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0-07-20耿格峰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从统筹城乡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对国家一系列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点,针对本地的实际,提出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工作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战略规划;关键点;实施路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未来将打响“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品牌,打造成为“鲁南中心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枣庄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本课题组在枣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概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研究“鄉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献综述
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国内学者就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1)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内涵的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刘合光,2017),乡村振兴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姜德波,2018),以产业振兴——尤其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董艳玲,2018),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新旧能动转化(龚正,2018)。(2)乡村振兴战略应处理好的几组关系。处理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胡卫华,2018)。(3)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有学者指出乡村振兴有农业产业、基础设施等10大战略重点(高兴明,2017);有学者认为应把握资本、技术、地权和人力四个重点,推进农村发展(徐勇,2013)。(4)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模式。学者认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内部,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等诸项改革加快发展振兴农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科技创新路径高效振兴乡村(刘合光,2018)。二是农村外部,通过改善城乡关系、以城带乡、辐射带动农村发展(袁梦醒、赵振军,2011)。
现有文献已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上有所进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和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并结合本地实际,试图探索符合枣庄市实际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二)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主要内容包括:(1)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兴旺不仅要实现农业发展,还要丰富农村发展业态,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地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农民增收,打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2)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新时代“三农”队伍要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可以通过“大学生村官”政策、“三支一扶”等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3)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想要实现新发展,彰显新气象,传承和培育文明乡风是关键。(4)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本身就蕴含着生态底色,通过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实现物质财富创造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融互通,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乡土中国”,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更高品质的生活富裕。(5)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解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
二、枣庄市推进乡村战略规划的基本状况
(一)枣庄市乡村振兴分析
枣庄市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通过“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建设美丽乡村。乡村越来越美丽,农村将焕发新的生机。道路硬化、完善排水系统、绿化工程、亮化工程、村居美化工程在美丽乡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建的文化大院、健身公园、文化墙、雕塑等随处可见。
(二)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关键点
枣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枣庄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根据文件的精神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制度设计、重点建设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为工作的突破口。
1.改革农村的政策体系和各项体制机制
农村改革的重点工作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扩大农村产权交易范围,满足了土地流转的需要。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比如,滕州市的大宗村发展得益于集体经济力量的壮大。截至2016年,大宗村拥有固定资产18.6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有企业18家,涉及矿产建材、绿色能源、房产金融、农产品深加工、国内贸易、文化旅游等行业。
2.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
农业生产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业供给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模。推进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结构调整,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经济收入。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树立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号召力、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发挥农业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比如,滕州市利用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打响品牌战略。
3.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生态与经济交相辉映,推动乡村文明。枣庄市的乡村建设,在上一轮的“新农村建设”中有了一定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更多体现在“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上。“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优良传统、推进移风易俗,使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要尊重其发展性特点,社会发展了、环境变化了,“乡风文明”的内容与形式也会与时俱进。“乡风文明”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形成时代特色。在新时代,乡风文明还应包含“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新内容。“治理有效”要求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根据农村社会现实的新变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有效的乡村治理,就是建设文明乡风的过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如家风、家训、道德示范、村规民约等,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4.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做好精准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脱贫攻坚取得进展,就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首先应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按照我国相关的扶贫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地乡村农民贫困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有因病致贫、因环境致贫、因缺乏技能致贫、因家庭负担致贫的现象。根据现有乡村的具体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一方面,让农民增加收入,比如:在2016年,为了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山东省创设了新型合作金融试点,是以合作托管银行的方式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互助服务进行信用贷款。另一方面,做好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工作,减轻农民的负担。再如:枣庄市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投入,还不断增加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中国乡村振兴主要成功模式分析
(一)乡村振兴开发模式——特色小镇(山东费县探沂镇)
探沂镇位于“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市与费县城区连接处,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探沂镇全力发展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屡创新高。探沂镇已成为临沂木材加工产业的主产区,把板材家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植,正在探索“互联网+木材加工”的路子,打造集群优势突出的木业产业园,带动全县木业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探沂镇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乡村社区建设方面,完善了供电、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基础设施。并开通了社区通往费县城区和临沂市市区的城际公交,方便群众出行。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安置、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政府统建、农户自建和货币化补偿等三种方式进行安置。
(二)乡村振兴开发模式——乡村旅游(陕西礼泉袁家村)
礼泉县袁家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属于关中平原,在行政区域上归属于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唐太宗昭陵距袁家村仅10公里。袁家村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形成了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袁家村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农业休闲旅游、传统特色小吃、会务接待、秦腔文化传播、参与体验式民俗活动等特色项目。袁家村主要以“古镇+小吃”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在袁家村,各種关中美食一应俱全。在美食街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一店一品,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给人以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三)乡村振兴开发模式——农村电商(山东菏泽丁楼村)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乡丁楼村是远近闻名的“山东淘宝第一村”。销售额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14个知名专业淘宝村中,榜上有名。丁楼村的居民主要生产演出服、戏服、舞蹈服、道具等服饰,以“淘宝网店+服饰加工销售”的营销模式,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目前,丁楼村服饰加工户近40家,年产值2亿余元,全村300户家庭大多在淘宝网上开店。并且,吸纳周边村庄上千名村民从事服饰加工行业,引来18家物流快递公司在此设点。
四、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与工作建议
(一)制定乡村振兴规划
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五个工作方案。枣庄市相关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的精神,在2018年9月,枣庄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枣庄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枣庄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工作方案》五个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财政资金是有限的,需要聚焦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来实施。围绕“产业兴旺”,全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产业兴旺”要求三产融合,打造农村自身的产业体系,未来农村经济将从单一化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完善各种惠农和支农政策,让农业补贴制度发挥真正的效用。大力发展农村产品加工与乡村新兴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去投资,提高农村的产业兴旺程度。围绕“生态宜居”,建设生态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集中整治,尤其是整治村容村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农村街道清理、垃圾运输等农村环境整治支出,使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围绕“乡风文明”,注重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产品提供体系均等化,加大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建立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书屋、文化广场、历史名镇建设等,满足农民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围绕“治理有效”,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建立健全村级财政体制机制,增强村委会作为乡村治理主体的独立性,鼓励村民参与到村庄公共事业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体系、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平安乡村建设等内容。围绕“生活富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学习借鉴“乡村振兴”的先进模式,发挥区域优势。比如,滕州市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形成高水平旅游示范村。山亭区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和高端化发展,逐步实现农民富裕。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
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就提出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枣庄市积极推进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口帮包、联系帮带、双向挂职等形式开展扶贫工作。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做好“真扶贫”和“扶真贫”。扶贫工作要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资金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工作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从扶贫到乡村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发挥乡村自身的优势,激发农民内在的动力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区域但环境优美,可以利用各自的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四)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层次人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农村专业人才培育机制,以扶持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人员返乡创业为重点,积极探索新举措、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回乡创业人员成立专业合作社,可以进行种植、养殖、种苗研发及生态观光农业等多种新型产业。加快人才双向流动,建立城市医生、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定期下乡服务制度。乡村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内高等院校、文化單位、各大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学习。
(五)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推动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形成县级、乡镇、村(社区)农家书屋的三级服务网络。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政策的支持,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组织各种曲艺演出等。深化家风村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群众晒家训、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在婚丧嫁娶方面,提倡用新风尚取代各种陋俗。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移风易俗村。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休闲村等特色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5-14)[2019-08-23].http://www.sdwht.gov.cn/html/2018/szf_0514/47524.html.
[2]郭晓鸣,张耀文.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与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8(4).
[3]熊小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4]耿格峰.新农村建设政策执行研究——基于山东省枣庄市的调查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5]冯霞,文月.关于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8(1).
[6]周立,李彦岩.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