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鉴赏方式

2020-07-20张馨予

名家名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建水器型书画

一、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

建水紫陶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以其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和重庆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水紫陶工藝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逐步融入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建水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水的制陶史始于3500多年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汉代初具完美陶器,到了宋代烧制出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人鼎盛时期,所产陶器远销海内外。自清代开始,建水紫陶烧制成功,因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成为“陶界奇葩”。自晚清迄今,建水紫陶已历经百余年传承,自成一系,其间虽几经起落,但是建水陶业的窑火从未熄灭,艺人们也能始终坚守如初,传承不断。2008年2月,建水紫陶被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二、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

建水紫陶是一种文化陶,其文化属性主要依赖陶面装饰来体现。“彩泥刻填工艺”是其独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加上历代陶工文人的参与创新,建水紫陶的装饰不断地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价值。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巧妙地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融为一体,这是建水紫陶的独特之处,使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建水紫陶以陶为纸,在装饰上融人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浑然天成,光彩照人,简约、淡雅、平实、平稳的造型风范都成为后人审美的典范。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落墨后,再由熟练的雕刻工人采用阴刻阳填的方法将文人字画保留下来,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三、建水紫陶的鉴赏方式

建水紫陶泥质细腻,色泽鲜润,敲击声似钟磬,品赏意境幽雅有味。鉴赏建水紫陶需要从色、形、画三方面进行赏析。一是看紫陶的颜色。建水紫陶以红得泛紫的紫色为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紫陶颜色单一,随着刻填技艺的日臻完善,紫陶的色彩也在不断完善,不断出现多样的色彩,从而带给我们新的审美情趣。紫陶最具特色的便是窑变,通过可遇不可求的窑变会产生温润悦目的色彩。二是看紫陶的器型。好的器型可以将好的书画作品展示得更加美轮美奂,要依式画景、依景美型。周正的器型、流畅的线条和协调的比例是好器型的基础。三是看紫陶的书画。书画可以说是紫陶生命力的表现,书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水紫陶的价值,同时书画的阴刻阳填也是紫陶区别于其他陶器的表现,其中无釉磨光就是书画最独特的表现方式。

建水紫陶泥质细腻,色泽鲜润,形制如金石古拙,敲击声似钟磬,品赏意境幽雅。建水紫陶在建水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所孕育出的紫陶文化,其独有的审美观感、实用与艺术价值兼具,是建水紫陶美学价值的体现。建水紫陶以陶为器,以匠为心。器型之美,匠心而制。经过历代文人雅士和能工巧匠的打造,建水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体验。能工巧匠赋予紫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紫陶器皿上雕花琢字如治玉,无釉磨光、阴刻阳填,又融合一脉相承的炼陶技艺,一土一石瞬息万变,奥妙莫测。欣赏建水紫陶,要观其形察其色品其书画,看一件紫陶作品,首先要看它的成色是否纯正醇厚,其次要看它的器型是否和谐,装饰是否到位,最后慢慢品味书画之美。现今的建水紫陶百花齐发,颜色、器型、书画是紫陶鉴赏三要素,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人生。

参考文献:

[1]王焕.艺在紫陶[J].中华手工,2018(11):94-95.

[2]聂磊明,吴雨亭,马贵中.建水紫陶装饰艺术审美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3):53-54,122.

作者简介:

张馨予,云南建水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主攻绘画、雕塑,陶艺的独立艺术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作者单位:馨予轩陶坊

猜你喜欢

建水器型书画
慕古而怀今
建水陶艺新观察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小小书画廓
传承与创新:千年建水紫陶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书画
“小字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