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余》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20-07-20丁琴薇
丁琴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年年有余”是其主要的精神寓意之一。自古至今,人們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通过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设计,更是人们在劳动中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喜悦和愿望。
本课源自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时,先通过木版年画拼图的方式导入课题,接着再继续拼摆游戏让学生在拼图游戏中认识构图的不同形式,然后走进鱼文化的历史长河,通过图像识读让学生认识鱼的不同物品,找到概括、夸张、装饰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拓一拓、印一印的方式装饰在纸拎袋上。同时,本课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生活中的不同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方形纹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初步运用变形、夸张、简化等手法设计、拓印出有创意的鱼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运用简化或者装饰的手法设计鱼纹,并拓印在方形纸拎袋上。
教学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与美感以及掌握方形纹样设计的基本技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以绘本《我是一条鱼》进行热身,教师和学生交流。
拼图导入:
2、《年年有余》年画拼图游戏。
3、让学生认识《年年有余》,了解“余”和“鱼”谐音字的意思
4、通过拼图游戏揭示课题
上课过程:
1、继续拼图游戏:教师通过木版年画《年年有余》引导学生继续拼摆游戏
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了解构图的不同形式。
(均衡式、对称式、旋转式等)
2、走进鱼文化历史长河,欣赏不同时期的鱼文化,通过图像识读认识鱼的物品。
3、教师拿出讲台上的年年有余的花盆进行情境导入,学生通过看一看、小组交流、说一说的过程深入了解鱼文化。(美丽的鱼物品都是从生活中变化而来)
4、教师出示不同的鱼,学生进行第一次作业:通过几种方法在海绵纸上画喜欢的鱼。
5、教师通过拓一拓、印一印快速的变出鱼,装饰在纸拎袋上,并且画上花纹。
6、学生第二次作业:通过拓一拓、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快速的装饰纸拎袋。
作业展示
1、装饰好纸拎袋,放到“鱼游纸袋”展示架上。
2、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通过《年年有余》课例,师生共同摸索的过程,找到师生共生的课堂,多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最喜欢鱼文化的艺术;能够在课堂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跟着教师的步伐探索新的奥秘,敢于尝试用拓印来表现鱼纹,课后能够在生活中去关注中国的鱼文化。
(一)关注共生课堂过程,找到问题发现
在这节课上,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鱼纹器物的感受不是特别明显,除了通过2分钟的图像识读欣赏以外,教师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情境教学法,例如带实物到课堂上。后来,在欣赏环节,笔者带了一个青花瓷的鱼纹花盘,学生们非常兴奋,因为这个花盘就是教室里装植物的。看到自己熟悉的物品恰好出现在老师的课堂中,大家都很积极,跃跃欲试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令人意外的是,学生在课后都围在花盘旁边去观察。
在拓印环节,笔者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该怎样印,而是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去发现找不同,对于作品,让学生大胆体验,并不是老师印的效果就是唯一标准,你印出来淡淡的效果很雅致,你印出来若隐若现的感觉也很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分享。
(二)鼓励师生共同探索,追求课堂的创新
《年年有余》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课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这节课是非常热门的课,很多名师团队曾经执教过,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笔者观看了许多教学视频,搜集了非常多的资料,但是发现这节课基本以传统的绘画为主,刚好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吴静波老师的《生长的植物》一课的启发,思考拓印的材料能否运用到《年年有余》的课堂中,想要改变传统的绘画模式,创新利用拓印的方法让学生绘制喜欢的鱼纹。
在这次授课的过程中改为小朋友更能接受的拓包——海绵棒,绘画的纸也采用了海绵纸。在一次次的试验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这一海绵拓印的材料及过程比较感兴趣,课堂后半部分也是气氛活跃,但是如何能够利用这些材料,掌握拓印的方法,是值得去研究的。学生们往往会很兴奋,不停地利用拓包按压,最后作品出来往往是一团黑,或者有的学生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鱼纹。于是,和学生们一次次的试验,用过墨水,发现拓印出来的鱼纹水分太多,在一次学生练习的时候发现作业效果较好,经过观察,我们找到了秘密,原来是刚洗完盘子留在盘子上的一两滴水,正是这一两滴水恰好解决了颜料水分的问题,于是改为普通颜料。在海绵纸上我们用过竹签,发现竹签学生不容易掌控,也试过记号笔,最后还是想到了学生最熟悉的铅笔,铅笔是学生最常用的工具,只要用力在海绵纸上“刻”,同样能够达到阴刻的效果,这样不仅减少了桌面工具的使用,还能更大地发挥铅笔的作用。
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们对于拓印的方式感到比较兴奋,对于常规课上较多的绘画和手工的形式,《年年有余》这节课上采取拓印的方式,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课堂的兴趣,从而更加加深美术课堂的乐趣,不同形式的创新尝试,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探索的过程,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外一次次的花时间去探索,去求证,去推翻。
(三)适当地对课堂进行取舍,做到不多“余”
一堂完美的美術课需要丰富的资源,而不同资源的选取需要一定的智慧,我们通常会追求各式各样的内容,同来填充自己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研究各种材料是否适合,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舍弃一些复杂的材料,给自己的课堂做做减法,做到不多“余”。
1、鱼形器物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
《年年有余》课例中需要通过图像识读让学生享受不同时期的鱼形饰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见鱼形器物数量之大。笔者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大量的图片,认为只要是鱼形器物,应该都有利于学生欣赏。没想到,当这些图片以动画形式展示的时候,由于图片太多,而课堂给予这一块的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图片根本没有印象。笔者开始反思,是否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物品?这么多的图片一闪而过,根本没有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印象。于是删选图片,选取一些不同时期的鱼形代表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同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鱼形器物。
2、刻画鱼纹也要适当减法
在海绵纸上刻画的时候,发现由于教师的示范——主要以装饰为主的鱼纹,学生全部都是以添加漂亮的鱼纹为主以。在进行鱼形鱼纹刻画的时候,笔者是否只注重了加法?能否利用减法,让学生尝试简单的鱼纹?舍弃一部分添加,增加一部分简化,也许鱼纹的作品会更丰富。
3、增加课堂生活性,让课堂回到生活
例如在拓展环节,学生们制作了拓印纸拎袋,能否更加深入,鱼的纹样不仅可以拓印在纸拎袋上作为自己的学具袋,还可以添加大榭海产的文化特色,例如送大榭海产包装袋给朋友,也可以将鱼形纹样拓印在杯子上,本子上,袋子上,衣服上,甚至生活当中各种物品上,让设计来源于生活,最后应用于生活。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美术课堂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活动开始。
此外,能否以这节课作为契机,以鱼为主题,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材料的鱼的艺术品。例如分年级,一年级可以尝试鱼的简笔画,二年级可以尝试彩泥鱼,三年级可以尝试拼贴鱼,四年级可以尝试纸艺鱼,五年级可以尝试陶艺鱼,六年级可以尝试制作大型鱼,不同年级不同形式制作的鱼,举办鱼文化展览,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验,了解中国的鱼文化,对这节课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