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辅导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认知、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20张焕沈晓静仝甲钊
张焕, 沈晓静, 仝甲钊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河南 开封475000)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遗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免疫系统紊乱、 过度劳累、 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综合因素影响下结肠黏膜及下层发生非特异性炎性改变。 由于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低、 自我护理能力差, 该疾病的治愈难度较大, 长期腹泻、 腹痛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 本研究观察团队辅导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12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按照是否行团队辅导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行团队辅导 (n =60): 男、 女分别为33 例、 27 例, 年龄33 ~74 岁, 平均年龄 (53.62 ± 1.42)岁, 病程3 ~14 个月, 平均病程 (8.12 ± 1.12) 个月; 对照组未行团队辅导 (n =60): 男、 女分别为31 例、 29 例, 年龄31~78 岁, 平均年龄 (53.65 ± 1.39) 岁, 病程3 ~15 个月, 平均病程 (8.14 ± 1.36) 个月。 两组的性别、 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②患者无神志障碍, 并在告知本研究目的与方法后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①合并认知障碍、 神志异常患者; ②合并肠梗阻、 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③中途失访或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科普相关用药方法, 为患者发放溃疡性结肠炎宣传手册, 结合宣传手册向患者科普日常护理、 饮食调理等相关知识, 强调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劳逸结合、 适当运动, 在少食多餐的同时适量进食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结合患者复诊时病情变化情况调整用药。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团队辅导: (A) 构建团队协作小组: ①选取消化内科有3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成团队协作小组; ②医护人员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 职业等个体资料, 为患者构建个人档案, 结合患者各项专科检验报告, 分析患者营养状况, 并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习惯, 确认患者日常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并通过登录 “知网”、 “万方” 等数据库的方式探寻准确、 有效的护理解决措施以及团队辅导方法。 (B) 组织并落实团队辅导活动: 团队辅导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团队辅导活动, 每次持续2 h, 在开展团队活动的过程中患者家属应参与其中。 第1、 第2 次活动: ①团队成员各自做自我介绍, 并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干预团队微信群或QQ 群, 以便团队成员沟通、交流; ②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播放专家讲座视频, 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初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因、 病机、 治疗、 护理以及转归等相关内容。 第3、 第4 次活动: ①医护人员结合患者日常作息、 饮食方案等相关情况,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 ②向患者展示正确的饮食食谱,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科普不良饮食习惯对胃肠道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5、 第6 次活动: ①鼓励团队辅导小组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阐述近期胃肠道不适症状改善情况, 并结合既往生活习惯, 分析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以及居家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②团队辅导小组中医护人员耐心聆听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疾病诊疗、 预后存在的疑惑, 并结合科学知识进行解答; 对于腹痛、 腹泻症状明显改善且规律用药的患者给予夸奖, 从而在团队中树立榜样; 对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 从患者的饮食、运动、 作息等角度, 分析影响患者病情控制的原因, 并借助榜样的力量鼓励患者。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干预3 个月后的疾病认知度评分、 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 调查问卷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知识、 治疗知识及护理知识, 总分为100 分。参考ESCA 量表 (总分为172 分) 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SF-36, 总分为100 分) 判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质量, 得分越高, 提示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疾病认知度比较 干预1 个月、 3 个月后, 实验组的疾病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评分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干预3 个月后实验组 60 63.2±1.2 83.2±2.3 80.3±2.1对照组 60 63.1±1.1 75.4±2.1 70.4±2.3 t 值 0.476 19.399 24.622 P 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干预1 个月、 3 个月后, 实验组的ESCA 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ESCA 量表得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ESCA 量表得分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干预3 个月后实验组 60 89.6±2.3 143.2±2.4 136.5±2.3对照组 60 89.5±2.2 110.3±2.3 108.3±2.2 t 值 0.243 76.664 68.631 P 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1 个月、 3 个月后, 实验组的SF-36 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涉及到药物治疗、 饮食干预、 情绪调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调整, 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通过患者定期门诊复诊评估其病情, 并结合患者病情调整给药方案, 难以持续性监督患者居家生活中饮食、 运动、作息调整情况, 同时难以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3-4]。 团队辅导模式基于 “以患者为中心” 的护理理念,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以促使患者了解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纠正患者错误认知, 协助其正确认识疾病, 并调整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5-6]。 团队辅导干预实施过程中, 医护人员通过定期开展活动以及建立微信群、QQ 群等形式, 与患者保持联系, 从而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 情绪变化[7]。 此外, 团队辅导过程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了彼此交流的机会, 并使患者亲身接触到规律用药后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 借助榜样的力量强调规律用药、 改变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对改善预后的意义[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 个月、 3 个月后,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评分、 自我护理能力 (ESCA 量表得分) 以及生活质量 (SF-36 得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认知、 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表3 两组患者的SF-36 得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SF-36 得分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1 个月后 干预3 个月后实验组 60 60.3±1.6 84.5±1.4 85.4±1.3对照组 60 60.2±1.5 73.4±1.3 72.3±1.2 t 值 0.353 45.004 57.355 P 值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 团队辅导可提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疾病认知、 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