事迹,但是在地震后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仍然困扰了很多人,出现了一系列自杀的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后伤员、救援者心理问题的关注。

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是指一种由异乎寻常的灾难或威胁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恐惧、不安、无助与痛苦 等严重应激障碍,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持续 的警觉性增高、反复出现的闯入性回忆或再体验以及伴随的回 避反应等,常常引起明显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对个体的社会 活动、家庭生活和职业功能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在地震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汶川地震后的创伤应激综合症发病率为10%-87%,心理焦虑、抑郁的程度同样很高,这一现在未成年中更为常见。因此,有必要梳理下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研究报告,对于之后同样的灾难后重建提供循证支持。

一、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Liu Q等人(2018)为了确定2008年汶川地震4年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其决定因素,对地震灾区两所初中的1125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访。通过53个月的数据收集,结果发现:样本中PTSD的总体患病率为23.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较大,以及家庭成员在地震中死亡或受伤。有中等到严重普通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现PTSD症状。自尊与年龄无关,仍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而积极应对是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Jin等人(2014)的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为40%。除此之外,同样有很多研究关注抑郁、焦虑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后有40-60%的抑郁和焦虑,这一结果表明地震后灾区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二、心理教育的目的

心理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处理经历过地震的各种负面情绪,使他们能够逐渐的走出困境。对地震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适应和处理创伤事件,帮助他们宣泄不满并学会自己控制情感的能力。然后必须要给予这些学生放松的和有支撑保护的环境,并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即便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出新了短暂的退缩性行为,也应该理解并给予尊重。

1.辅助学生经历悲哀反应

心理学来说,正常的悲伤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震惊。经历过地震的群众会感觉到不真实,无法相信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第二阶段,追溯。因为地震导致创伤的群体会沉浸在地震中,沉浸于背痛无法自拔,容易睹物思人等等。第三阶段,情绪剧烈变化。经历过地震的群众很容易流泪、悲哀,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睡眠、饮食等等,对生活、工作、学习等都失去了该有的兴趣,有时候还会感觉自责,很内疚自己在死者生前没有好好的对待他,之前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引起无限的内疚。第四阶段,逐渐恢复正常。经过了大概6个月的时间,大多数地震经历者都能够接受父母、配偶等去世的事实,工作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但是偶尔还会有悲伤的情绪萦绕心畔,在死者的周年忌日、生日等还会有悲伤的情绪围绕。

Lindemann等人在1944年阐述了著名的危机理论,该理论对经历了大地震的群众的心理干预有奠基性的作用。林德曼的观点是:哀伤反应的出现是必然的、正常的、也是短暂的。同时强调必须通过短期心理辅导教育对所出现的任何心理反应给以必要的心理干预,强调合理的宣泄情感,反对压抑心中的负面情绪。认为必须要允许经历过灾难创伤的人度过一段时间的哀悼期,这样他们最后才能够从灾难中走出来,从而重新面对生活。

2.帮助学生找到生活的希望

心理教育应该帮助和鼓励因为地震后创伤应激障碍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各种挥之不去的负面情绪的回忆。如果他们对逝去的人、物等,有一些还没来得及表达的东西,可以鼓励他们在心理教育期间用角色扮演等技术充分表达哀伤,画上一个句话与这些悲痛挥手告别。在心理教育中可以安排一个仪式,让学生与心中的悲伤、难过、逝去的亲人等告别,这种形式对于有遗憾的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同时,在与过去告别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新的目标、新的生活方向,让学生重拾新的希望。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大学考到新的城市生活。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采用童话寓言等安慰。使学生们能够逐渐从生活的背痛中走出来。

三、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

第一、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

知晓学生的心理状态最为重要,清楚的明白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为下一步的心理教育打好基础。可以采用量表的方式系统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看看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在哪个等级。如果条件不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使其敞开心扉,吐露心声。

第二、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必须具备的以下的条件。

1.同情心。必须具备理解感受学生所经历的一切。

2.倾听技巧。利用直觉和积极的倾听是必要的,通过观察和细心体会患者情绪,创造一个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被倾听的环境。

3.积极。给病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其重拾生活的信心。

第三、谈话

缓慢谈话。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人不会匆忙开始谈话。当他们思考某件事或大声说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花费了时间思考。这样的话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帮助他们组织语言,也没有那么强的压迫。

保持更多的眼神交流。大多数人在交谈时保持眼神交流的时间约为2/3秒或更少。在谈话中,保持眼神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只要稍微多一点眼神交流的时间,就能过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传递自信和兴趣。

注意细节。在谈话的过程中尽量注意到不容易注意到的事情,并把这些细节带入谈话中。比如学生眼神飘忽不定,说明缺乏自信。

赞美。赞美夸奖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具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重拾生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Xu,Jiuping,and Zhibin Wu. "One-year follow-up analysis of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among survivo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6.2(2011):144-152.

[2]  Xu,Jiuping,and Yuan 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coping strategy among survivors in the year follow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66.3(2012):210-219.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心理问题
浅谈小学教育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