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跨境电商方向为例

2020-07-20周静言

关键词:外贸跨境应用型

周静言

(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引 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跟经济形势转变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实现教学与产业全面对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全面对接,培养适合社会及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当前外贸领域新形势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提出的新需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符合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新型外贸人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贸专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原有的传统外贸技能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掌握跨境电商所需综合知识及平台操作、运营技能,以适应当前外贸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关于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关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思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其二是关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加实践教学及实战教学的比重,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及深度,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其三是跨境电商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加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相关的特色课程[1]。现有研究多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本科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涉及较少。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跨境电商产业已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交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达成交易,并通过跨境结算和跨境物流完成国际交易。由于跨境电商交易的网络化及全球化特征,使得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既可以节省中间流通环节费用以低价取胜,又可以规避传统贸易模式下的贸易壁垒。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国传统贸易出口受阻,增长乏力,而跨境电商则获得了快速发展。如图1所示,2010—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1.3万亿元增加到9.1万亿元,年均增速24%,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及外贸出口增速。同时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6.4%提高到29.8%。数据分析表明,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助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整理绘制

(二)跨境电商企业对新型外贸人才提出新的能力需求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要求。首先是良好的外语沟通技能。由于跨境电商的客户群体具有全球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熟练的外语口语、商务谈判及信函书写技能。英语通常作为最基本的交流语言,如能同时掌握法语、韩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外贸人员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便于形成“本土化”的外贸交易。其次是熟练的电商平台操作技能及运营管理能力。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借助电商平台发布产品信息,通过对平台的运营及管理获取经济利益。新型外贸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跨境电商运营平台的操作,能够选择合适的商品在不同的运营平台上发布,会用Photoshop、美图秀秀等软件处理图片,并且灵活掌握和应用国际结算中的各项规则,能有效控制企业的国际结算风险,切实提升贸易、出口、商品及金融等领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应用法律、法规的水准。第三是较强的网络营销能力。新型外贸业务人员要能借助最新的网络环境和国际市场信息进行网络营销策划活动。既要精通设计美学,又要精通视觉营销,能拍出美观的商品图片和设计精美的页面。产品发布在网站后,要能够利用搜索引擎优化、交换链接、网站检测等技术和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在线商品优化和推广,还要具备能够快速建站、搜索引擎(SEO)优化、软文撰写、搜索引擎营销(SEM)广告、微信营销、线上促销策略及大数据分析营销等方面的能力。第四是专业的跨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新型外贸人才需要具备海外仓储及配送的跨境物流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商品种类及特性,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进行科学配送。要尽量克服物流配送时间长、包裹清关跟踪障碍、破损乃至丢失等跨境物流问题。具备整合跨境电商涉及的国内外供应链资源,熟练衔接国际物流、清关、保税仓储及境内配送等环节,能够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2]。也就是说,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大量的新型外贸人才,需要既懂外贸业务知识,又具有创新思维,能够借助互联网开拓客户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而目前传统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改革的必由之路

外贸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传统贸易增长乏力,而跨境电商却异军突起成为外贸的新增长点。2013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操作性很强,主要涉及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税、进口保税、清关检疫及跨境支付及物流等多个环节。国务院针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出台很多指导与支持政策(表1)。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经从13个增加到35个,新一批试点城市向中西部及东北倾斜,东北包括沈阳、长春和哈尔滨。此外,海关总署从跨境电商通关流程方面制定了相关指导与支持政策。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职能部委分别制定了跨境电商相关的支持政策。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市场化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重任。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应借助跨境电商发展的有利时机,针对新型外贸人才短缺的现状,积极探索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的实用性已经成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表1 国务院相关跨境电商政策汇总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跨境电商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使用跨境电商平台,对新型外贸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由于本科高校尚未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外贸企业70%以上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而本科高校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针对传统贸易的相关工作,如外贸跟单、报关报检、外贸单证缮制等,缺乏电商平台的实践操作及运营管理等相关技能,与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相脱节,无法适应跨境电商所需要的复合型岗位需求[4]。个别高校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增设了跨境电商方向,仍处于有方向没有专业的情况,仍然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等未能体现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设置与跨境电商需求相脱节

基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需求大量新型外贸人才的背景,很多本科高校为尽快培养人才,只对原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做出简单调整,采取“国贸+电商操作”的思路构建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体系,甚至有些高校只是简单地将原有的《电子商务》课程改成《跨境电子商务》。这种简单的“拼盘式”课程体系使学生无法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实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图片处理、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可能融会贯通。在实训课程设置上,由于受到师资条件的限制,导致实训课时不足甚至是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经验,无法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外语课程设置上,国贸专业外语基本都是英语,并且以服务传统贸易为主,而跨境电商对外语能力要求较高,英语通常作为最基本的交流语言,不仅要具备基本交际能力,还要具备运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谈判及信函书写的技能。同时各本科高校普遍对法语、韩语、德语等小语种重视不足,导致相关外语人才匮乏,很难形成“本土化”的外贸交易。另外,个别高校为体现自身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大比例地增设实训课程,削减理论课程,导致学生机械式流程化地操作模拟软件,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遇到实际问题多无从下手。总之,课程体系关联性不强,必然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跨境电商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无法满足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但多数高校的国贸专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忽视学生课程参与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通常以概念、例题等导入,以课堂讲授为主,如果不能将所讲授理论与外贸发展的新形势相联系,必然导致学生认为所学内容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校内实验实训课教学中,通常借助于模拟软件以流程、操作等为主,最终形成“教师演示+学生做题”的被动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跨境电商业务操作,理论与实践相差甚远。在实践教学方面,尽管多数高校国贸专业都有校外实践基地,但是由于外贸企业涉及商业机密,因此企业通常不会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业务,甚至个别实践基地通过关系建立,自身业务繁忙根本无法接受学生实践,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5]。另外,当前国贸专业所使用的教材相对陈旧,尤其是实训教材缺少跨境电商相关内容,无法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也是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足

跨境电商要求新型外贸人才具备大量的实战经验,深入工作中的实践操作是检验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因此,校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国贸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平台。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出于对经济效益、商业机密及生产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企业对校企合作意愿并不强烈。即便为适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其目标也是从校企合作中选拔外贸人才,并不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所接纳的学生也仅仅处于见习阶段,停留在简单的跨境电商基本流程操作,跨境电商深层次所涉及的清关、跨境物流及谈判等知识并不能得到实践。 另外,大部分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岗位人员较少,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国贸专业学生对跨境电商各个岗位的实习需求。

(五)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薄弱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贸易模式,需要跨专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对专业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以讲授国贸专业课程为主的教学团队,多数教师不仅对跨境电商的新政策、行业规范等前沿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全面,更主要的是缺乏跨境电商行业背景、跨境电商岗位的实操经验、相关营销技巧及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等相关经验,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教师无法深入浅出地分析跨境电商案例。尽管多数高校也选派教师参加一些短期的跨境电商培训课程,但是由于跨境电商涉及的运营平台较多且操作流程差别又较大,短暂的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多数网络平台仅允许企业注册会员,目前仅敦煌网允许个人注册,但是又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货源、客户、跨境物流及支付等信息,使教师很难获取平台操作的实践机会,实训环节只能以买家的身份向学生演示相关内容,无法讲解跨境电商平台的后台操作及大数据分析。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特色的专业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契机。以社会和企业对新型外贸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业务以及管理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国际视野下运用互联网思维分析解决外贸问题,既能够从事传统外贸业务,也熟悉跨境电商销售及平台的运营管理。当务之急是增设跨境电商方向,以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带动国贸专业的改革发展[6]。长期来看,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新型外贸人才为目标,为成立跨境电商专业做好准备。

(二)构建适应跨境电商需求的新课程体系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岗位对接的思路,国贸专业应对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实践课进行改革调整,选取规范实用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跨境电商” 特色的课程体系。跨境电商的教学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基础课应该包括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计算机基础、金融学、统计学等;专业主干课在原有的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等国际贸易专业课基础上,加大跨境电商核心课比重,将国际营销变更为跨境电商营销、国际结算变更为跨境支付与结算,增加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分设传统贸易模块和跨境电商模块,将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与美工、网店推广与数据分析等内容纳入跨境电商模块;专业实践课在进出口业务实训基础上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和跨境结算实训。通过构建学科基础课、国际贸易主干课和跨境电商核心课及选修课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紧跟跨境电商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另外,具有地域特色及师资优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增设小语种课程,从而培养小语种跨境电商人才的语言应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本土化”的跨境电商业务优势。

(三)加强教学模式特色化

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强调实践操作性,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上,尽量缩减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加大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的比重,尤其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理解跨境电商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实践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实战人才最快速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掌握跨境电商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操作的“零距离”对接。因此,校内的实验实训平台应引进高质量的跨境电商软件,高度模拟跨境电商企业的真实环境,满足学生以不同身份的模拟演练需求,使其直接快速地掌握跨境电商流程及运作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另外,在跨境电商实务类课程中,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走进课堂或者开设专题讲座,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四)搭建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能够对外贸人才提出最新需求,因此,加强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是培养高技能跨境电商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会将跨境电商行业的最新需求传递给学校,为新型外贸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与本地知名电商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真实的企业实践必将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乃至行业发展的深入了解,通过跨境电商操作技能的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是引跨境电商企业进校园建立实战实训平台,可以鼓励企业将一部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设置在高校实训实验室,对企业而言,可以降低用工数量和运营成本,对高校而言,可以让所有学生体验真实业务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克服多数跨境电商平台不允许个人注册的弊端,运用企业的真实账号并利用其提供的产品流、资金流及物流。在校内开展实战教学,切实掌握跨境电商操作技能,有效缓解校外实践基地接纳实习生数量有限的压力,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企业而言,这均为双赢举措。

(五)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由于跨境电商发展时间较短,高校尚未建立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师资严重缺乏。根据跨境电商教学需要,着力调整国贸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仅要有计划地引进跨境电商方向的高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对原有师资力量的企业挂职及学习培训。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制定跨境电商师资培养计划,一方面,选派中青年授课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跨境电商实训教师甚至可以全脱产顶岗实践,在跨境电商运营平台一线学习的基础上,真正参与平台的操作流程、运营及管理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与企业的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互动交流,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外贸人才需求,能够更好地胜任跨境电商及其相关综合技能课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加大跨境电商方向教师培训力度,为一线教师提供电商相关的培训、讲座等机会,便于教师了解跨境电商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将最新的跨境电商运营政策及运营规则传递给学生,使其掌握最新的岗位技能。另外,注重引进跨境电商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及业务精英人才加入国际贸易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微课、毕业论文指导、技能竞赛等灵活方式传授学生实践知识,激发学生对跨境电商就业或创业的积极性。通过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紧密配合,最终打造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

猜你喜欢

外贸跨境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