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协定方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20-07-20彭猛
彭猛
【摘要】目的 探讨心通协定方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为对象,将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施以心通协定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观察其心电图缺血性变化程度,判断其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范围。结果 观察组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ST段下移导联数和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比对照组少,胸闷、胸痛和气短、心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时,施以心通协定方治疗的作用明显,可对患者的心绞痛充分改善,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使其心电图缺血性状况显著改善。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通协定方;西医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冠心病的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缺血性心脏病,病情会造成患者产生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时便造成心肌坏死,带给患者无法逆转的损伤或者结局[1-2]。田海兰[3]指出炎性反应与斑块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关键,临床治疗时常以西医西药为主,一般可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但并不能更深层的调节患者的机体状态。冠心病属于中医理论中”胸痹”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患者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强调对患者通脉止痛和活血化瘀,以期改善患者血瘀气滞和痰浊内阻的症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科学合理的调节,更深度的调理患者的机体状况。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心通协定方联合西医治疗的临床情况,旨在探析心通协定方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时间段是在2015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为对象,患者心功能II-III级,具有胸闷和胸痛的症状,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排除合并心律失常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器质性病变、慢性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将8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62.8±2.4)岁,男23例,女17例,病程5~9年、平均(7.0±1.2)年;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45~74岁、平均(62.6±2.3)岁,男22例,女18例,病程4~10年、平均(7.2±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次给药100 mg,每天用药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单次给药20 mg,每天用药1次;并让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单次给药20 mg,每天用药1次。
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心通协定方:生晒参15 g、全瓜蒌15 g、三七8 g和红花10 g、川芎10 g、延胡索10 g、法半夏10 g以及郁金10 g、地龙10 g、桂枝10 g,共5剂,将上述多味中草药研为细末装入胶囊,单次给药4粒,每天服用3次。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4天左右,检测和判断其病情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和评价患者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的治疗前后变化,判断其心绞痛改善情况。
(2)监测和计算患者的ST段下移导联数和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判断其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3)分析和评价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判断其中医证候改善情況。
1.4 评价标准
心绞痛积分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判断:该量表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和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知程度,患者的每个反应均用一个顺序值评分,从1开始对5个项目中的每个条目分值持续相加,将获得的分数转为0~100分,得分高表示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状态好。
根据《中医诊断学(第9版)》[4]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中医证候:包括胸闷、胸痛和气短、心悸这四个主要中医证候,每个证候积分采用6级积分法,分值0~6分,0分表示无症状,1~3分表示轻度症状,4~5分表示中度症状,6分表示重度症状,得分高表示中医证候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绞痛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观察组的ST段下移导联数和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的胸闷、胸痛和气短、心悸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胸闷、胸痛和气短、心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常规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主要是着眼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通常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并使其临床症状充分减轻,但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效果一般。西药对患者机体气机的调节作用小,不能更深层的治疗和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这使其体内多个脏器功能紊乱得到纠正和改善,所以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多次复发的问题。
中醫辩证将冠心病心绞痛归为”胸痹”的范畴,患者具有胸闷和胸痛等症状,舌脉常表现为舌体胖大和边有齿痕,舌质黯淡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细无力,指出患者大都属于气虚血瘀和痰阻气滞证,发病的原因是阳微阴弦[5]。中医理论治疗胸痹时,常注重辛温通阳,发病部位在心脏,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阴亏和阳虚等,病情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较弱,长时间生病而造成耗损气血,从而造成心气不足的情况,致使其体内的血脉不能被推动,造成气虚血瘀之证,瘀血会造成机体气机瘀滞;长期生病也会造成人体内的脾脏亏虚,致使脾脏不能更好的发挥其健运功能,逐渐生成痰浊而瘀血互结,引起胸阳不运和心脉痹阻,造成不通则痛的症状[6]。
本次选择的40例患者用常规西医联合心通协定方治疗,结果指出患者的心绞痛得到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充分降低,心电图缺血性变化也显著改善,说明患者的病情得到深层恢复。心通协定方是一剂益气活血方,具有良好的益气活血和行气止痛、豁痰化瘀的效果,方中选择的生晒参是补元气、固本的常用药,瓜蒌及半夏和桂枝配伍,可起到明显的豁痰行气及辛温通阳的效果,以及选择的川芎和红花、三七与地龙,能达到良好的行气活血化瘀,延胡索和郁金的理气解郁作用明显。诸药合用则能起到豁痰化瘀、补气固本和辛温通阳等作用,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明显,可对患者的心脏、脾脏等多个脏器气机起到调节和改善作用,使其运行功能提高,保证患者的体内气机稳定运行,并使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逐渐改善。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以常规西药治疗时,辅以心通协定方治疗的作用更佳,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田 霞,葛继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04):554-556.
[2] 李婷爱.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3):2052-2054.
[3] 田海兰,宋魁然.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名医,2019(06):71.
[4] 李灿东,吴承玉.中医诊断学(第9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75.
[5] 王保星.祛痰方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06):34-36.
[6] 张 淼.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2):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