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贫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2020-07-20肖悦刘秀岩温照洋杨洋
肖悦 刘秀岩 温照洋 杨洋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贫困县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工作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贫困县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务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个人,或者与祖父母,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进城务工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十分紧迫。
一、黑龙江省贫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为更好地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对10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我们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工作等方法以黑龙江省贫困县域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以求更准确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从对黑龙江省贫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调查来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亲教育”型,即由父母中的一方照看孩子并对其进行教育;二是“隔代教育”型,即父母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照看;三是“寄养教育”型,即孩子由父母的其他亲戚或朋友进行照顾。受访的106名留守儿童中,83.02%的监护人为祖父母,其中“略识字”的占22.64%,有24人;文化水平为“小学初中”的占54.72%,有58人;仅有22.64%的监护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理解成留守儿童是缺失家庭教育的。这不仅会给留守儿童带来生理、心理、思想上的消极影响,还不利于儿童成长。因此,我们以寻求更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模式为目标,寻求适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标准范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助力贫困县域教育精准脱贫,促进县域发展。
二、黑龙江省贫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关系疏离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农村青壮年父母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不得不选择与孩子分离,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工作忙碌,城市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另一方面,受我国城乡结构二元化的影响,乡村居民在城市中很少能够享受到相关的社会福利,因此孩子与父母分离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在家里,由此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甚至是寄养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我们采访的106个留守儿童中,77.63%的孩子反对父母外出打工,与父母经常联系的也仅有46.23%,孩子与父母在距离上的分离使家庭教育的责任转移到他人身上,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失衡。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少之又少,这样会使儿童在情感上的依恋无所寄托。在对这106名留守儿童的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其中1.89%的留守儿童认为对监护人的教育感到反感,认为监护人无权管理自己,大多数留守儿童较易形成孤独、自卑、暴怒、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明显
祖父母生活的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与当今时代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受访的106名留守儿童中,83.02%的监护人为祖父母。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观念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原有经验难以支撑现代儿童的成长发展需求,经常会出现两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矛盾和分歧。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将陷于两难的境地,不知道接受哪一种教育,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三)正确的思想观念难以形成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他们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或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会对留守儿童比较溺爱。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孩子不努力学习、打架斗殴、夜不归宿,甚至渴望得到金钱以满足内心的缺失。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亏欠往往通过金钱的方式来弥补,不但改变不了孩子的陋习反而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当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同时,学校就会花更多的心思在留守儿童身上,这无形中也会加重学校的负担。
(四)學习效果不理想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便要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好自己。在大多数家庭中,爷爷奶奶年纪比较大,留守儿童不光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的重担也落在他们的身上。且在106位受访者中,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略识字”的占22.64%,有24人;文化水平为“小学初中”的占54.72%,有58人;文化水平较高的占22.64%,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儿童监护人83.02%为祖父母,长期这种教育将会导致隔代教育的弊端明显,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是十分不利的,但就目前而言想要改变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
三、黑龙江省贫困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大扶贫力度,重视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获得更高的报酬以维持家庭的生计。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政府应该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大量教育资金,以满足留守儿童入学的需求。政府应该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积极鼓励返乡创业、招商引资、开办工厂或者发展第三产业等方式促进农村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就能够使农村有能力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进一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因亲子分离带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
政府应该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一定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开设专门的学校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因父母进城务工的儿童在城市上学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以减轻青壮年劳动力因孩子进城上学而带来的压力,避免子女因负担高额的学费而被迫留守,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二)家庭成員统一教育理念
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一致可以增强对孩子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在受访的106名留守儿童中,83.02%的监护人为祖父母,其中仅有22.64%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多为老年人,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儿童教育。作为监护人,应当与时俱进,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有效监督,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情况,统一教育理念,科学理性地教育孩子。
(三)父母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
外出务工的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利用微信视频或语音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虽然不在他们的身边,但也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自己,关注着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应该转变教育方法,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心理健康一样重要。父母不能因为自己是长辈就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父母外出务工不能照顾自己的事实,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因为爱他们,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以此让父母与孩子关系更加亲近,不因为距离而关系疏远。
(四)学校发挥教育的首要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学生相对较少,教师有足够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能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学校应通过网络等方式督促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并且通过网络和家长群向父母反馈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学校还应定期开展有关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观看相关视频,积极组织孩子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老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及时耐心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经常沟通交流,因材施教,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户,收获爱与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加大扶贫力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同时学校也要发挥教育的首要作用,共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以此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储备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芳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甘肃教育,2019(1).
[2]肖成虎.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贫困县阜南县乡镇农村学校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