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0-07-20陈瑞燕刘丽容董晓云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温危险年龄

陈瑞燕, 刘丽容, 董晓云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尾逸挥基金医院) 急诊科, 广东 汕尾516600]

高热惊厥是常见的儿科急症, 由于患儿年龄尚小, 高热惊厥出现的高热、 意识障碍、 四肢抽搐、 阵发性痉挛等症状会损伤患儿的神经功能, 且该病容易反复发作, 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不仅会诱发脑部损伤, 还会危及生命安全[1]。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前后多无异常表现, 应加强对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防控疾病的发展。 本研究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接诊的高热患儿96 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7 例, 女39 例; 年龄0.5~9 岁, 平均年龄 (4.23 ± 2.13) 岁; 细菌性痢疾25 例, 上呼吸道感染48 例, 支气管炎19 例, 其他疾病4 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 研究方法 (A) 影响因素分析: 对96 例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史等可能影响高热惊厥发生的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根据患儿是否发生高热惊厥分为高热惊厥组 (n =36) 和无高热惊厥组(n =60),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 (B) 护理方法: 将发生高热惊厥的36 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18 例。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处理, 让患儿保持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解开衣服领子,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 避免发生窒息; 使用纱布包住压舌板放在臼齿之间, 避免发生咬伤; 若状态紧急, 可用手压住人中穴和合谷穴, 避免发生惊厥; 给予患儿氧气吸入, 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避免发生脑水肿; 快速开放静脉通路, 遵医嘱使用抗惊厥药物, 同时进行持续降温处理。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儿针对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①保持患儿病房干净整洁,调整温度, 所有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减少对患儿的影响,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医生。②可使用冰袋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 同时使用棉球蘸取乙醇擦拭患儿腋窝、 肘窝、 腹股沟、 四肢等位置; 如果高热持续, 物理降温无效可使用药物降温; 若患儿出现抽搐症状, 应立即针刺人中穴。 ③做好皮肤护理, 高热状态会让患儿大量出汗, 应为患儿更换衣服, 保持床单干燥。 ④叮嘱患儿家属让患儿大量饮水,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食物状态应以流食、半流食为主, 最好进行母乳喂养。 ⑤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棉签蘸取盐水为患儿擦拭嘴唇, 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 如果患儿出现嗜睡的症状, 帮助患儿调整姿势和位置, 可给予患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 高热惊厥发热次数、惊厥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热惊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体温、 高热惊厥史均与高热惊厥的发生有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小儿高热惊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1 小儿高热惊厥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高热惊厥组(n=36)2.21±1.74 20 (55.56)39.85±0.45 18 (50.00)8 (22.22)无高热惊厥组(n=60)5.23±1.53 32 (53.33)39.21±0.78 5 (8.33)10 (16.67)变量 t/χ2 P年龄 (岁) 8.8899 <0.05性别 (男) 0.0448 >0.05体温 (℃) 5.0972 <0.05高热惊厥史 21.4413 <0.05家族史 0.4558 >0.05

2.2 高热惊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 体温和高热惊厥史是诱发小儿高热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见表2。

表2 小儿高热惊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2.3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有效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 高热惊厥发热次数、 惊厥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n 退热时间(min)高热惊厥发热次数 惊厥复发率研究组 18 25.45±4.13 4.12±1.03 2 (11.11)对照组 18 39.46±4.25 6.75±1.42 9 (50.00)t/χ2 10.0300 6.3607 6.4145 P<0.05 <0.05 <0.05

3 讨论

人体温度由下丘脑进行调节控制, 下丘脑前部和后部包括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 通过二者的调节, 才能保持人体体温的恒定[2]。 但是, 年龄较小的儿童, 丘脑发育不成熟, 体温调节机制也不完善, 更容易发生体温升高的情况[3]。 另外, 小儿的神经系统也处于发育过程中, 神经髓鞘还没有完全形成, 一旦发生持续性高热, 大脑因受到刺激而兴奋, 出现神经细胞不正常放电, 可导致患儿出现抽搐症状。 研究[4]显示, 小儿发生高热后容易出现惊厥, 如果不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会损伤脑组织, 诱发惊厥或精神发育延迟。

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 药物和控制体温是重要的方式,但是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 发生高热惊厥后可先采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式, 保障小儿呼吸通畅, 从而改善脑组织的供氧能力, 满足身体代谢功能的需求, 将高热带来的神经系统损伤降至最低[5]。 因此, 对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应在短时间内控制体温, 降低惊厥发生频率, 这也是开展护理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 体温、 高热惊厥史与高热惊厥的发生有关, 患儿年龄越小、 体温越高, 存在高热惊厥史, 则越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惊厥程度也越严重。

在临床护理中也应注意上述危险因素。 高热惊厥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 研究[6]指出, 小儿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在6 个月~5 岁多见。 据Offringa 等[7]对7 000 例患儿首次发作年龄的研究统计, <5 岁者占95%, 6 个月~3 岁者占75%, 高峰年龄9 ~18 个月, 新生儿几乎未有高热惊厥的发生, <6 个月者也仅占4%。 虽然目前高热惊厥与年龄相关的机制尚未阐明, 但可以肯定与脑的解剖生理以及生化各方面不成熟有关。

Offringa 等[7]对大样本高热惊厥患儿进行跟踪随访, 发现首次发作年龄≤18 个月, 首次发作时体温<40 ℃, 既往高热惊厥次数≥2 次, 距前次高热惊厥不到6 个月复发是小儿发生高热惊厥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遗传是惊厥的一种倾向, 高热是惊厥的条件, 感染是致高热的原因, 脑发育异常是惊厥的病理基础, 这些因素均在特定年龄段表现出来。 高热会加重脑组织的氧气消耗, 造成神经细胞过度兴奋, 因此要密切留意患儿情况,做好紧急抢救的准备。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热次数、 惊厥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

综上所述, 年龄、 体温和高热惊厥史是影响小儿高热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 明确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帮助患儿尽早退热,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体温危险年龄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变小的年龄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喝水也会有危险
年龄歧视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算年龄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