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你一本书

2020-07-20李茜

莫愁·小作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同班书橱扉页

李茜

早餐时看“学习强国”慕课《<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分析汉字的构形并以此观照上古社会生活风貌,引起我的联想:如果把汉字构形分析运用在语文生字教学上,这样的课堂定会令学生终身难忘。我立刻联系一位任小学语文老师的同学,微信转发了这条慕课内容,并寄了我最近很喜欢看的书《文字小讲》给她。

第二天,我收到她的回信,忆起读书时的往事。送去的这本书成了一根看不见的线,牵起近二十年的同学情,也把我们拉回曾经的青春记忆。

我读中学、大学时正是上世纪90年代,赠送书是同学之间表达祝福、传递友谊常用的方式。在某一个特别的日子或特殊意义的时刻,揣摩着他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用心选择一本书,在扉页上认真地写几行祝福的话,亲手交到他的手上,真挚的情谊便随指尖的温度一同传递。

我送出的第一本书,就是送给了前面提到的这位同学。那时我们正在师范学院读书,她、我和我的同桌三人很要好,在她过生日时,我和同桌思来想去决定送她一本书。第二年她生日时,我们又送了同系列的一本。我们还计划着以后每年她生日时都送一本,直到集齐这个系列。那时的我们多么喜爱这些书啊。我自己买了简装版《安娜·卡列尼娜》,精心用漂亮的挂历纸包好书皮,自己看也借给她看。我们都极爱惜,必定洗了手才翻阅,舍不得折一个角、划一道杠。那时的我们简单又快乐,以为青春永远没有尽头。1995年毕业后,我们没有履行送书的诺言,不知曾送她的那兩本书是否正孤零零地立在她的书橱里。

我收到第一本书的时候正读大一,和同班的一个男生走得有点近,朦胧的情愫像风吹过湖面荡起的涟漪。可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后却波澜不再,相遇成路人。恰逢我生日,收到同班另一个男生的礼物——《裴多菲抒情诗选》,扉页上写着:“你的心情,现在好吗?”当时我以为是歌词,多年后才悟出其中深义。在那个青春年纪,我们渴望友谊甚至爱情,又小心翼翼懵懂忌惮;渴望被温暖,又想温暖别人。最终,我们都是别人生命里的过客。“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某一点相遇,远远地投上一瞥又分开。浩瀚星空,无数的流星都是过客。但它们必定曾相伴走过一段旅程,也一定感受到交汇时彼此互放的光亮。

别人送给我的书也很多。曾以书做赌注,与室友打赌而赢得一本《鲁迅杂文选集》。大学毕业后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同学,在失联多年再联系上后也寄给我两本书:《女子悦读本》《杀死一只知更鸟》。近几年一位大学同班同学陆续以他的著作相赠,让我对这个偏居江南水乡的徐州大汉心生景仰。

也向别人索要书。毕业后与一位学长一直有联系,有次他因为一件事要感谢我,我说那你送我一本书吧。很快他寄来了两本书。摩挲着印刷精美的封面,想起很多年前有段时间他给我写了多封信,我竟没有回过一封;在他的婚礼上,有那么一瞬间,一束目光远远地穿过熙攘的人群落在我身上。

去年儿子升高一,学校让准备英语词典,我在书橱里翻出一本1988年版的《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轻轻拭去薄薄的灰尘,泛黄的扉页上是我姐姐娟秀的字迹:“一生顺意,好运永伴!”记忆回到1996年,在我生日时姐姐送我这本词典;记忆也回到在那之前的二十年,我和姐姐从小朝夕相处,在一个班上学直至初中毕业考上不同的学校各自住校。我知道人生不会永远顺意,但无论在什么境况下,她都是我最可信赖和依靠的亲人。

刚与先生认识不久时,他送了我两本书,让我顿感亲切。随着两颗心慢慢靠近,我也送了他一本书,是张小娴的散文集——《永不永不说再见》。

送一本书,两生欢喜。

编辑 巴恬恬 365584260@qq.com

猜你喜欢

同班书橱扉页
爸爸的书橱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书橱
应无所住
一时之思
书橱女巫的等候
书橱女巫的等候
开学第一天
活该你单身
表过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